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一大早,伴隨着山東省臨清市運河風情園(東宛園)開園,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臨清架鼓歡快的鼓點聲,便從園內“溢”了出來。當日,2025山東省“運河大集”新春季啟動儀式在這裡舉行,德州、聊城、泰安、濟寧、棗莊“沿運五市”,帶着各自的特色産品、非遺技藝,為八方來客獻上了一場“有吃頭”“有看頭”“有買頭”的“運河大集”。
上午10時許,園內清真美食街已是滿滿的煙火氣。來自聊城市東昌府區的游客趙珂等在什香面的攤位前,看著攤主為他的面裏添加配菜和調料。“來臨清怎能不吃一碗什香面?”趙珂説。
大集上,來自德州的布袋雞第十代非遺傳承人魏憲華正在表演非遺絕活——蒙眼拆骨。“夏津布袋雞已有700多年歷史,是‘滿漢全席’中的壓軸名菜。”魏憲華説。沒一會兒,魏憲華就賣出了十多份布袋雞。
除了好吃的,在“運河大集”上,文創産品吸引了眾多游客的目光。在非遺大集區,臨清貢磚文化研究會會長、臨清貢磚非遺傳承人趙文連,將“臨清獅貓”“蓮花磬”等貢磚文創産品擺在游客面前。
“貢磚不僅僅是一塊磚,更是一部‘史書’,承載着運河文化的記憶……”攤位前,趙文連興致勃勃地介紹着貢磚的故事,“貢磚擊之有聲、斷之無孔,堅硬茁實、不鹼不蝕。你看這個‘蓮花磬’……”趙文連拿起“蓮花磬”旁的小錘,輕輕敲擊在由貢磚製成的磬片上,清脆悅耳的音符隨之而來,令人驚嘆不已。
逛“運河大集”,游客吃到的、看到的、買到的,無不蘊含着千年的運河文化。游客沉浸在“文商旅”融合的新體驗中,玩得不亦樂乎。“本次‘運河大集’以‘游運河、逛集市、品美食、賞文化’為主線,通過特色大集、年俗節慶、雲端推介、電商直播等多種形式,組織開展民間藝術、戲曲曲藝、非遺展示展演等豐富活動,推動大運河文化保護和傳承。”臨清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杜東平説。
大集連接着經濟與文化,融合着歷史與現代,是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促消費、擴內需、惠民生的重要渠道。
此次“運河大集”新春季,聊城以弘揚運河文化為主題,謀劃了貫穿臘八、春節、元宵、二月二等主要節點的系列主題活動,通過一系列可玩、可看、可體驗的特色大集,點燃文旅消費“冬天裏的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