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個關鍵詞!打開聊城高質量發展“密碼”-新華網
山東頻道 > 信息 > 正文
2024 11/09 18:11:41
來源:海報新聞

六個關鍵詞!打開聊城高質量發展“密碼”

字體:

  11月6日至7日,“魯西平原崛起製造業高地——高質量發展看聊城”中央網絡媒體行活動在山東聊城舉辦,通過中央、省、市網絡新聞媒體及自媒體代表的深入調研采風,全面展示聊城在製造業高質量發展道路上的積極探索、卓越成就以及無限潛力。在為期兩天的行程中,採訪團深入聊城各縣(市、區)優秀企業,通過實地觀摩、聽取匯報、溝通交流等方式,共同探尋聊城高質量發展“密碼”。

  六個關鍵詞,讀懂一個潛力無窮、正在崛起的新聊城。

  關鍵詞一:循環經濟

  在聊城,循環經濟不再是一個空洞的概念,而是被實實在在地融入到了企業的生産實踐中。在魯西大地的廣闊天地間,聊城正以循環經濟為引擎,驅動着製造業與城市的綠色轉型與高質量發展。

  茌平信發集團,這家始建於1972年的地方燃煤電廠,如今已經發展成為一家集發電、供熱、氧化鋁、電解鋁、鋁深加工、聚氯乙烯、燒鹼、環保建材、現代農業等産業於一體的現代化大型企業集團,現有所屬及控股企業80余家,總資産3100億元,累計向國家納稅超千億元。近年來,信發集團通過構建循環經濟産業鏈,集團實現了資源的最大化利用。上游工廠的生産廢料成為下游工廠的生産原料,廢氣、廢水、廢渣等廢棄物也被轉化為了新的資源。例如,粉煤灰、爐渣等固體廢物被加工成新型建材,既減少了環境污染,又創造了新的經濟效益。

  茌平信源環保建材有限公司,就是信發集團循環經濟産業鏈的重要一環。採訪團走進這家公司,現場見證“石子六變”,可謂大開眼界。“石子由120元一噸的價格進入工業園,先被煅燒成石灰,石灰生成電石,電石産生聚氯乙烯,利用聚氯乙烯工序産生的廢料電石渣,代替石灰石到電廠脫硫,脫硫産生的脫硫石膏生産石膏粉,石膏粉再製成石膏砂漿、自流平、紙面石膏板,到此就完成了石子的六次變身。”茌平信源環保建材有限公司經理張艷輝介紹説。

  山東金蔡倫集團也是發展循環經濟的典型代表企業。該集團通過文化、能源、建材、民生四大板塊之間的橫向耦合、縱向延展,實現了資源梯級利用、産業互惠共生。在造紙産業的基礎上,金蔡倫集團還拓展了熱電、印刷、玻璃加工、水質凈化等多個領域,構建起了一個完整的循環經濟産業鏈。

  在冠縣新瑞實業有限公司,一粒小麥的“多重變身”讓採訪團印象深刻。該企業通過初級加工、精深加工為一體的循環經濟産業鏈條,不僅提升了小麥的附加值,還實現了綠色可持續發展。污水處理、沼氣發電、中水回用及污泥發酵等環節的緊密銜接,既解決了生産過程中的環境問題,又創造了新的經濟效益。

  經過多年的努力與實踐,聊城循環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效,不僅推動了製造業的綠色轉型與高質量發展,還提升了城市的整體生態環境質量,不斷助力實現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協同推進的目標,為山東省乃至全國的循環經濟發展貢獻更多聊城智慧和聊城力量。

  關鍵詞二:高端産業

  軸承被譽為“工業的關節”,幾乎每一件需要轉動的工業製品,都離不開這個神奇的部件。大到汽車、航空、船舶,小到家電、手錶、悠悠球等都有它的身影,小小軸承有着“轉動”世界的神秘力量。

  聊城是全國五大軸承産業集聚區之一,已擁有近50年的發展歷史,年産值達310億元,入選了國家級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臨清,聊城軸承産業的典型代表,這裡已形成完整的軸承産業鏈條。

