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聊城市:構建群眾便利就醫新格局-新華網
山東頻道 > 信息 > 正文
2024 11/05 17:12:01
來源:聊城市衞生健康委

山東省聊城市:構建群眾便利就醫新格局

字體:

  今年以來,山東省聊城市緊緊圍繞統籌推進優質高效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建設,強化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推動信息、資源、基層、保障、監管“五網”協同,&&“改善醫療服務60條”“緩解群眾看病難20條”“智慧服務10條”等惠民利民舉措,有效解決影響群眾看病就醫的6大類238個突出問題,努力推動健康服務從“有利於管理”向“群眾就醫便利”轉變。

  打造“信息網”,快捷服務“一觸可享”

  全市衞生健康系統普及“互聯網+醫療”,打造統一系統、數據、服務的“三統一”新型醫院,實現患者無需排隊的“指尖上的醫療”。便捷就醫“零跑腿”。二級以上公立綜合醫院實現超聲、CT、磁共振等預約檢查,三級公立綜合醫院、80%二級公立綜合醫院實現床旁入院、床旁結算,檢驗檢查結果跨機構調閱互認。血費報銷“零跑腿”。二級以上公立用血醫療機構全部接入“山東省無償獻血受益人用血費用減免信息系統”,實現省內無償獻血者及其受益人出院結算時直接減免相關費用。虛擬服務“零跑腿”。聊城市人民醫院依託雲計算、大數據等技術,構建高效便捷的遠程診療&&,設立內分泌血糖管理、中醫、臨床營養管理等虛擬病房,制訂專業化、精細化、個性化慢病診療方案,實現患者信息的實時共享與遠程診療的無縫對接,“患者不動、醫師跑腿”,有效緩解實體床位壓力。流程優化“零跑腿”。高唐縣創新“五卡通用”,患者持身份證、就診卡、電子健康卡、社保卡、電子醫保憑證等5種卡片中任意1種,即可實現門診建檔、掛號、分診、就診、檢驗檢查、取藥等全流程服務。

  打造“資源網”,高效服務“集成共享”

  提升醫療服務效率,規範“智能問診-分診-預約-病史採集”流程,建立聊城市一體化醫療服務&&,實現門診就診、檢驗檢查等精準預約;推行“潮汐式”門診,保證患者“來院不跑空”;推進家庭醫生團隊代辦老年人預約、轉診,推廣醫務社工服務,提供代辦&&院手續、代交費、代取藥,送患者就診、檢查、治療、住院等“三代四送”服務。延伸診中診後服務,推進“中醫日間病房”,實施“中醫日間病房”醫保支付政策,中醫治療腰痛、中風病等21個病種患者,當日治療可離院回家,降低床位、護理等費用,提高醫保基金使用效能。推進出院患者隨訪服務,19家互聯網醫院拓展復診、電子處方、用藥指導等服務,561名醫、藥、護師24小時輪流在崗,讓患者出院有“醫”靠。優化特色服務模式,推行“預住院”服務,258個病種納入預住院報銷範圍,累計服務19.4萬餘人,平均減少術前等待時間3天,最高平均住院日降低4.8天,為患者減少費用2.9億余元,節約醫保資金4000余萬元;探索“全院一張床”,實現跨科室收治患者,解決“住院難”問題;推行“魯雲急救”,建立院內快速反應急救團隊,實現“一鍵呼救”“上車即入院”。

  打造“基層網”,優質服務“門口暢享”

  衛健、醫保、財政等14部門&&鄉村醫療衞生服務能力提質提效三年行動方案,聯合調研、指導、管理,築牢基層醫療服務網底,讓群眾在“家門口”好就醫。制定縣域醫療服務次中心評審標準、中醫特色衞生院建設標準、村衞生室改造提升驗收標準等10類市級評價標準,統一規範化建設基層醫療衞生機構,按人口規劃設置1261個村衞生室,613個實現鎮村一體化管理。全市140家鄉鎮、街道醫療機構全部建設“國醫堂”、設立康復科,因地制宜確定專科發展方向,建成7個縣域醫療服務次中心,9個單位建有醫養結合中心,113個單位提供兒科診療服務。面向鄉村醫生開展全覆蓋能力提升培訓,市縣醫院下派25名“業務院長”、設立119個名醫基層工作站、派出766名技術骨幹,長期駐點幫扶,打造“帶不走”的基層醫療隊伍。

  打造“保障網”,特殊服務“免申即享”

  探索慢性病管理改革,落實醫保門診慢特病患者“免申即享”服務,優化醫療“保障網”,撐起人民“健康傘”。搭建服務&&,在聊城市人民醫院設立醫保慢性病中心,實現慢性病申報、記賬、交費“一站式”服務,利用大數據、智能審核系統等技術,實現慢性病患者檢查檢驗、治療等費用自動審核。門診慢特病資格評審、複審環節不再提交紙質病歷,20個工作日內完成電子病歷評審,評審結果通過“一條短信”告知患者,解決群眾材料多、環節多、來回跑的難題。提高申辦效率,醫院特設慢性病門診、中醫門診,各專業專家輪流坐診,免費為慢性病患者開立檢查單及處方,提高工作效率,縮短申報審核周期。因惡性腫瘤、器官移植、心腦血管支架、透析等即時病種住院的患者,住院期間由主管醫師為患者填寫《門診慢特病即時病種免申即享知情同意表》並提出申請,患者出院當天即可享受門診慢特病待遇。截至目前,已為5萬餘名患者成功辦理慢性病資格待遇。

  打造“監管網”,惠民服務“均衡普享”

  聯合監督,藥品質量更安全。市場監管、衛健、醫保部門成立聯合督導組,開展藥品安全鞏固提升行動,實行臨床用藥監測、評價和超常預警制度,建立藥品採購、貯存、發放、調配、使用等全過程監測體系,提高藥品經營和使用質量安全水平。聯動改革,醫藥供給更充足。落地執行15批藥品、18批耗材集採結果,藥品和耗材平均降價超50%;醫保支付的藥品耗材費用直接向企業結算,減輕墊資負擔;推進集採藥品進藥店、村衞生室、民營醫院,提高集採藥品可及性和群眾購藥便捷性;將患者急需、療效明顯且價格昂貴的藥品,實行醫療機構和藥店“雙通道”供藥,解決醫院有方無藥、藥店有藥無方的難題,目前納入“雙通道”管理的藥品530種。全市280家醫院、623家門診、623家門診慢特病定點、1771家零售藥店,實現省內、省外異地聯網全覆蓋,問題協同完成率、答覆率、處理及時率均為100%。

【糾錯】 【責任編輯:秦來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