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瑯琊&遺址。 資料片
根據最新出土的考古成果,經過比對證實,青島瑯琊&遺址主峰的“大&”主體是秦漢時期高&建築基址。此考古新發現證實了《史記》等文獻的記載,這也是中國東部地區關於秦代建築最重大的考古發現。據悉,瑯琊&遺址主體是秦始皇“徙黔首三萬戶”修築的國家工程,在中國建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考古發掘為秦漢時期高等級建築的研究提供了全新材料。
12月21日,在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舉辦的青島瑯琊&遺址考古新發現論證會上,與會專家們一致認同,根據最新出土的考古成果,經過比對證實,青島瑯琊&遺址主峰的“大&”主體是秦漢時期高&建築基址,就是秦始皇時期所築的瑯琊&。此考古新發現證實了《史記》等文獻的記載。
據《史記》記載,秦始皇“南登瑯邪,大樂之,留三月。乃徙黔首三萬戶瑯邪台下,復十二歲。作瑯邪&,立石刻,頌秦德,明得意”。
2019年以來,為配合遺址保護規劃編制,經國家文物局批准,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青島市文物保護考古研究所與青島市黃島區文化和旅游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遺址進行了主動性考古發掘。
發掘區位於主峰的“大&”、東部瀕海的“小&”、山南的“窯溝”“台西頭”和東南的“亭子蘭”等多個地點。通過持續系統發掘,遺址的規模、布局及主要遺跡面貌基本呈現,確認了“大&”主體為秦漢時期高&建築基址,發現台下房間、排水設施等重要遺跡,佐以早先發現的秦代刻石,推定為秦始皇所築之瑯琊&。“窯溝”地點發現磚瓦窯分佈區,出土大量遺物,為&上建築材料分期斷代提供了較為準確的依據。
據介紹,瑯琊&遺址主體是秦始皇“徙黔首三萬戶”修築的國家工程,在中國建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考古發掘為秦漢時期高等級建築的研究提供了全新材料。此外,山下窯址區發現了目前山東地區唯一可確定的秦代陶窯遺存,出土的磚、瓦等構件具有標準器意義。
從文獻記載看,秦始皇在統一之後建了一系列建築,在考古資料中瑯琊&是目前可以確定的秦統一後營建最早的建築遺産,是為了國家大一統而建設的國家建築工程。
據史料記載,秦始皇先後三次東巡到達瑯琊。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下令修建瑯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