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市寒亭區“社區微業”方便群眾家門口就業創業-新華網
山東頻道 > 信息 > 正文
2024 12/19 15:45:43
來源:濰坊晚報

濰坊市寒亭區“社區微業”方便群眾家門口就業創業

字體: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為解決轄區內靈活就業人員的就業增收問題,今年以來,山東省濰坊市寒亭區寒亭街道將社區就業作為新就業增長點,為群眾提供多樣化就業服務,以“社區微業”的小切口,托起更多家庭對生活的美好期盼。

  12月17日上午,記者走進寒亭街道運河西街社區舉辦的電商培訓公益課堂,講師正在為學員講解利用社交媒體低成本營銷的技巧,從短視頻拍攝技巧、內容策劃、話術技巧等方面,全方位為學員們介紹電商發展趨勢並展示了“一件代發”運營模式。

  “今年以來,社區緊跟就業市場需求動態變化,開展了電商培訓、直播銷售等新業態培訓,提升居民的就業技能。”社區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許艷艷説。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寒亭街道蝶園社區聯合“鐵腳板”就業服務隊開展茶文化“微培訓”課程,商城社區組織開展月嫂技能培訓公益課堂……就業技能培訓一場接着一場。各城市社區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依託社區微業“鐵腳板”就業服務隊、“公益培訓進社區”等活動,把專業技能培訓送到群眾家門口。

  近年來,寒亭街道充分利用城市社區閒置空間資源,採取與企業、服務機構聯合等方式,創建社區“微工坊”。

  在濰縣路社區“郭洪利風箏非遺傳承基地”,墻上懸挂着琳瑯滿目的手工風箏工藝品,製作風箏的原材料整齊擺放在工作&上。幾名婦女正低頭忙碌着,有的負責裁剪,有的負責縫紉,有的負責整理。該社區依託“郭洪利風箏非遺傳承基地”,設立了“風箏代加工點”,目前已有8名居民通過製作風箏增收8000余元。

  上午10時,記者走進泰祥社區,手藝人任月香正在向居民傳授鉤織技巧。泰祥社區手工坊是社區探索搭建的家門口的“經濟共同體”,為大齡失業、殘疾等群體開闢了全新的創業就業路徑。在這裡,居民的工作以手工編織為主,工作時間和地點十分自由,也可以把原材料搬回家中,變成N個“家庭微車間”,成品統一回收,按工作量發放報酬。

  該社區積極鏈結“紅色合夥人”,通過承接企業訂單加工、線上線下銷售等方式打通産品銷售渠道,實現“教、産、銷”一體循環。自今年1月份成立以來,泰祥社區手工坊已招募並培訓學員120余名,通過“公益教學+居家作業+創業幫扶”的運營模式,帶動60余名居民增收,幫助居民群眾實現了從“指尖技藝”到“指尖經濟”的轉變。(記者 劉曉傑 通訊員 王雪寧)

【糾錯】 【責任編輯:賈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