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頻道 > > 正文

山東:踏浪前行 海洋科創向深向遠

2023年04月24日 08:54:33 來源: 大眾日報

  藍鯨1號、深藍1號、耕海1號、國信1號……在山東3500多公里的海岸線上,誕生了諸多編號為“1”的大國重器。這些閃耀著創新之光的“山東造”,一次次讓人驚嘆,一次次為人們送上驚喜。4月17日至22日,記者行走黃渤海文化體驗廊道,對山東海洋科創有了更深的認識、更新的感悟。我們可以透過三組關係,看到山東如何通過科技創新,驅動海洋強省建設。

  從無到有

  “1號”越來越多

  近日,中國海油發布消息稱,“深海一號”超深水大氣田完成遠端遙控生産改造與調試工作,具備在颱風期間保持連續安全穩定生産能力,成為世界首個具備遙控生産能力的超大型深水半潛式生産儲油平臺,對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實現海洋能源開發領域的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具有重要意義。

  為這一大國重器提供船體模組建造以及大合龍服務的,是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全球最大、鑽井深度最深的半潛式海上鑽井平臺“藍鯨1號”,能夠在海底3000米處尋寶的“藍鯨2號”,均出自這家中國海洋工程領軍企業。

  山東提出“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海洋是發力的重要領域,而越來越多的“1號”就是答卷。

  在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出發展養殖工船等深遠海養殖。這是養殖工船首次被寫入中央一號文件。養殖工船到底是一種什麼樣的船,山東打了樣。去年,全球首艘10萬噸級智慧漁業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在青島交付運營,標誌著我國深遠海大型養殖工船實現零的突破,推動我國海水養殖區域由近岸邁向深遠海,開辟了我國高品質水産蛋白質的供給新空間。

  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山東很能“打”。4月16日,在離岸120海裏的青島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第一座全潛式深海漁業養殖裝備“深藍1號”迎來收魚季。此次共收魚3000尾左右,是大西洋鮭首次成功度夏後的再次豐收,證明了我國深遠海三文魚全周期養殖的可行性。青島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總面積553.6平方公里,是全國首個也是目前唯一的國家級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為我國三文魚養殖和深遠海水産養殖打開了一扇新大門。

  在煙臺海岸,從萊山區漁人碼頭向海眺望,一座矗立于海面之上的大型鋼結構建築映入眼簾。這就是煙臺新晉打卡地——全國首制裝備休閒型海洋牧場綜合體“耕海1號”。今年“五一”假期前,“耕海1號”二期項目將正式投入運營,屆時遊客可乘船登臨,感受“藍色糧倉+藍色文旅”的獨特魅力。

  在2022年度山東省海洋科技創新獎獲獎名單中,全省共有41項海洋科技創新成果獲獎,特等獎1項、一等獎14項、二等獎26項。“黃、東海及鄰區深部地殼結構探測關鍵技術突破與科學發現”“中國牡蠣的種類及資源分布”“海洋污損生物粘附機制研究”“北鬥短報文通信係統海洋應用關鍵技術研究”等項目,覆蓋海洋漁業、海洋種質研發、海洋空間管理、海洋生物利用、海洋裝備國産化等方面,山東在海洋科技創新方面的答卷亮眼奪目。

  從有到強

  形成創新優勢

  近日,自然資源部發布《2022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及解讀,介紹2022年我國海洋經濟總體運作情況、産業發展情況,解讀海洋經濟發展態勢。“一類新藥‘注射用BG136’成為國際首個進入臨床試驗的抗腫瘤海洋多糖類藥物,‘藍色藥庫’的開發有望進入新階段。”在公報解讀中,山東海洋科創的諸多亮點被作為典型案例提及,入列“藍色藥庫”的“注射用BG136”是其中一例。據研發團隊介紹,該藥物是以極地海藻為原料獲得的一種結構新穎、活性獨特且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海洋糖類化合物,擬應用于晚期實體瘤患者的治療。

  記者了解到,山東是我國最早開展海洋藥物研究的省份,長期積淀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海洋科技創新優勢。

  被當做典型案例的不只在“藍色藥庫”領域。近日,威海市被授予一個重量級榮譽——“中國海洋種業之都”。這國字號榮譽是怎樣得來的,海洋種業是如何進一步增強的?威海銀澤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了一個觀察的切入點。

