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這座歷史文化名城,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在時光的雕琢下,散發着獨特而迷人的魅力。曾經,人們對濟南的印象更多是“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詩意畫卷,然而如今的濟南已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文旅多樣性成為這座城市的新名片。
九頂塔推出曬秋場景。
游戲場景帶火靈岩寺。
從古老的泉水文化到現代的時尚潮流,從傳統的歷史遺跡到創新的文旅體驗,濟南的文旅産業正以蓬勃之勢不斷融合發展,為市民游客帶來豐富多彩、令人難忘的旅游體驗。
泉水新韻
滿城盡涌蓬勃生機
説起濟南,首先想到的便是“泉”,擁有泉水的城市是大自然的寵兒。濟南這座城市水脈豐沛,在北方城市中少有,被譽為“濟南瀟灑似江南”。全市共有泉水1209處,其中名泉就有950處,那清澈甘甜的泉水,流淌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成就着這座舉世唯一的“泉城”。
濟南的泉,連同因她而生的河、湖、城,組合起來,變身一座5A級景區,並以乾隆皇帝御賜的“天下第一泉”命名,黑虎嘯月、匯波晚照、曾堤縈水……一處處勝景如一幅幅優美畫卷,向世人呈現出了最美的濟南,許多外地游客慕名而來。
水給城市注入活力,讓城市更加靈動。濟南的泉水不僅帶來了“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的美景,也以包容和溫潤的泉水文化滋養了這座城市,承載着濟南人的情感與記憶,訴説着歲月的故事。
2010年,濟南護城河全線通航,從趵突泉到大明湖,一張船票就能讓來自五湖四海的游客領略泉水的美麗。2017年1月1日,“眾泉匯流”而成的大明湖免費開放,從“園中湖”變為“城中湖”,極大地放大了泉水游的吸引力,並將泉水旅游做得多姿多彩。護城河裏遊船畫舫,串聯起趵突泉、黑虎泉、大明湖等,“一水連百景,玉帶串名泉”,10個站點,方便登船和上岸;濟南泉水大碗茶,帶你尋回老濟南的味道和人情;泉水宴,將山水、名泉入宴,在舌尖上的旅行中感悟文化的魅力。
每年夏季,這座被泉水滋養的城市,更是綻放出獨有的魅力。泉水浴場是濟南人夏日消暑的好去處,也是游客們親近泉水的絕佳之地。在這裡,人們可以盡情地暢游在清涼的泉水中,忘卻夏日的炎熱與疲憊。泉水浴場周邊,綠樹成蔭,花草繁茂,為人們營造出一個舒適宜人的休閒環境。游客們在享受泉水帶來的清涼的同時,還可以欣賞到美麗的自然風光,感受濟南的生態之美。五龍潭、黑虎泉等景區內的親水空間更是人氣火爆,大小朋友們拿着水槍、水桶,玩得不亦樂乎。
分佈在城市各個角落的泉水直飲點,則為游客提供了隨時隨地品味甘甜泉水的便利。泉水直飲點不僅是一種實用的設施,更是濟南人熱情好客的體現,讓游客們在品嘗泉水的同時,也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溫暖與關懷。
近幾年,全市圍繞泉水舉辦的各類文化活動,更是讓古老的泉水煥發出新的活力。盛夏時節,2024濟南泉水節如期而至。本屆泉水節組織開展了“味蕾碰撞·泉水盛宴”“清涼一夏·泉水狂歡”“嗨Fun暑假·泉水樂購”“潮流青春·泉水躍動”等十大泉水主題活動,營造百個親泉主題場景,發布千個泉水主題文化作品。泉水節期間,不僅有花船巡游秀、詩詞擂&賽、超然樓光影秀等豐富多彩的表演,老城區內還設置了多個打卡點,游客市民可以參與點亮荷燈、品鑒泉水點茶、逛逛泉水市集。這些文化活動,不僅豐富了游客們的旅游體驗,也為濟南的文化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泉水是濟南的“當家”旅游品牌,每年各種節假日,泉水游都給濟南帶來巨大的客流。據統計,剛剛過去的中秋節假期,全市納入監測的30家景區共接待游客118.05萬人次。其中,以泉水游為主打産品的天下第一泉風景區仍然是游客來濟的首選,假日期間接待游客46.92萬人次。
多元賦能
文旅創出新高度
過去,外地游客來濟南只知趵突泉、大明湖,最多只駐足三四個小時,濟南是多數游客去往泰安、曲阜等地的中轉站。很長一段時期,很多游客對於濟南的城市印象,局限於《還珠格格》裏的“大明湖畔的夏雨荷”。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産業與旅游相融合,多樣旅游“潛力股”散發着持續不斷的活力,越來越多游客驚訝:原來你是這樣的濟南!
