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着爆款産品辣子雞的熱銷,棗莊雞文化的發源地薛城區陶莊鎮,成為眾多游客必去的網紅打卡地。12月23日,筆者來到了陶莊鎮辣子雞小鎮一探究竟。
“中國人有8000多年的養雞史,5000多年的訓雞史,車祖奚仲也是養雞訓雞的始祖。在甲骨文和金文時期,‘雞’是一個象形字,字形非常像一隻大公雞,後來為了緬懷奚仲,把‘奚’作為聲部,‘鳥’作為形部,慢慢演化成‘鷄’字。”在薛城區陶莊鎮啼雲學館內,講解員正繪聲繪色地講解着陶莊與“雞”的不解之緣。
在薛城區陶莊鎮千山頭古廟會上,一聲聲清脆的哨聲響起。一個個憨態可掬、形象逼真的或黑色或彩色的雞形泥哨吸引着孩子們的腳步,紛紛聚攏而來。“爺爺,我要一個泥哨!”“買給你!”拿到泥哨的孩子們歡呼雀躍。
這小小的雞泥哨,從爺爺跟着他的爺爺趕廟會時就有,如今又成了孫輩們的心頭好。而今在薛城,雞泥哨已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産,被代代傳承。
被傳承的不僅僅是雞形泥哨,雞形剪紙、雞形布偶、雞形玩具在薛城區也備受歡迎。近日,陶莊鎮前西小學邀請課外輔導員教授“剪紙”技藝。“大家看,這是公雞的剪裁方法。”一張紅紙,一把剪刀,一會兒功夫,一隻昂首闊步、栩栩如生的大公雞被剪了出來。
而名聲大噪的辣子雞,則是用薛城本地的散養雞和本地薄皮辣椒獨創的一道美食,成為凝結了棗莊人民深深鄉愁和情懷的美食。
“劈裏啪啦……”柴火鍋燒得正旺,鍋裏的雞肉在旺火的燒烤下發出清晰的脆響,濃郁的香氣頓時瀰漫開來。在辣子雞小鎮,絕味辣子雞店舖的大廚們正在炒制辣子雞。
伴隨着夕陽緩緩落下,一批又一批游客來到辣子雞小鎮。吃辣子雞,是吸引他們前來的點睛之筆,用游客自己的話來説,“香辣爽口,就饞這個味兒!”辣子雞店裏爐火正旺,吃得滿頭大汗的食客興致正濃。正是三灣裏片區知名辣子雞店的入駐,讓小鎮成為名副其實的“辣子雞聚集區”。
炒制辣子雞,在後灣村有着悠久的歷史。近年來,圍繞如何握指成拳,打出品牌效應,陶莊鎮通過租賃、合作等方式,整合多處閒置住宅打包入股共富公司統一運營。共富公司通過公開招租、品牌引入等方式,充實小鎮經營業態,獲取“租金+分紅”雙重收入。依託店舖出租、合作經營等方式,小鎮年綜合營收可觀。
因為互聯網,辣子雞小鎮的辣子雞品牌效應被放大,該鎮引進專業運營團隊,利用店商品&&帶貨直播,推動辣子雞産業成為薛城鄉村振興的又一亮點。(丁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