  11月6日,採訪團分別走進山東藍宇精密軸承製造有限公司、山東華工軸承有限公司兩家代表企業,實地感受高端製造産業為聊城發展帶來的強勁動力。

  走進山東華工軸承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在機器不停轉動下,一個個軸承被生産出來。創建於2011年3月的山東華工軸承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研發、生産、銷售為一體的高端調心滾子軸承製造企業。目前公司主導産品為調心滾子軸承、深溝球軸承、圓錐滾子軸承及外球面軸承,型號齊全,性能穩定,廣泛適用於冶金、礦山、石油、化工、水泥、煤炭、造紙、風電、工程機械、造船和港口機械等上百種行業。

  走進山東藍宇精密軸承製造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200多台機器正同時運轉,一個個大大小小的軸承不斷從機器中生産出來,相互碰撞,發出叮叮噹當的響聲。

  據介紹,該公司集研發、製造、營銷、服務於一體,每年能生産400多萬套産品,同時公司高度重視技術研發和創新,可生産200多個品種的軸承産品,均來自自主研發的高端軸承産品,“L&Y”商標軸承深受客戶好評,被評為“山東省著名商標”,連續三年國內市場佔有率第一。

  在産業集群效應、企業實力、技術創新、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以及市場前景等方面,聊城軸承産業均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關鍵詞三:國際視野

  近年來,聊城深入實施“走出去”戰略,鼓勵和支持企業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向全球客商展示“聊城製造”的獨特魅力和強勁實力,不僅大大提升了聊城品牌的國際知名度,也為企業贏得了更多的國際訂單和合作機會。

  冠縣仁澤複合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稱其品牌名星瀚涂鍍)便是這樣的典型。11月7日,採訪團走進這家企業,共同見證涂鍍板材行業裏的“國貨之光”。

  過硬的品質才能擁有更廣闊的市場。在市場開拓上,冠縣星瀚涂鍍堅持走出去原則,在東南亞、西亞、非洲、東歐、中南美等區域布局海外運營中心,緊抓大客戶,鞏固訂單數量,産品覆蓋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聊城市高唐縣,有一家集“研發、生産、銷售、服務”為一體的綜合性高端大豆蛋白系列産品生産企業——山東國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這家公司的産品有國內和國際兩條銷路,産品可以説遍佈全國各地,暢銷全球100多個國家,與國內外200余家高端客戶都保持着良好的合作關係。

  厚度0.007mm,僅有A4紙的十五分之一。你見過這樣的雙零鋁箔嗎?這可是鋁箔系列的“天花板”産品。來到山東信通鋁業有限公司,採訪團大開眼界。

  目前,雙零鋁箔的市場需求愈發旺盛,普遍應用於新能源動力電池、醫藥包裝、産品包裝等領域。如今,信通鋁業産品廣泛應用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深圳國際會展中心等國家重點工程和標誌性建築。

  為開拓更廣闊的國際市場,當前,越多來越多的聊城企業展現出積極的姿態,成效非常顯著。他們積極參與國際展會、精準對接市場需求、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以及推動綠色低碳轉型等措施不斷拓寬國際視野和業務範圍,為自身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和活力。

  關鍵詞四:智能製造

  智能製造是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也是聊城工業經濟發展的新引擎。聊城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集群化為目標,加快推進製造業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批具有示範意義的智能製造企業和項目。

  這兩天,在東阿縣經濟開發區的聊城鑫泰機床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內,各&加工設備高速運行,工人們正全力生産。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該公司不斷增強自主研發能力,大力轉化和推廣應用科技新成果、新技術,自主研發的機器人數控機床管控系統項目填補了國內空白。“我們計劃利用三至五年時間,把機器人項目做大做強,爭取進入國內機器人行業前三強。”該公司副總經理兼智能機床公司總經理張乃峰信心滿滿。

  在山東國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採訪團注意到,沒有生産線的熙熙攘攘,只有中控室2名技術人員操作着電腦。生産廠長孫建泉介紹,生産線上的核心設備採用先進的全自動包裝機,並且車間已實現5G智慧化管理,整個生産線包括開機、關機、設備運行等,只需要一個人就可以完全控制,整體下來實現了節能降耗20%,人工成本節省10%,産能提高12%。