近幾年,鄉村旅游大有可為。全市積極整合鄉村旅游相關配套政策和資源,先後推動&&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以旅游民宿為例,市文旅部門推動建立民宿證照聯辦機制,市級財政連續5年,每年安排20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扶持民宿業發展。截至目前,全市共授牌134家“泉城人家”民宿,客房共計2256間。同時持續培育全國、省級鄉村旅游重點村鎮、省級旅游民宿集聚區、景區化村莊等,打造具有示範引領作用的鄉村旅游樣板。此外,挖掘利用好鄉村文物古跡、非遺、農耕文化、民俗文化等資源,豐富鄉村旅游發展內涵。如今,鄉村旅游已經成為濟南市旅游業的重要增長點。
近期,《黑神話:悟空》震撼發布,游戲中高度還原的名勝古跡場景迅速引發了文旅熱潮,帶火了全國多個取景地。游戲發布後,濟南靈岩寺景區、四門塔景區也迎來了一大批人流。“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濟南人,如果不是《黑神話:悟空》這款游戲,古跡景區並不是我出游的首選。”市民趙先生説,“以前對這些歷史古跡並不是很感興趣,但這次實地參觀後,震撼遠比游戲還要大,讓我切實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也愛上了古跡游。”
靈岩寺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現今的靈岩寺不僅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還在1987年與泰山一併被列為“世界自然與文化雙遺産”,《黑神話:悟空》中的取景地墓塔林被譽為“露天的石刻藝術博物館”,是國內現存最多的石質塔林。四門塔不僅是中國現存唯一的隋代石塔,也是中國現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單層亭閣式佛塔,有“中國第一石塔”“華夏第一石塔”之美譽。如今,這些古跡也在不斷進行保護和開發,為游客們提供更多的旅游選擇,讓人們在感受歷史厚重的同時,也能領略到現代的時尚與活力。
與此同時,景區的不斷“上新”,更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幾年,許多景區推出不同的節慶活動,舉辦露營節、賞花節、龍舟賽、動物生日會等,注重旅游衍生産品的打造,豐富了景區産品。”濟南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這些活動創意十足,收穫滿滿,深得游客之心。
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式”旅游也已成為文旅消費亮點。在剛剛過去的中秋節假期,很多景區將傳統文化與現代旅游完美融合,為游客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旅游體驗。其中,天下第一泉風景區結合海右名士杜甫、蓮鼓荷衣、非遺滾燈等文化元素,在大明湖歷下亭、九曲亭、護城河等沿湖亭&親水區域推出“遇見明湖·嫦娥奔月”畫船演藝表演、沉浸式演藝《泉韻》中秋特別表演等情景演藝項目,讓市民游客在親泉、品泉、賞泉中,體驗泉水文化,感受泉城魅力。千佛山風景區的“登茲歷山·悅享中秋”游園會,邀請“山東手造”入駐,融入中秋美陳設計,為市民游客營造花好月圓的節日氛圍,吸引大量游客前來體驗。濟南方特東方神畫舉辦的中秋民俗文化節,濟南融創文旅城推出的中秋穿漢服、對詩詞、贏好禮活動等,為游客提供了更多沉浸式游玩新體驗。
這一站,濟南滿滿全是驚喜
近兩年,濟南文旅跑出了發展的“加速度”,一向以低調內斂形象示人的泉城,突然之間成為“網紅城市”,宜居宜游也逐漸成為了濟南新名片。
不論是濟南人還是外地人,在人們眼裏,濟南是一副“雙面城”,一面老城區歷史沉澱,一面新城區時尚現代。“濟南不像是想象中的北方城市,反而像是一位南方姑娘,山水俱佳,人傑地靈。”“現在才慢慢發現,濟南是一個很有文化、很有味道的城市。”“天下泉城,歷史與現代融合、生態與人文共建。”……游客的讚譽,印證了這座城市正變得越來越有魅力、越來越有溫度。
