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南縣:推動“鄉村振興合夥人”提能升級-新華網
山東頻道 > 信息 > 正文
2024 12/15 08:32:08
來源:沂南縣委宣傳部

沂南縣:推動“鄉村振興合夥人”提能升級

字體:

  沂南縣是山東省率先探索“鄉村振興合夥人”的地區,“雙向選擇、共建共贏”的合作模式激活了鄉村振興的一池春水,今年,沂南縣着力打造“鄉村振興合夥人”升級版,創新合夥共贏、合夥共富、合夥共治、合夥共建四種措施,推動達成合夥項目意向188個,撬動社會資本7.28億元,村集體增收1634萬元,受益群眾達1.5萬戶。

  共富聯盟合夥共贏 解鎖強村富民新密碼

  據了解,沂南縣銅井鎮搭建共富聯盟,通過成立鎮域民宿發展國有公司,連片流轉竹泉村景區附近的34戶閒置宅基、300余畝土地,發展“文旅民宿+特色農業”,形成桃溪山居等33家精品民宿雁陣,被評為山東省民宿集聚區。

  共富聯盟如何組建?共富公司如何運轉?村民如何致富?沂南縣分成了三步走:組織聯盟。由鄉鎮黨委牽頭,建立“村集體+共富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運行機制,聯盟內村集體資金入股組建公司實體,公司統籌轄區內農村集體資産資源,帶動聯盟迅速發展。資源聯合。由共富公司盤活整合聯盟內部土地、勞動力、機械等閒置低效資源,將村裏的“閒資源”變成“活資産”,實現資源變資産、資産變資本。産業聯動。按照鄉村振興合夥人&&提供的供需清單,引進産業深加工項目,實現上下游産業鏈密切合作,同時為村民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形成利益共享機制。目前,已成立11個共富聯盟、4家共富公司,實施共建産業項目32個,帶動聯盟村集體增收260萬元。

  抱團發展合夥共富 點燃産業經濟新引擎

  今年,孫祖鎮黃莊村的村民日子過得十分紅火。筆者發現,孫祖鎮實施“同心共建”行動,不僅改善了村居環境,還建成了共富工坊,村民出了家門口就能在村裏務工,做鞋面、做玩具,一些小活就能增加年收入約2萬元。不僅是共富工坊,在抱團發展上,沂南還有不少妙招。

  建設小微産業園。引導多個村莊以分散的土地、資金等入股飛地園區,用“集體合夥人”模式共同參與項目投資運營,帶動村莊抱團發展。縣城周邊25個村居籌集1.2億資金和500畝土地,建設小微企業産業園,每年可為合夥村居提供租金收入1080萬元,在園區務工的村民年人均收入5萬元。組建聯合社。在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基礎上,成立片區化、專業化的聯合社,讓村集體和村民參與到農産品種植、精深加工、倉儲、銷售等多個環節中。沂南雲田農業發展聯合社組織流轉耕地4500畝,建設了集農産品儲存、加工、包裝、銷售等一體化農産品精深加工園區,拓展産業鏈,吸引企業落地。

  多方參與合夥共治 激活基層治理新動力

  沂南縣委改革辦副主任王郡朋&&:“我們縣在深化‘鄉村振興合夥人’制度過程中,不光是促成村企合夥,更重要的是將合夥共治的理念融入到基層治理中。”

  同心議事共商村莊大事。利用黨群服務中心、亭廊廣場等場所,召集村民開展同心議事,搭建農村集事、為民辦事的&&,結合“網格化+熱線工單”收集群眾訴求,形成“網上+網下”多方集事的閉環機制。全縣已設立同心議事會943處,參與群眾達3.5萬人,帶動實施共建項目270余個。網格共治解決群眾難事。將“網格+矛調”融入村莊治理,縱向上,建立“村級黨支部-網格黨小組-黨員胡同長”三級黨建引領體制;橫向上,推動各部門、群團、企業、社會組織等力量下沉,形成整體聯動的鄉村治理氛圍。

  片區推進合夥共建 打造鄉村振興新樣板

  片區建設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保障,沂南縣還將合夥人理念融入到片區推進中,形成“聯合黨委+指揮部”的推進機制,謀劃41個鄉村振興示範片區,其中省級以上片區5個,共涉及288個行政村、約70萬人,形成“多點開花、各有特色”的局面。

  放大片區紅色效應。在沂南東高莊紅色片區,圍繞紅色資源開發、歷史文化保護挖掘,形成以革命舊址體驗區為核心,一體推進紅色文旅項目建設、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基礎設施提升,帶動農文旅多業態融合發展,打造紅色文化傳承聚集區。發揮片區文化特色。在諸葛故里片區發展諸葛文化研究、政德教育、研學實踐,與山東文旅景區投資集團合作,着力打造集“諸葛亮文化研學、教育、休閒、娛樂、度假、沂蒙特色鄉村旅游”於一體的文旅新地標。集聚片區資源優勢。在臥龍源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實施“政府支持、企業主導、村集體參與、農民收益”的聯農帶農開發模式,吸引上海華昌集團“入夥”,在試驗區投資建設臥龍源華昌文旅綜合體項目,項目計劃總投資150億元,片區發展走上快車道。(王偉 高銘鍵)

【糾錯】 【責任編輯:賈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