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甲天下的趵突泉、五嶽獨尊的泰山、“國字號”的齊河黃河國際生態城……濟南都市圈以濟南市為中心,涵蓋淄博市、泰安市、德州市、聊城市、濱州市6市25個縣(市、區),蘊含着豐富的文旅資源。
剛剛過去的國慶節,都市圈內很多重點景區開啟了“人從眾”模式,仿佛來了“一億人”。
攜程旅行發布報告顯示,國慶期間,山東旅游訂單量同比增長14%,門票訂單量同比增長51%,入境游訂單量同比增長41%;濟南門票訂單量同比增長39%,入境游訂單量同比增長47%,濟南更是榮登“00後”熱衷目的地城市第九位!
與此同時,周邊泰安、聊城等都市圈內重點景區流量也呈現大幅度增長,文旅消費日益成為拉動整體消費增長、提振市場信心的重要引擎。
今年4月,東阿、平陰、東平三縣文旅局共同簽署《跨市域毗鄰縣文旅協同發展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旨在推進三縣宣傳互推、游客互促、市場互動、資源互送。自《濟南都市圈發展規劃(2024—2030年)》&&以來,這種聯動互動協同發展的事例越來越多。圈內各地積極推進發展“一盤棋”,文旅産業協同,交通圈便捷高效、消費圈梯次配套、文化圈豐富多彩,文旅市場均實現高位運行。
當下,濟南都市圈豐富的文旅載體和資源,正在協作相擁、持續發力,區域協同發展新圖景逐漸清晰。
密織交通網 “客流”變“客留”
國慶期間,千余名建設者堅守在濟濱高鐵項目施工現場,為按時通車加班加點。
建設高水平濟南都市圈,城際高鐵是重點項目之一。作為“圈內”各地互聯互通的融合“利器”,濟南“米”字形高鐵網正在補缺,“圈心”濟南目前與淄博、德州、泰安、聊城均已實現高鐵通達,唯獨與濱州尚未聯結,濟濱高鐵將補上這一缺憾。
除高鐵網外,高速路網也越織越密:今年,濟南大北環等6個項目將建成通車,“二環一聯十六射”高速公路網成型在即。交通的便利,讓人們出游增加了無限可能,觸達目的地下沉、路程耗時更短。“以往感覺省內游交通反而不如去大城市便利,僅在路上就要花費半天時間,所以錯過了很多周邊城市的美。”聊城人張熙然趁着今年十一假期,自聊城西站乘高鐵去泰安游玩,一待就是3天,“假期短暫,現在旅途快了,才能有時間慢慢游。”
據攜程數據顯示,國慶假期,山東旅游持續走熱,其中一大批年輕人愛上“奔縣”,縣域旅游日均訂單同比增長40%。中短途交通耗時少了,越來越多游客把時間用於休閒度假。一改“走馬觀花、當天往返”的慣例,周邊地市游成為游客們給自己和全家“放個假”的好機會。以“雲月”為主題的泰安市岱岳區泰山九女峰鄉村旅游度假區更是迎來農産品、農家樂、農家飯、農家房體驗熱潮,《故鄉的月》沉浸式演出,雲月相映,“山+水+景觀+人家+文化”,虛實共生、科技賦能,可觀、可游、可居的鄉村度假場景讓游客沉浸其中。“吃住在這裡,感覺不像在大城市和熱門景區那麼擁擠,可以一站式體驗鄉村收穫的喜悅。”張熙然&&。
按照《山東省“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到2025年,實現“市市通高鐵”。《濟南都市圈發展規劃(2024—2030年)》也明確“打造多種運輸方式無縫銜接的旅客聯程運輸體系”,濟南都市圈乃至全省立體交通網絡的提速將讓“好客山東”引來“客流”,贏在“客留”。
圈內大聯動 流量“轉”起來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親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旭日東昇、紅霞滿天,霞光璀璨中,紅旗飄揚,歌聲嘹亮,同登泰山、同穿紅衣、同升國旗、同祝祖國成為今年十一假期泰山旅行的最強儀式感。一改以往山頂禦寒全靠軍大衣的傳統,泰山備足中國紅色禦寒服3萬件,假期累計出租82949件,“泰山紅”成為亮麗風景線。
