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濟南市章丘區,浩岳生態園大棚裏瓜果飄香、木廠澗古村裏游人如織、百菇園項目廠區內機器轟鳴……5年來,章丘區按照“南部山水風情、中部泉水特色、北部田園風光”總體發展思路,堅持黨建引領,堅持“三變”改革,堅持産業發展和鄉村建設“雙輪”驅動,因地制宜推動全域鄉村振興。
“現在人均收入能達到3萬元,比過去翻了一番。”曹范街道宋家埠村黨支部書記胡文玲介紹,過去村子缺少主導産業,多數村民以種地為生,收入普遍偏低,後來村子借助“三變”改革政策機遇,由黨支部帶頭領辦合作社,流轉村民土地、山坡撂荒地等320余畝,建立浩岳生態園項目,並通過資金入股、利益分紅等模式,帶動村集體年增收40余萬元。
除發展生態園外,宋家埠村還先後引進了日月升噸包、立德環境工程等企業,企業和項目的大力引進,在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時,還讓70余名村民實現了家門口就業。
資源變資産、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章丘區將“三變”改革作為激發農業農村內生動力的有效抓手。2022年底實現村民分紅4億元,525個行政村集體收入全部超過30萬元,集體收入50萬元以上行政村達80.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8226元,增長5.6%。
花香四溢、流水潺潺、古道石板……擁有2000多年歷史的雙山街道木廠澗古村,充分利用豐富的歷史遺跡和紅色文化資源,大力打造城市近郊景區游,讓古村落重新煥發勃勃生機,成為鄉村振興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為齊魯樣板示範村建設增加濃墨重彩的一筆。
“環境整治給村裏增添了不少新元氣。”木廠澗村黨支部書記秦華説,2021年以來,村子總投入800余萬元進行整村環境提升,主要包括街道、河道整治,村內綠化,歷史遺跡修繕等,讓古村煥發出新韻味。“下一步,我們將聚焦村裏的優勢資源,盤活閒置資源,打造集吃住游於一體的城市近郊休閒旅游打卡點,吸引更多市民來我們這裡玩。”他説。
近年來,章丘區在新的起點上實現鄉村改革再出發,大力推進鄉村旅游提質增效,打造了鄉村旅游集聚片區、景區化村莊、旅游園區、精品民宿,推動了鄉村旅游向規模化、品牌化方向提檔升級,實現了文化惠民和文旅富民。
原料粉碎、裝袋套環、高溫消毒、接種……在文祖街道百菇園項目廠區內,一袋袋圓柱狀“菌種”經過一系列操作後被生産出來,擺滿了整個倉庫。目前,項目設計産能為一期年産菌種300萬袋,二期産能達到600萬袋,預計菌種年銷售額超過3000萬元。
“在人才引進方面,目前公司有碩士研究生4名,本科生3名,駐站博士3名。”山東三生萬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聶陽介紹,公司與鵓鴿崖、王黑村勞務股份合作社簽訂15人用工協議,平均月工資3600元以上,已帶動周邊村民800餘人就業,每年增加村集體收入56萬元。
為讓人才持續為鄉村振興注入活水,章丘區完善了引、育、留、用“生態鏈”,鄉村人才隊伍突破2萬人,評選齊魯鄉村之星20名,海右鄉村之星達到68名,引進1名院士、53名高層次專家。通過人才帶動,實現項目投資3億多元,創造就業崗位8270個,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動能。
章丘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陳震&&,下一步,章丘區將按照省市部署要求,以爭創國家鄉村振興示範區為目標,全域推進鄉村振興,堅決擦亮鄉村振興齊魯樣板創新名片,為加快建設“強新優富美高”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