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於山東省泰安市新泰市汶南大集上的一家面館火了,面館老闆劉榮學的故事也被越來越多人了解。
劉榮學經營這家面館已整整40年,2元一碗的價格也已維持了十幾年。周圍物價上漲,劉榮學卻堅決不漲價,自始至終,他心裏算的都不是一筆經濟賬,而是一本感情賬。
一分錢也不會漲
9月10日中午,兩個年輕人把車停到了兩元面館前。劉榮學趕緊跑過去告訴二人,當天不是大集,面館也不營業。
兩個年輕人從網上看到視頻,發現面館位置離自己並不遠,就過來嘗嘗鮮,沒想到卻撲了個空。
“像這樣的年輕人,上午也來了好幾撥。”劉榮學笑着説,自從8月30日面館改造完成重新開業後,每到大集,店裏大半都是年輕人,而且很多人是特地從外地過來的,這跟以往幾乎全是本地老年人的場景大相徑庭。
之所以保持一碗麵兩元的價格十幾年不變,劉榮學正是為了這些老年人。
從17歲開始,劉榮學便跟隨父母在汶南大集上賣面。他發現,無論是顧客還是商販,這些年來趕集的多是當年那些人,他們從青年到老年,有些已經去世,有些已不方便再出門。
為了佔到一個好位置,很多老人凌晨三四點就來到大集,“更早的還有零點就過來的”。而劉榮學一般凌晨5點來到面館準備,5點半左右開始營業。
每次一開門,面館就會涌進一撥老人。這些老人的要求不高,不奢求美味,能填飽肚子就好。他們舍得花兩元吃一碗麵,可是如果這碗麵漲到了三元,很多老人寧願空着肚子。
附近村的蘇廷厚是面館的常客,也是劉榮學的老友,他曾勸劉榮學在年集時漲漲價,“一碗麵漲一塊錢,一天説不定就能多賺幾千塊錢。”畢竟年集漲價是個普遍現象,就連看自行車的也漲價,大家也都能接受。
但劉榮學的態度很堅決,一分錢也不會漲。
“好人有好報”
8日,千萬粉絲博主B太發了一條視頻,説他花費10萬元,用約半個月的時間,對劉榮學的面館進行了大改造。
為什麼要改造這家面館?B太説,因為這家面館“太便宜了”。前來趕集吃麵的多是老年人,但面館環境簡陋,夏天十分悶熱,遇到雨天老人們還要踩在水坑上吃麵,他想給老人們改善一下環境。
當然,大集上的餐館不止劉榮學一家,環境同樣簡陋,可堅持十幾年不漲價的,只有劉榮學。
熟悉劉榮學的人,都十分讚同B太的選擇。蘇廷厚把劉榮學稱作“好人”,他説,“好人有好報,好人不吃虧。”
在“不漲價”的這十幾年裏,劉榮學還做過很多在附近村民口中流傳很廣的善事。
負責改造面館的裝修公司老闆陳文豪,在還沒有板凳高時,就在這家面館吃過面。雖然成年後去了新泰市區生活,但劉榮學的善舉他還是聽聞了很多。
除了B太視頻裏提到的出資4萬元給村裏建廟外,外村的事劉學榮也幫忙不少。
前些年有個村的道路上出現大坑,行人來往十分危險,不少人因此受傷。劉榮學聽説後,自己出錢把坑填平。“你知道那個村離我們這兒有多遠嗎?開車過去也得20多分鐘,那是汶南鎮最南邊的一個山村。”陳文豪激動地説。
劉榮學卻説,在這之後就沒人受傷了。更讓他欣慰的是,第二年政府就出資重新修整了路。
還是這個村,有位孤寡老人腳受傷了。劉榮學得知後,把老人送去醫院,交了手術費,接老人出院,之後還送去了一輛輪椅。
“面對一個完全不認識的人,誰能做到這個地步?”陳文豪的語氣裏滿是敬佩。
心中有本感情賬
面館改造後,每個走進來的老顧客,都會忍不住感嘆一句“太舒服了”。其實起初劉榮學是不想接受B太的改造的,但現在看到顧客的反應,他慶幸自己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環境變好了,但價格不會變。不僅如此,劉榮學還保證,麵條的品質也不會變。
劉榮學説,他沒有經濟壓力,有集的時候賣面,沒集的時候到勞務市場打零工。兩個兒子一個從政,一個經商,一點也不用他操心。
正如陳文豪所説,經營這家面館,劉榮學算的從來都不是一筆經濟賬,而是一本感情賬。
除了改造面館,B太還給劉榮學捐了一年的醬油。劉榮學説,這些醬油他保證會全部用在消費者身上,自己不會帶回家一瓶,更不會拿它們送給親友。
當地政府也對這家兩元面館進行了捐贈。
先是鎮政府送來了一千元,劉榮學推不掉,於是準備了一千元的面,把它們免費送給顧客,“這些錢一定要全部花在消費者身上”。接着市政府捐贈了一萬元。雙方商定,這些錢要全部用在65歲以上的老人身上,請他們免費吃麵。
雖然面館改造已經完成,但陳文豪仍關注着這裡。其實兩元面館旁還有幾家小店,條件都很簡陋。在改造面館的過程中,陳文豪曾擔心,其他店主會不會眼紅和嫉妒,他甚至還考慮過如何去做其他店主的工作。
“沒想到完全沒有這種情況,是我多慮了。”陳文豪發現,大家都在發自內心地想讓這家面館變得更好,甚至還有人主動來幫忙改造,“是劉老闆的人格魅力,讓大家都折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