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7日,大宗幹散貨智慧綠色示範港口一階段在山東港口日照港建成投用。這是日照港因地制宜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的生動實踐,也是落實國家“雙碳”戰略、加快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又一嶄新成果,為推動幹散貨港口智慧綠色轉型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新方案。
以智慧綠色轉型破局起勢
日照港是一座因改革開放而生的新興沿海港口,承擔着國家西煤東輸、北煤南運的重任,在國家經濟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逐步發展成為全球重要的能源和大宗原材料中轉基地。
然而,傳統大宗幹散貨作業工藝複雜、勞動強度大,同時存在一定的環境污染,與綠色發展理念相悖,且隨着港口與城市的快速發展,港城發展空間逐漸不相協調。面對於此,日照港決心打破常規,轉型發展,實施“東煤南移”工程,將煤炭作業功能逐步調整到距離城區10公里以外的作業區,退港還海、還城。
2019年,山東省港口集團成立,把“國際領先的智慧綠色港”置於發展定位的首位,着力提升科技要素對傳統産業發展的賦能,深入探索碳減排路徑,以智能化、數字化推動港口綠色低碳發展;
2020年,黨中央作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戰略決策,推動傳統産業綠色低碳改造升級和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産業,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方向……政策和&&疊加,帶來了全新機遇,日照港把政策紅利轉化為發展動力,開創全貨類全流程智能化大宗幹散貨碼頭作業新模式,全面開啟智慧綠色低碳轉型。
2022年,國務院印發《關於支持山東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支持日照港建設大宗幹散貨智慧綠色示範港口。
自主創新突破,對大宗幹散貨港口全新定義
開創先河!首創全貨類適用、全流程互通的大宗幹散貨作業體系。日照港擁有億噸級單體幹散貨作業區,佔地510萬平方米,相當於700多個足球場大小,貨種涵蓋礦石、煤炭、鋁礬土、焦炭、石油焦五大類70余種,通過200余條作業流程靈活串聯各泊位、堆場,實現資源最佳配置和動態調整,系統作業效率提升超30%。
填補空白!突破幹散貨全自動化協同作業關鍵技術。首創“5G+超級電容”機車,研發國內領先的火車裝車樓系統,效率較傳統模式提高2.75倍;攻克人工摘鉤和清車行業難題,實現全類型車廂自動化翻卸作業,摘鉤成功率達100%,填補行業空白。“從卸船到裝車”“從卸車到裝船”全流程自動化貫通,多設備“一鍵啟動”,全員勞動生産率提高3倍。
自主創新!研發新一代大宗幹散貨全域智慧管控系統B-TOS。依託“5G+數字中&+AI”,研發輕量化算力&&,打造4D時空智慧堆場,實現全場景可視化“毫米級”定位管控,生産調度決策“毫秒級”響應。
業內首創!開發首個海洋港口數字航道。研發風光互補零碳海上信息&&“龍睛塔”,實現海上大容量信息實時採集傳輸;開發海洋數字孿生應用&&,實現地形、氣象、水流、船舶的航道全息展示,靠離泊效率提升10%。
智慧賦能!構建“立體感知+數字治理”智能環保管控模式。物聯網技術賦能環境監測,輔以適配70余種散貨物料的“山港潤”抑塵劑,實現智能分析、精準噴灑,綜合抑塵率達99%以上;構建智慧能源&&,推進源、網、荷、儲一體化管理,整個作業區實現環保“一張網”管控,碳排放減少66%。
矢志克難攻堅,把奮鬥融入強港實踐
“‘不服命、不服輸、不服氣’是日照港的精神基因,我們堅信,唯有奮鬥創新,才能不斷突破。”日照港大宗幹散貨智慧綠色示範港口建設團隊帶頭人田振東説。
沒有先例,就創造先例。目前,大宗幹散貨門機作業以單人單機操作模式為主,突破多機協同自動化作業,門機自動化成為關鍵。經過上百次研討,反復測試調整,大宗幹散貨智慧綠色示範港口建設團隊先後攻克了抓鬥防搖定位等難題,成功實現門機自動化作業。
沒有經驗,就闖出經驗。傳統模式下,幹散貨貨垛管理需要數名理貨員日行2萬多步,管理難度大、勞動強度高。團隊成員連續一個月奮戰在現場,爬大機、盤貨垛,記錄整合十萬餘條數據資源,成功研發堆場數字孿生系統,打造4D時空智慧堆場,實現覆蓋210萬平方米、動態堆碼500多個貨垛、超千萬噸庫存的幹散貨堆場數字化、智能化升級。
沒有方案,就試出方案。傳統散貨多采用蓋網防塵,需爬上十幾米的貨垛進行苫蓋,成本高、效率低且不安全。大宗幹散貨智慧綠色示範港口建設團隊翻遍了相關資料,與十幾家環保廠商探討技術,結合港口自主研發的抑塵劑,創新“大機自動上水+懸臂結殼劑噴灑”解決方案,配合堆場粉塵在線檢測、中壓微霧抑塵技術應用等,建起智能環保管控體系,港口萬噸吞吐量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
從以自主創新改造升級傳統碼頭,建成投用順岸開放式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到今天,蹚出大宗幹散貨智慧綠色港口建設新路徑,在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日照港從未停止探索。未來,日照港將用因地制宜的創新實踐,推動傳統港口向更智慧、更綠色的現代化港口加速蝶變。(姚曉雙 劉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