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東港:美麗經濟為鄉村振興錦上添“花”-新華網
山東頻道 > 信息 > 正文
2025 01/07 15:56:55
來源:大眾日報

日照東港:美麗經濟為鄉村振興錦上添“花”

字體:

  陽&除了晾曬衣服,是否還有其他利用可能?在日照市東港區,市民胡婷在陽&上建起了“立體園圃”,菊花、蘭花、多肉乃至五彩辣椒、小番茄、水果黃瓜等讓人目不暇接。每天下班後為植物松土施肥,觀察它們的成長,成了胡婷最解壓的放鬆方式。對市民楊琪而言,陽&種菜更是一種寓教於樂的親子活動。“與孩子一起種菜,是另一種形式的陪伴,還能增強孩子的動手能力。”

  陽&“田園夢”的背後,是日照市伊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伊蘭生物”)負責人魏麗等“新農人”把美麗事業打造成富民産業的探索。

  “開花的時候不要施肥”“澆水不要澆勤了”……在這些通俗易懂的科普、你問我答的蝴蝶蘭養護知識交談中,魏麗很快便促成了一筆生意。作為元旦、春節期間最受歡迎的花卉之一,每年都有十幾萬株蝴蝶蘭從伊蘭生物轉運到各家陽&、客廳、辦公室。

  走進位於東港區濤雒鎮的伊蘭生物培育基地,各種花草苗木爭奇鬥艷、競相生長。魏麗像勤勞的蜜蜂在叢中穿梭,這位擁有27年農業經驗的“新農人”,引進明日葉等新品種,學習先進的種植技術,上新自動化噴灌、日光燈、保溫墻等設備,讓農業種植也變得“高大上”起來。

  因地理位置靠海,濤雒鎮土地輕度鹽鹼化,糧食作物産量受限。2020年,伊蘭生物落地濤雒鎮西灶子村,以“合作社+公司+農戶”模式,通過土壤回填、種植耐鹽花草苗木等方法,把低産地逐漸變成了“百花園”,實現了土地改良和産業發展共贏。

  “我們與農業科研院校合作,他們出技術、出種子,我們出地、出人,不間斷地進行研發、試種、改良,多年努力終有所成。”魏麗介紹,他們培育的“伊蘭1號”和“伊蘭6號”玉米新品種已通過省級審查審批,並在當地進行擴繁推廣。

  “‘伊蘭1號’畝産能達到2000多斤,吃起來香、甜、糯,老人、小孩都喜歡,收益也比以前品種的玉米高得多。”濤雒鎮宅科村種植戶滕兆松説。

  “美麗經濟的發展壯大帶動了村民就業增收。如今,伊蘭生物已建成面積18000平方米的大棚,可年産花卉、苗木、有機蔬菜種苗等600多個品種,每年2000多萬盆花卉從這裡銷往全國各地,年産值過千萬元。每年提供30余個長期固定崗位,務工村民人均年增收3萬—4萬元。

  “我們還將進一步提高種植培育水平,引進查拉皮塔辣椒、荷蘭香芋、日本黃心白菜等新品,帶動農戶從事特色花卉和農作物種植;嘗試打造‘共享菜園’,吸引更多‘都市農夫’,發展觀光采摘項目,建立集種植、管理、休閒觀賞、銷售於一體的産業鏈,為鄉村振興出一份力。”對做大做強這個“美麗産業”,魏麗有着長遠打算。(記者 丁兆霞 通訊員 尹宏業)(完)

【糾錯】 【責任編輯:張建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