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腳下,新型工業化攀高逐新-新華網
山東頻道 > 信息 > 正文
2024 12/02 09:09:03
來源:大眾日報

泰山腳下,新型工業化攀高逐新

字體:

  11月7日,記者走進位於泰安市泰山區的泰開電力電子有限公司消弧數字車間,“島式和流水作業”相結合的柔性裝配線搭檔智能立體倉儲系統,通過一次接線就可以把原來的9項試驗一次做完。前不久,消弧數字車間獲評山東省首批數字經濟創新&&、行業首個數字化車間。

  “作為專注於電力電子技術研究的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去年我們投資3000萬餘元對産線進行産能提升和數字化升級,聚焦研發設計、生産製造、經營管理數字化轉型,實施設備上雲,設備聯網率達95%,實現供應鏈、用戶鏈全流程實時共享。”山東泰開電力電子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劉斌斌説。

  泰山區是泰安市主城區,在泰安所有縣市區中面積最小,發展空間有限,如何破局?泰山區把實施新型工業化強區戰略作為發展主引擎,創新提出“打造都市工業主陣地”,新型工業化攀“高”逐“新”。

  “我們圍繞‘都市工業主陣地’‘科技創新先行區’建設,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大力推進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人才鏈‘四鏈融合’,聚焦要素集聚、技術突破、産業變革,布局人工智能、元宇宙、衛星互聯網等未來産業,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之路。”泰山區委書記張培峰説。

  泰山區制定&&《泰山區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2023-2025年)》《泰山區支持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十條措施》等政策措施,聚焦重點企業,打造標杆企業、典型案例。目前,寶來利來、祥德機電等17家企業入選省級數字經濟“晨星工廠”,中普網絡、泰開電力電子等入選省級數字經濟創新&&……

  為深入實施新型工業化強市戰略,泰山區成立13個産業鏈專班,圍繞“增企、強企、築鏈、亮牌”工作思路,探索“鏈長+專員+專班”的鏈式服務機制,與轄區內製造業企業溝通對接,高效協調解決企業發展中遇到的難題、痛點。

  “我們通過開展數字化轉型入企問診行動,聚焦企業研發設計、生産製造、經營管理等關鍵環節,培訓規上工業企業154家、規下工業企業918家,打通網絡互聯、信息互通的數字化轉型‘大動脈’。”泰山區工信局黨組書記、局長曹磊説。

  在泰山區,新興産業正加速崛起。

  “謝謝中國,謝謝諾萊……”10月24日,泰山腳下,諾萊國際醫學中心病房裏,來自俄羅斯的6歲腦癱患兒瑪特維爾術後恢復良好。這是瑪特維爾繼去年之後,第二次到諾萊醫學進行腦癱手術。

  頭顱CT掃描後三維成像,精準規劃穿刺路徑,機械臂運轉精確直達病灶……諾萊醫學功能神經首席專家田增民介紹了機器人腦立體定向手術。二十多年來,經過不斷開發和臨床應用,目前這一技術已升級到第六代——機器人輔助無框架腦立體定向手術。2008年,這一技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目前全國臨床成功開展腦立體定向手術2萬多例。

  據曹磊介紹,泰山區&&《促進新興産業和未來産業創新發展17條》,大力支持衛星、機器人、生物製造、工業母機等六大産業發展。去年1月,國星宇航泰安衛星互聯網産業基地落戶泰山區,規劃建設具備年産100顆以上智能衛星能力的全流程生産線。7月,“泰安號”衛星成功發射。英視睿達、東方空間、航天馭星、北斗伏羲等項目紛紛簽約落地泰山區,衛星互聯網産業集聚成勢。

  數據顯示,泰山區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達165家;25項成果獲國家、省科技進步獎,9項成果填補國內空白,先後獲評全國科普示範區、山東省技術轉移先進縣(市、區)、山東省科技創新強縣等。

  今年1—9月,泰山區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6.3億元、增長6.1%,稅收收入23.5億元、增長2.3%,總量和增幅連續3年居全市前兩位,其中工業稅收在去年增長56%的基礎上,今年再增長19.6%;稅收佔比保持在90%以上。(記者 王洪濤 曹儒峰 通訊員 劉奎林)(完)

【糾錯】 【責任編輯:張建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