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在濟南趵突泉畔濯纓池中,一位面容婉約溫柔,裝扮清新脫俗的“女子”乘坐一隻小舟,“躍然於水上”。據悉,該燈組為即將亮相濟南第44屆趵突泉迎春花燈會的“如夢令”燈組。“女子”便是寫下千古名詞《如夢令》的詞人李清照。
現身趵突泉花燈會的“李清照”長啥樣?記者看到,“她”身着一身樸素典雅的古裝,面容清新溫婉,氣質典雅不凡,一隻手自然搭在膝上,另一隻手作端舉狀,端坐在小舟之中,小舟下方浪花翻捲,身後荷花、荷葉布景搖曳生姿。
第44屆趵突泉迎春花燈會製作執行人員何遠盛介紹,“如夢令”燈組長12米、高5米,元素包涵人物、鳥、荷花、荷葉、浪花、樂器、船、蓮蓬等,色彩以冷色調為主,“5位工匠耗時5天進行裱糊,3位工匠耗時4天進行美術處理”。
花燈製作工藝仍遵循傳統綵燈製作方法,採用鐵絲進行絲架造型——平面的鐵絲通過工人的彎折,使其呈現出立體的造型。隨後,進行焊接,工人們依據效果圖,進一步完善形狀細節。在內部裝上燈並調試好後,花燈開始進行表面的色丁布裱糊。
“從膠水的涂刷到布料的選取、剪裁,需要足夠的時間和豐富的經驗。最後是美工處理階段,依據設計稿的要求,精心調配顏料,保證綵燈的色彩既鮮艷又和諧;上色時,使用細小的畫筆或噴槍,勾勒出輪廓,沿着邊緣輕柔地描繪,確保線條流暢且精準;勾勒完輪廓後,開始層層疊加色彩,逐步填充綵燈的表面,讓色彩之間的過渡,自然且富有層次感;最後進行昇華處理,使燈組在視覺上更加生動、立體。”何遠盛説。
“李清照”身後的荷葉圓盤也別具匠心,它將荷花、荷葉與樂器巧妙融合,渾然一體。此處為何增添音樂的元素?有學者曾發表觀點認為,宋人的觀念裏,一首詞藝術價值的實現,離不開歌唱。同詩相比,詞將文學文本、音樂、演繹合而為一,內容更為豐富,也更能打動人心。“通過這樣的設計,我們也想讓整首《如夢令》的意境更加鮮活靈動。”何遠盛&&。

在人物方面,除了其裝扮、妝容,“我們給‘李清照’設計了‘端着酒杯’的動作,也是想展現她灑脫不羈、超然脫俗的性格。”何遠盛介紹,目前該燈組主體安裝完畢,“燈組細節還在完善中,正式造型會盡快跟大家見面”。
更令人驚喜的是,“如夢令” 燈組還將配備香氛系統,市民游客走近時,便能聞到陣陣清透的花香,仿佛瞬間 “誤入藕花深處”,沉浸感十足。
“作為歷史文化名城,濟南的名士文化和泉水文化源遠流長,李清照更是憑藉其清婉的文采獨樹一幟。在第 44 屆趵突泉迎春花燈會燈組設計進程中,我們尤為注重文化內涵的深度挖掘與精準呈現,‘如夢令’燈組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濟南文旅集團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相關工作人員説,“希望‘如夢令’的呈現,能帶市民游客領略濟南的文人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