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航空航天“身位優勢”從何而來-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10/09 09:57:54
來源:大眾日報

山東航空航天“身位優勢”從何而來

字體:

  9月24日,在山東海陽市附近海域,捷龍三號運載火箭採用“太空拼車”的方式,將八顆衛星送入500公里高度的太陽同步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東方航天港保障的我國第13次、今年第5次海上發射任務,標誌着東方航天港已形成了標準化海上發射保障機制體制,初步具備常態化海上發射能力。

  海上發射,為何頻頻選擇山東?近日,記者深入煙&&陽等地採訪,探尋山東航空航天“身位優勢”從何而來。

  海上發射,海陽有獨特的“地利”因素

  “第一次親眼見證火箭從海上發射,我真是太激動了。”9月24日,從遼寧專程到海陽觀看火箭發射的張晨説。

  陸地那麼大,為什麼要去海上飛?

  長征十一號、捷龍三號運載火箭總指揮金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在未來的發展趨勢裏,火箭尺寸越來越大,發射頻次越來越高,海上發射可以將安全、靈活、經濟、高效的特點充分發揮,也可以將火箭生産製造發射一體化高度融入地方經濟中,形成健康的、可循環的商業航天産業生態。

  “相比於陸地發射,海上發射火箭有三個明顯的優勢。”東方航天港集團副總經理張華給出了更詳盡的答案,“首先是機動靈活。一艘船就是一個點位,地球70%都是海域,都有可能成為發射點。其次是節約成本。得益於海上發射點位機動靈活的特點,運用海上&&發射火箭能夠將發射點‘搬運’至低緯度地區,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自轉的速度,從而減少火箭燃料的消耗量,也有利於提升衛星的使用壽命。最後也是很重要的一點,解決了陸地發射航落區安全的問題。陸地發射火箭時落點可能會落在居民區,或者是鄰國區域,極有可能會産生一些不必要的民事或國際糾紛,而海上發射遠離人口密集區,更加安全可靠。”

  2019年,長征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以海陽港作為發射母港,以一箭七星的方式圓滿完成了我國首次海上發射任務,自此,海陽成為我國第五處火箭發射地。打造出我國首個海上發射母港,山東海陽有着獨特的“地利”因素。

  “海陽港雖然並不是一個大港,但具有位置獨立、安全的特性,可滿足小傾角、太陽同步軌道等多種軌道衛星的發射需求,非常適合做發射母港。”張華介紹,海陽面朝黃海海域,鹽霧氣候比較少,這對於精密製造的火箭及衛星發射會起到很好的養護作用。

  “如今,我們的發射幾乎覆蓋了遠海與近海、白天與晚上、熱發射與冷發射技術,幾乎全方位地進行了有效嘗試,這對中國海上火箭發射來説是重大的突破。”張華&&。

  搶先一步,布局謀劃商業航天産業

  首次海上發射任務成功後,山東以此為契機,搶先一步謀劃商業航天産業,在海陽設立東方航天港,圍繞海上發射全産業鏈布局商業航天産業集群。

  “東方航天港重大工程規劃布局了‘一港三區’,即海上發射技術服務港、航天産業製造園區、航天産業配套園區、航天應用文旅園區。其中,海上發射技術服務港,按照‘一港兩用’思路建設,滿足海上發射保障、兼顧通商通航能力,規劃打造全國首個‘冷熱兼顧、固液兼容、軍民商共建共用’海上發射母港。”東方航天港集團董事長、總經理高中前介紹。

  2020年11月22日,東方航天港總裝首發火箭長征十一號遙九火箭出廠,拉開了在山東火箭總裝測試的序幕,産業化方向取得新的成果。2021年,煙&&陽航空航天産業集群被列為山東省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

  今年年初,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山東省航空航天産業發展規劃》,提出建設國際領先的商業航天海上發射母港、國家級商業航天産業基地,加快推動全省航空航天産業跨越發展。

  如今,錨定航空航天賽道,山東多地正加速鋪陳布局,探索“問天”征程。今年2月,捷龍三號運載火箭成功將9顆衛星發射升空,其中有4顆衛星為“山東造”。其中,“威海壹號”01/02星是國內首個面向海洋目標探測識別的通遙一體化衛星星座。“煙&二號”衛星是一顆高分辨率對地光學遙感衛星,其綜合指標處於商業航天頭部地位。“濟高科創號”衛星是國內首顆星載一體化設計研發的X波段合成孔徑雷達衛星,運營後將為自然資源監測與調查、災害應急管理等提供高頻遙感數據服務。

  航空航天全産業鏈生態圈加速形成

  “你現在腳下的位置,就是幾天前‘捷龍三號’火箭發射時被固定的位置,是我們為捷龍三號設計的‘專座’。”日前,記者登上我國第一艘專業海上火箭發射船——“東方航天港號”,山東省海上航天裝備技術創新中心主任滕瑤介紹。

  和陸上發射不一樣,海上發射把船作為發射&&。然而,在一段時間裏,海上火箭發射無船可用,每次只能臨時改造貨船等其他船舶來完成任務。眼看發射訂單越來越多,急需“專業的船來幹專業的事”。

  就在今年,有着開闊甲板、“加強版”避雷針的發射船正式投入使用,進一步提升了東方航天港的“接單”能力。“今年發射測試的總量是過去四年的總和,尤其是新客戶越來越多,新訂單越來越多。”滕瑤介紹。

  不僅是發射場,生産車間裏也是新訂單不斷。記者在位於東方航天港的一家商業航天公司了解到,3枚火箭的艙位在6個月前就已被6家商業衛星公司預訂一空;在另外一家企業裏,同時有3枚火箭已提前完成一系列基礎測試。

  “過去是‘星等箭’,現在是‘箭等星’,衛星來了之後,馬上就可以走發射流程。今年訂單很多,靈活發射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大。”某火箭公司裝配測試組組長姜仁傑介紹。

  在東方航天港,從火箭製造車間開車到海邊發射場,不到一刻鐘。一條長約6公里的航天大道,串起了沿途不同的功能區。“短短6公里的道路上,我們構建起了商業航天的完整産業鏈條,把生産製造、發射和應用都壓縮到一個空間裏,目的就是降低生産成本、提高生産效率,環節流程能壓縮多少,釋放的市場活力就有多大。”高中前&&。

  錨定“國際一流商業航天海上發射母港、國家級空天信息産業園”的目標定位,東方航天港先後引入中國長征火箭、星河動力、九天行歌等標杆企業,落地産業項目23個、總投資273億元,全面構建起集海上發射、星箭産研、配套集成、衛星應用、航天文旅於一體的全産業鏈生態圈。(完)

【糾錯】 【責任編輯:丁宇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