  在聊城,眾多企業在智能化發展賽道上加速前行。在東阿縣藍天七色建材有限公司,一台電腦可以控制車間裏的7條生産線,輕輕動動手指就能完成生産。通過電腦把這些數據傳輸過去,這條激光生産線就可以精準切割出客戶需要的産品。這家公司還有一條世界領先的鋁塑板智能複合生産線,只需要6個工人,每天就可以生産5000多張、2萬多平方米的板材,生産效率提高了40%以上,生産成本下降了15%左右。

  近年來,聊城高度重視智能製造産業的發展,&&了系列政策措施,提供了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和保障。同時,在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建設上,取得了顯著成果,不少企業已經實現了生産過程的智能化和數字化,通過引入先進的信息技術和智能裝備,切實提高了生産效率,降低了運營成本,增強了市場競爭力。

  關鍵詞五:庭院經濟

  企業,作為社會財富創造的主力軍,在實現自身收益的同時,也為社會創造大量就業機會,是提高居民收入、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徑。在聊城東昌府區侯營鎮,就有一家企業,雖然看上去不起眼,在當地卻頗有口碑。

  這就是雲海服裝廠。11月7日,採訪團走進這家企業,近距離領略了什麼叫“接地氣”的企業。在一間生産車間,記者注意到,只有不到十名員工正在生産,但實際上,這家企業的員工遠不止10人,大部分都在家工作。

  總經理任鳳雲告訴記者,她以前做加工服裝,2019年開創了雲海服裝廠並成立公司,自己設計、生産、銷售,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産業鏈,主要以花棉襖為主,年産量約五六十萬件。雖不及軸承産業高端,不如生物醫藥有科技含量,但這家服裝廠在侯營鎮當地家喻戶曉,因為它帶動了不少村民就業。

  用任鳳雲的話説,她的員工都是“媽媽級”“奶奶級”的,居家就可以工作、為企業提供半成品。“有的員工家裏有孩子,平時還要接送孩子。我的公司就非常靈活,在家裏做加工,掙到了錢,還不耽誤家裏的事兒。”任鳳雲説。

  侯營鎮於營村的周春霞今年34歲,是3個孩子的母親,雲海服裝廠未成立前,她沒有固定的工作,只是單一地照顧家庭。2019年,服裝廠成立後,周春霞有了固定的工作。“我現在每月能掙3000多元,還不耽誤照看孩子。”周春霞笑呵呵地説。

  雲海服裝廠,是庭院經濟的代表。在聊城,類似的企業還有很多,如園藝、養殖、加工、社會服務等。庭院經濟的發展帶動了當地就業,促進了鄉村産業振興,為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貢獻了力量。

  關鍵詞六:技術創新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靈魂,更是企業生存的根基,聊城的發展離不開企業的發展。企業只有不斷進行技術創新和産品升級,積極引入新技術、新工藝,才能開發出更高效、更智能的産品,滿足市場對高品質、高性能産品,從而形成核心競爭力。

  11月7日,採訪團實地探訪的山東一諾生物質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就是這樣一家創新型企業代表。該公司高度重視技術創新和項目研發,堅持走自主創新與對外合作創新並舉之路,與中科院、上海交大、華東理工大學、北京石油化工學院等高校科研院所開展緊密産學研合作,並與鄭州大學化學院聯合成立了“生物質喃系列産品研發中心”。通過系列合作,公司不斷開發着産業鏈新産品,不斷填補着國內空白。

  記者注意到,本次媒體行走訪的多數企業中,創新是一個很鮮明的“代名詞”,在每家企業,都能看到敢於創新、敢於轉型的勇氣和魄力。

  對山東華工軸承有限公司來説,技術創新是格外重視的一環。該公司研發的風力發電主軸用雙列異形自動調心滾子軸承,提升了産品精度和使用壽命,促進當地風電軸承産業的發展,填補當地風電軸承産業市場空白。

  一場媒體行,見證一個快速崛起的創新之城。今年以來,聊城堅持傳統産業發展與改造並舉,通過技術創新、設備更新等手段,推動傳統産業煥發新生機,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方向邁進,為聊城經濟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侯曉)

【糾錯】 【責任編輯:秦來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