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三夜,小清河首次全線試航獲得成功-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3 07/05 11:20:47
來源:齊魯晚報

四天三夜,小清河首次全線試航獲得成功

字體:

  兩艘試航船先後在濟南港停靠。

  “嗡……”當試航船的汽笛在濟南港響起,小清河上沉睡26年的天空仿佛被一下子穿透了。

  這一刻是2023年7月4日18時30分。

  歷經四天三夜,小清河首次全線試航終於獲得成功。這四天三夜之中,都發生過什麼故事?記者一路採訪,為您揭秘。

  歷時四天三夜

  比預期更順暢

  7月4日,在水牛韓船閘登船時,小清河濟南航段“領航員”、中鐵二十五局小清河復航總工程師於秀龍難掩激動,用了三年時間建設小清河項目,今天終於可以見證“汽笛再鳴”。

  “一條169公里長的航道,試航船跑了四天三夜,看上去很慢,但我們卻用很快的速度完成了這次空載試航。”於秀龍的主要工作是領航,引導船舶在航段內安全航行,處理船舶通行時遇到的狀況。

  向濟南航行前,於秀龍看了一眼下游航道,試航期間,四個航段接力伴航,當引航的接力棒傳到他手中,也就意味着空載試航接近了尾聲。

  6月底,小清河復航段蓄水完成,全線水位達到船舶航行標準。為測試港口、航線運行狀態,讓船舶儘早適應航行環境,收集通行數據,7月1日,小清河開始全線空載試航。“試航的目的是磨合船舶與航道,為後期航運做準備。”山東省交通運輸廳二級調研員王繼宏説。

  7月1日,編號“魯清101”的試航船從濱州港博興港區起航,駛向濰坊羊口。當天下午,船舶進入王道船閘。在過閘時,閘室水位發生了兩次變化,船舶被抬升兩次。“試航重在‘試’,最基本的是航道,它的寬度和深度是航運的基礎條件,試航船航行時,會對航道情況實時檢測,發現問題就解決問題。”王繼宏的辦公室,一直挂着小清河復航佈置圖,裏面船閘的位置非常醒目。

  “試航道免不了試船閘,全線四座船閘,每一座都要測試閘門開闔、蓄水快慢,以及進閘出閘速度。”王繼宏説,從試航船反饋的情況看,此次試航比預料中更順暢。

  7月3日,“魯清001”與“魯清101”經過金家堰船閘時,引航道、閘室、省水池全部與試航船進行了“磨合”。此外,作為全線航運“大腦”的金家堰指揮中心,在船舶出發前就鎖定了它們的軌跡,實時管控運行,將航行數據匯總傳送。

  “金家堰指揮中心15:30報告,‘魯清001’現在位置……目前航速每小時8公里,最終目的地濟南港主城港區。”收到信息後,於秀龍走到船首,再次確認位置:前船已過五龍堂橋,進入濟南了。

  從五龍堂到濟南港的路上,於秀龍向船長詳細地指出每一處彎道、每一處橋梁,過橋過彎時船上的工作人員都會格外注意,過大彎時還會記錄下軌跡。

  沿岸每站必停

  測試港口真實停泊狀況

  7月4日14時10分,歷經7個小時航程,“魯清001”“魯清101”兩艘試航船來到濟南港章丘港區航段。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濟南港區!”站在章丘港碼頭上,看著兩艘試航船平穩且勻速的航行狀況,中鐵二十五局章丘港區總工程師馮廷明興奮得向船員們喊道。

  “嗡嗡嗡……”船員們向歡迎的人員鳴笛致意。

  “今天先去濟南主城港區,明天停在我們這兒!”自己團隊修建的港口即將迎來首批航船,馮廷明既緊張又興奮,“一年多的努力,最後的檢驗時刻來臨了”。

  “魯清001”“魯清101”兩艘試航船繼續西行,駛上濟南港。

  不能在章丘港停泊,馮廷明略感遺憾。6月15日,小清河航線上的濟南港主城港區、高青港、博興港、濟南港章丘港區四大港口均取得經營許可證。四大港口雖已具備運營條件,但各大港口此前並未有船舶進港的真實案例,通航後港口運營實際情況如何?需要檢驗。而這也成了此次小清河四天三夜試航的重要目標之一。所以,馮廷明特別希望兩艘船能停靠下來過夜。

  “雖然停靠時間有長有短,但試航船會在全線的每個港口做停靠。”綜合兩艘船的航行路線、航行時間等因素,山東省交通廳二級調研員王繼宏&&,此次試航重在“質量”而非“速度”——即船舶並非從下游羊口港不間斷地一路行駛至上游濟南主城港,而是在全線各大港口都進行不同時間段的停泊。

  “因為目前還是以查找問題為主,比如每個港口的吃水狀況、泊位停靠位置、拴船柱分配布局是否合理、充電設施是否完備等等。”濟南港主城港區,山東海洋集團相關工作人員説。

  收集到大量航線數據

  重載試航即將開啟

  4日下午,“魯清001”率先來到小清河濟南港主城港區,在停泊後不久,“魯清101”也來到了。

  在濟南港主城港區的港池內掉個頭,“魯清101”慢慢靠近碼頭邊。“離繩子遠一些,小心絆倒。”船員先向岸邊扔了一根細繩,隨後把纜繩繫上。岸邊的工作人員再通過細繩,把纜繩拉到碼頭上,之後係在栓船柱上。

  “這既是我第一次當導航員,也是我第一次坐船,一個詞就是‘新奇’!”“魯清101”剛一靠岸,於秀龍立馬登船爬上岸邊,迫不及待地與同事們分享起乘船體驗。

  首次坐船,對於船上的大小設備,於秀龍觀察地特別仔細。船長嫻熟的駕駛技術,船上繪製航線、檢測水文的各類儀器,船艙後面的大功率電池組,都給於秀龍留下了深刻印象。

  “此次空載試航,檢測了船舶不拉貨時的航行狀態,完成全線港口、船閘、機電設施測試,船舶對航道的適應度更高了。”王繼宏介紹,這次試航不僅磨合了船舶與航運設施,還對全線169公里航道上的水位、落差、彎度等數據都進行了匯總,“航線數據更加豐富,全線通航的準備工作也更加充分”。

  此次試航的船舶長88米、寬13.8米、吃水3.3米,設計航速10千米/小時。兩艘船均是“量身定做”,是內河兼海駁船,新型清潔能源動力,這種船將成為小清河運行的主力。

  “這是純電集裝箱貨運專用船。”一位船員指着船尾部的一個集裝箱式的“小房子”説,“船的動力就來自這裡,一會兒我們就從裏面拖出電線,拉到港口給船舶充電。船上生活比較方便,駕駛艙裏有空調,吃飯有廚房,還有獨立衞生間和宿舍。”

  “跟船跑了四天,一切順利。”確認好船前、中、後的三個粗纜繩都牢固綁在拴船柱上後,魯清101上的幾位船員紛紛上岸,安排晚上住宿事宜。

  &&海員將纜繩套在拴船柱上後,山東海洋集團的工作人員為海員們熱情遞上餃子,他們已在此等待多時。

  “本次試航,一些小問題邊試邊解決,為未來全線通航做好準備。”王繼宏説,空載完成後,小清河再進行重載試航,模擬船舶在載貨狀態下的航行,集裝箱、散雜件都將涉及,從而檢測沿線港口物流組織及貨物集散能力。

  四天三夜的航行結束了,這讓更多人對小清河充滿期待:試航順利,正式通航還會遠嗎?

【糾錯】 【責任編輯: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