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説得好,“遠親不如近鄰。”曾幾何時,鄰居之間互相串門、聊天,甚至湊到一家吃飯,都是常見事。
如今,城市裏的高樓大廈越來越多,鄰居之間的物理距離越來越近,心理距離卻越來越遠。我們總是習慣了獨自面對生活的挑戰,與鄰居之間只是點頭之交,卻不曾想過,他們最有可能成為我們最親密的夥伴、最熟悉的朋友。
如果我們勇敢打開“家門”,通過更多的交流、關心和合作打開“心門”,建立起更緊密的鄰里關係,那麼“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或許將重新在我們生活中“具象化”。
這個中秋,濟南高新區舜華路街道“遠親不如近鄰”2024年鄰里節活動舉辦得恰逢其時。
9月12日—14日,舜華路街道鄰里節歷時三天,5個主會場40余個分會場共計舉辦超過50場精彩紛呈的文化互動活動。
數萬居民,鄰里相約,共赴其中,與鄰同樂,沉浸式享受了一場酣暢淋漓的鄰里文化盛宴。
新中式文化場景 鄰里歡笑共此時
從逸城片區和金谷片區的百家宴,到漢峪片區的“禮樂夜宴”,再到會展與軟體園片區的傳統文化演出,舜華路街道鄰里節的每一場活動都洋溢着濃厚的節日氛圍。

國風市集的古香古色,圍爐煮茶的溫馨場景,以及黃酒與桂花酒的醇厚香氣,讓居民們沉醉於這份屬於中秋的浪漫與溫情之中。
美食、戲曲、運動、手工……豐富多彩的活動不僅滿足了居民們的味蕾與視覺享受,更在歡聲笑語中拉近了鄰里間的距離。


“我們三個家庭一塊出來的,一聽説社區搞活動,孩子們一早就過來‘佔座’,和鄰居們一起觀看演出,有説有笑,過節的氛圍一下子就上來了。”在會展片區正豐路公園的傳統文化演出現場,居民侯先生説道。
深挖本土文化 月之浪漫再升級
活動現場,小朋友們臉上獨特的“舜華粧”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化粧師們為工作人員和小朋友們繪製了精美的木槿花妝容,不僅展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韻味,也增添了節日的喜慶與浪漫。
此外,活動中還融入了諸多“舜華特色”的文化元素,如木槿花元素的裝飾、詩意的氛圍語言以及關於“舜華”知識的有獎問答等,每當有鄰居説出正確答案,大家都默契地歡呼鼓掌。
“平時鄰居見面都是點頭之交,互相很少有深入的交流,今天和樓上的鄰居一起參加知識有獎問答,發現我多了個寶藏鄰居,知識太淵博了,以後一定得多交流。”居民王女士説道。
線上線下同頻 開啟鄰里追月之旅
除了線下活動的熱鬧非凡,鄰里節還精心策劃了多個線上亮點活動。通過手繪地圖、視頻傳播以及“舜華觀月景觀地——月亮捕捉計劃”等形式,鼓勵居民們用鏡頭捕捉舜華地標與月亮的合影,共同記錄下這份獨特的月光記憶。線上活動的開展,不僅豐富了鄰里節的參與方式,也讓居民們增加了一個線上交流的&&。
舜華“新鄰里”解讀 重塑社區溫情
鄰里間不應是冷冰冰的防盜門和疏離的客套話,而應是充滿“人情味兒”和“煙火氣”的溫馨家園。從此次鄰里節活動中,許多居民看到了舜華路街道為此作出的努力。
“以前社區裏的活動沒這麼多,內容也沒這麼豐富。現在的活動既有藝術性,又富有互動元素,確實為我們鄰里之間溝通感情、拉近距離提供了非常多、非常好的機會。”居民張先生&&,這樣的鄰里節活動,打破了鄰里間的隔閡,搭建起一個充滿溫情的社交&&,讓大家在互動中體驗到社區大家庭的溫暖與和諧,感受到人與人之間心理距離的拉近。
正如居民們自己説的那樣,活動中的每一個笑容、每一次握手、每一場交流,都是對“遠親不如近鄰”這句古訓最生動的注解。
月滿舜華,情暖鄰里。舜華路街道2024年鄰里節結束,但那份關於月亮的儀式感、那份鄰里間的溫暖與情誼,卻在持續昇華。
下一步,舜華路街道將繼續組織開展多元化、小而美的群眾互動活動,促進鄰里幫、鄰里樂、鄰里情、鄰里和,久久為功塑造新時代新鄰里關係,努力開創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