身為“資深頂流”,泰山累計接待進山游客41.6萬人,較2019年增長53.47%,四登央視新聞聯播,《千里江山如畫》直播活動在線觀看超過3600萬人次,央視主持人朱迅夜爬泰山視頻點讚超百萬。
“老頂流”帶來的流量,在保持“高熱”的同時,注入山下的泰城,激發了消費市場新活力。為讓更多游客留下來,今年9月28日至10月31日,泰安市文化和旅游局面向全國消費者發放“樂宿泰安”惠民消費券,發放金額50萬元。同時,泰安着力打造夜市經濟、古城經濟、演出經濟等形式多樣的夜間文化消費體驗空間,夜晚的璀璨燈火,讓越來越多的登山游客在山腳下流連忘返。
“以前來爬泰山只是爬完就走,現在感覺泰安越來越有得逛,可以品美食、露營,感受當地人的夜生活。”來自濟南的萬皓帶着妻子女兒下山後乘坐“敢當號”泰山直通車,直達天平湖,篝火派對、創意市集、兒童樂園……萬皓一家在星憩天Camping·天平湖露營基地玩得不亦樂乎。
作為濟南都市圈的重要發展軸之一,泰安與濟南同處“一山一水一聖人”黃金旅游線核心地帶,協同發展呼聲陣陣。《濟南都市圈發展規劃(2024—2030年)》提出,依託京滬通道,構建以濟泰生態文旅走廊為主要載體的南北向發展軸帶,深化濟南、泰安在基礎設施、産業生態、公共服務等領域的同城化合作。在消費方面與此相呼應的是,今年8月,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研究制定《關於進一步提振文旅市場的實施方案》,實施“千萬億”文旅消費促進行動,提出力爭實現全年接待國內游客9億人次,旅游收入突破萬億元。目前,濟泰兩地以文旅促消費合作動作頻出:在共同推出“濟泰同城暢游泰山”優惠年卡的同時,於今年7月公布了泰山與靈岩寺景區之間的聯票制度。如今,泰山風景名勝區的龍頭帶動作用,逐漸從泰安市內範圍向周邊地區溢出,濟泰“吃住行、游購娛”協同發展成果初現。
旅游新動力 巧打“文化牌”
“文旅”二字,“文”字一馬當先,“旅”字緊隨其後,當下的旅游業人們正朝着追求更深層次精神需求和情緒價值方向轉變。延續了《黑神話:悟空》游戲的熱度,國慶期間,眾多游客前往游戲取景地之一濟南靈岩寺景區打卡。假期前五天游客量同比增長137%,身高3米多的“巨型悟空”高蹺演員成為古剎新星。
由“觀景”到“入景”,近年來,隨着山東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理念不斷深化,“跟着音樂去旅行”“跟着影視去旅行”“跟着文物去旅行”……多樣化文化體驗對游客吸引力不斷增強。
“腳下蹬出去的同時,把梭子往回穿……”在周村古商城大染坊博物館裏,游客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體驗繅絲、紡織等傳統技藝,深刻感受周村因絲而商、因商而城的魯商文化起源地的魅力。
瑞蚨祥、義盛永醋坊、日升昌票號、楊家大院……在“天下第一村”周村古商城景區,處處都是可供人參觀體驗非遺文化的老字號和老建築。在景區楊家大院二進院裏,裝潢處處透出熱鬧喜慶的北方民俗特色,這不是某個展廳,而是周村區民政局婚姻登記處,“提前一週預約,在千年古鎮體驗一把結婚登記,可真是把傳統文化味兒體驗到家了。”王寧夫婦感覺幸福又新奇。
今年,山東提出制定支持營業性演出健康發展指導意見,下半年組織3000場以上營業性演出,鼓勵各地舉辦萬人以上大型演唱會、音樂節;對大型營業性演出實行“容缺預審”,推行審批告知承諾機制,受理審批時限由法定的25個工作日壓縮至10個工作日。從泰山國際登山節到濱州半程馬拉松,從一線歌手演唱會到東平大宋不夜城的宋韻巡游演出,伴隨游客需求的變化,山東文旅的消費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為游客提供了更豐富的文化供給,更是文旅出圈背景下的新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