  提到威海銀澤,又萌又可愛的海馬是關鍵詞。公司總經理俞蘭良介紹,海馬在中醫藥中的價值得到廣泛認可,由于海馬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市場需求只能通過養殖來滿足。俞蘭良看到了機遇,決心填補北方海馬養殖行業的空白,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海馬的生長對水溫、水質、餌料、病害預防等有非常高的要求,而作為北方第一家海馬養殖基地,從2014年起嘗試,到形成工廠化養殖的規范模式,他們攻克了無數道難關,終于讓海馬在威海有了家。

  解決了“從無到有”的問題後,下一步就是想辦法在細分賽道做大做強。威海銀澤加強與科研院所合作,從新西蘭引入200對原種海馬,它們將被應用于進一步改良海馬種質的研究和實踐。威海銀澤從最初的500對種海馬發展至今,建立起了海馬生命周期繁育養殖技術體係,能夠進行成熟的工廠化養殖,擁有三百萬尾海馬、五萬對種海馬的存量,養殖量佔全國的70%,成為名副其實的行業龍頭企業,已獲批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級科技型中小企業、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等。

  前不久,日照東港區也成功獲評“國家級水産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在東港區濤雒鎮的紅旗現代漁業産業園裏,成群結隊的東星斑、雲龍石斑、紅加吉等魚類在清可見底的水池中自在遊弋。産業園與中國水科院黃海水産研究所聯合攻關,不但在養殖環境優化上取得重大成果,還在珍稀魚種人工繁育及養殖規模化的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産業園的石斑魚、鱸魚等優質海水魚年産量可達400噸。通過産學研合作,東港區取得創新成果上百項。

  4月8日,在中國海洋大學三亞海洋研究院的海南省熱帶水産種質重點實驗室裏,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生命學院名譽院長包振民和他的團隊經過長時間努力,終于成功搭建起海水養殖動物分子育種平臺。平臺的成功搭建,可以為魚、蝦、貝等生物育種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使得育種效率更高更精確,推動傳統育種模式向智慧育種模式轉變。

  青島藍色種業研究院、寧海海洋生物種業研究院、海南省熱帶水産種質重點實驗室,沿著祖國的海岸線,一個個高端水産種質創制創新平臺搭建起來,成為中國海洋大學推動我國水産種業高品質發展的強力引擎,也是海上“山東力量”服務大局的一個縮影。

  從近到遠

  拓展市場著眼未來

  在無棣縣,有一家名叫海忠軟管制造公司的企業,雖然廠區不起眼,卻是十足實力派。作為國內第一家從事海洋軟管設計、研發與生産的企業,海忠軟管的海洋軟管産品填補了國內海洋工程裝備制造領域空白。截至目前,該公司生産的各類海洋軟管先後出口馬來西亞、委內瑞拉、印度尼西亞等國家和地區。

  近日,煙臺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與挪威Havfram公司簽署第二條全球最新一代係列風電安裝船EPC總包建造合同,交付後將用于歐洲風場運輸安裝施工。這是中集來福士作為全球主要風電裝備制造商的又一個係列風電安裝船項目,中集來福士將繼續推行“綠色踐行者”之路,為全球“碳中和”持續貢獻力量。

  從近到遠,既是空間概念,又是時間概念。在山東省委、省政府制定的《海洋強省建設行動計劃》中,“推進海洋科技創新能力行動”列第一位。

  提高科技創新能力,人才是關鍵。山東擁有一支全國規模最大、整體實力最強的海洋科技人才隊伍,截至今年3月初,全職住魯海洋界院士20人,佔全國33%,全國排名第一;在山東入選的海洋領域國家“傑青”達43名,數量在全國名列前茅。《海洋強省建設行動計劃》提出,打造海洋科技人才高地。“支援有條件的高校爭取設立海洋領域未來技術學院和現代産業學院。”“到2025年,培養集聚100名以上國際一流海洋科技人才、3000名以上海洋優秀青年人才。”一係列布局,為山東海洋強省未來發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加快海洋科技創新步伐,山東未來可期。(統稿/梁開文 採寫/楊秀萍 從春龍 白曉 李媛 姜斌 陶相銀 鄭莉 栗晟皓)(完)

[ 編輯:張建波 ]
歡迎下載新華網客戶端
010070170010000000000000011110071129555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