每個周一至周五的7時40分左右,山東省齊河縣晏城街道居民張成福都會駕車駛過齊河黃河大橋,去位於濟南市槐蔭區的某公司上班,通勤只需20多分鐘。2018年齊河黃河大橋通車後不久,他從齊河分公司調到濟南總部發展,如今已是部門負責人。“大橋通行免費,我受益很大,5年來省下了上萬元的通行費。”他説,這是一件細水長流的事,時間越長老百姓越覺得便利。
“齊河黃河大橋開通5年來,日均通行流量從2018年的約1萬輛增長到現在的約2.5萬輛。”齊河城投黃河大橋經營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於健介紹,齊河黃河大橋通車以來,一直對濟南和德州兩地7座及以下小型客車免收通行費,5年來共計減免車輛約3000萬輛,佔總通行車輛的85.7%,減免通行費約3億元。
齊河縣作為德州唯一沿黃縣,對岸就是省會濟南,處在省“一圈一帶”戰略緊密圈和核心地帶。據統計,目前,齊河縣七成的項目與濟南産業配套,旅游景點六成的游客來自濟南,而濟南市場一半以上的蔬菜和牛羊肉來自齊河,每天有近萬人在兩地之間往返,兩地協同發展的態勢日益鞏固。
記者站在齊河黃河大橋上眺望,周邊樓盤已是鱗次櫛比。於健告訴記者,齊河黃河大橋通車後,除了促進了城市建設發展,也帶動很多企業落戶齊河。“我們算了兩筆賬,‘民生賬’和‘經濟賬’。大橋的運營管理堅持民生導向,最大限度讓利於民;經濟上則算大賬、算長遠賬,用出行成本的降低帶動環境提升、投資升值,一降一升帶來更多‘隱性財富’。”齊河縣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房成吾&&。
今年7月1日,齊河縣投資32億元的齊州黃河大橋開工建設,這是目前全國最大跨徑的黃河大橋,也是齊河縣境內的第7座黃河大橋。該橋起點位於齊河縣齊州大道南端,向南跨越黃河,在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北方中心以北接入濟南醫學大道。
“齊州黃河大橋能夠有效拉近濟南與齊河的時空距離,帶動黃河兩岸發展,促進山東省會經濟圈城市消費市場、教育醫療、文旅康養和現代産業融合共贏。”齊河縣委書記孫修煒説。
齊河縣把大交通作為重要的民生實事和發展大事,聚焦建設區域性交通樞紐城市,全面完善“八高七橫八縱十二齣口”的現代化立體交通體系。2021年以來,齊河縣累計投資90億元,新改建高速公路55.2公里,佔全省的十分之一。京&高速德齊段改擴建工程提前18個月通車,濟南大西環齊河段提前16個月建成,濟鄭高鐵齊河段即將全線貫通。縣內高速出口總數達到12個,位列全國縣級城市首位,實現全域10分鐘上高速。完成國道309和華焦路等5條道路的升級改造,全縣公路總里程超過3000公里。新改擴建農村公路382公里、硬化村內道路1600公里,街巷硬化“戶戶通”全域全覆蓋,農村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2800公里,入選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全省“最美風景”旅游公路和全省“百條美麗街巷”。
“以前回村得花30多塊錢打車,現在可以坐免費公交車,政府真是辦了件大實事。”7月4日,齊河縣在外務工人員魏寶來登上23路公交車回家。從2月8日開始,齊河縣投資4.1億元,推行城鄉公交“城鄉一體、全域免費”,涉及公交線路74條,實現全域覆蓋。“城鄉公交全域免費惠及全縣70萬群眾,日均發送乘客數量由原來的3300餘人次增加到4.5萬餘人次,日發班次由原來的752次增加到3142次。”房成吾説。
齊河縣獲得“四好農村路”全國示範縣和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山東)“四好農村路”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範單位等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