7月15日,“這一站,濟南”旅游目的地品牌正式亮相,並向國內外游客傳達來自泉城濟南的“誠摯邀約”。為了更好地助力“這一站,濟南”旅游目的地品牌推廣,市文化和旅游局推出了極富本土特色的“濟南老師兒”代言團:雨荷姐姐、一見清辛組合(李清照+辛棄疾)、濟南老等兒、豬鯉寶寶。他們分別代表濟南的旅行達人、讀懂濟南的文化導師、文旅行業的服務保障人員、濟南文旅企業,以虛擬+現實的形象,代表熱情好客的濟南人民,歡迎八方來客。同時,首批城市禮物也正式發布。
為更好地“引客來濟”,濟南市文旅還將赴重點客源城市開展“這一站,濟南”旅游營銷推介活動,通過自由行分享會、公眾推介會、旅行社座談會等形式,精準對接客源渠道,大力開拓市場、廣泛招徠游客。
如今的濟南文旅多樣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現。濟南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孫靜曾在推介時提到:在濟南,你可以跟着黑神話悟空,去探尋我國現存最古老的單層石塔——隋代四門塔,去闖關靈岩寺的彩塑羅漢像和神秘墓塔林;可以循着李清照、辛棄疾的足跡,感受或豪放或婉約的宋詞雅韻;還可以穿梭在百年商埠區,來一場Citywalk,開啟一段古今碰撞的浪漫之旅……到濟南走一走、看一看,品味老舍筆下的這座山不動、水微響、恰如詩境的城市。
從泉水的靈動到古跡的厚重,從藝術的多彩到時尚的活力,濟南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着越來越多的游客前來游玩。相信在未來,濟南的文旅産業將不斷發展壯大,為游客們帶來更多的驚喜。生活不只眼前,這一站來濟南吧!
中國風下午茶深受市民游客喜愛。
“新中式”旅游從節日走向日常
參觀文博場館、探訪古城古鎮、參與傳統文化活動、觀賞非遺技藝、體驗漢服粧造、購買國潮文創……今年的中秋小長假,文旅市場迎來新一輪出游熱潮。其中,“新中式”旅游備受青睞,尤其是在傳統節慶期間更是成為旅游市場的熱點。
“新中式”旅游,既注重體現傳統文化的魅力,又展示流行風尚的創新,在傳承與創新中為游客帶來豐富的文化旅游新體驗。近年來,以游園賞月、古城簪花、漢服體驗、美學市集、藝術空間、文物研學等為代表的“新中式”旅游,憑藉其獨特的文化魅力和創新的體驗方式,滿足了當代人深度體驗的需求,成功“出圈”。
“新中式”旅游有多火?據飛豬&&顯示,今年中秋假期賞月游、賞燈游的搜索熱度同比分別增長61%、267%。攜程&&也顯示,無論是游覽古建古鎮、還是賞燈會看煙火,這些中式旅游中隨處可見年輕人的身影。例如,搜索“燈會”的用戶中,超過40%是“00後”群體。
不難看出,中式旅游不再是歷史的陳跡,而是一種新的潮流,越來越多年輕人正成為“新中式”旅游的擁躉。同時,文旅市場掀起的這股“新中式”旅游熱潮,體現了旅游消費者從欣賞者、觀光者向體驗者、參與者的角色轉變。這些沉浸式體驗,讓傳統文化以更鮮活的方式走進大眾生活。
正如,濟南的“新中式”風不僅火在中秋,更是火在日常。走在老城區,泉畔湖邊時常可見頭戴簪花、身着華麗服飾的年輕人;漫步在百花洲,一座座古色古香的中式院落,讓市民游客切實體驗到“家家泉水,戶戶垂楊”的愜意……
不少專家認為,“新中式”旅游的興起,是未來旅游的一種發展方向,正逐步成為引領社會審美的“風向標”,將變得更加多樣化、個性化。同時也體現了大眾特別是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理解、鍾愛和自信。
事實上,“新中式”旅游概念出現之前,這種游玩形態早已存在。前幾年,西安大唐不夜城不倒翁表演掀起西安打卡熱,以及在早前的烏鎮、鳳凰古鎮等古城游都可以説是“新中式”旅游的“鼻祖”。
“新中式”旅游熱度攀升,是旅游市場出現新的增長點。面對游客對個性化旅游體驗的追求,如何將“新中式”旅游熱延續下去?專家指出,有關部門需要“出新招”,也要“用心意”;不僅需要創新産品,內容為王,以文化內核豐富體驗,也要注重科技賦能,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同時還應以傳統節日為抓手,深挖內涵,使之最終成為拉動消費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