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濟南市委、市政府印發《關於表揚濟南市教育高質量發展工作表現突出集體和個人的通報》,對200個表現突出集體和1494名錶現突出個人給予通報表揚。
強市必先強教,強教必先強師。
放眼全市,14萬多名教育工作者堅守三尺講&、潛心育人。從風華正茂到雙鬢染霜,他們為桃李芬芳嘔心瀝血,這其中既有沉甸甸的收穫,更有幸福的榮光。
聚焦“有溫度有品質的濟南教育”,以教育家精神引領高素質教師隊伍建設,濟南教育切實以“教師強”帶動“質量強”,以“質量強”推動“教育強”,持續推動全面育人呈現新氣象,綜合改革實現新突破,群眾幸福感顯著提升,教育強市步伐不斷加快,為加快建設“強新優富美高”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會貢獻了強大的教育智慧和力量。
以教育家精神激發改革活力
智慧教育賦能未來學校建設
“之前是學生去找資源,以後定制化、個性化的教育資源將主動走向學生,更好地服務學生成長。”1月22日,濟南教育數字資源智作中心正式成立。
“‘中央廚房式’數字教育資源創生,實現了資源本地創生、集中製作,全網共享、跨端應用,在教育系統是首創;建立了資源標注機制,組織老師對資源標注並與知識圖譜關聯,在教育系統是首創;實現了數據、算法、資源一體化服務,在教育系統是首創。”作為國內率先建成並投入使用的教育數字資源智作中心,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術標委會主任、華東師範大學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吳永和給予高度評價。
而就在3個月之前,2023年10月9日,濟南市數字教研中心正式投入運行。
作為國內首個區域級教育大數據服務機構,目前,數字教研中心正為全市高中教師和學生提供學情大數據分析服務,&&服務總數累計超2000萬次,生成學生數字畫像21萬多張,學情大數據應用覆蓋全市60多所普通高中、1.7萬餘名教師、5萬餘名在校學生,數以千萬計的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實現全域共享。
現如今,濟南市數字教研中心和濟南教育數字資源智作中心,已經成為濟南智慧教育發展的“雙引擎”。
濟南教育還啟動了未來學校建設項目,目前,已經遴選出濟南市市中區潤澤學校等4所項目實驗校,在課程方案轉化落地、教學方式變革、智慧作業改革、教學評價改革、數字場景應用、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開展數實融合發展探索實踐,為全市學校數字化轉型提供教研引領和數字支撐。
從“有”到“優”、由“優”向“強”,以教育數字化轉型紮實推進服務效能“破圈”“跨界”“出彩”,只是濟南教育走向“更高質量”的一個縮影。
聚焦創新人才培養質量,濟南教育以培養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為重點,推進實施全國中小學教育實驗區建設行動、基礎教育拔尖創新後備人才一體化培養行動、“數智”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不斷激發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為拔尖創新人才早期培養奠定基礎。
2023年,濟南教育人還創新性實施了指向核心素養的全學段“新課堂”項目,面向全市遴選近900名青年教師組建第一批項目研究團隊,以專題培訓、研修訪學、觀課議課、教學研討、階段性成果展示等為路徑,舉行各類“新課堂”活動200余次。通過提升教師專業發展、強化學段銜接、推動核心素養落地、提升課堂效能,實現對教師發展、學生成長和課堂生長的重構。
今年6月,《濟南教育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正式印發,明確未來三年濟南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和戰略布局,圍繞服務師生發展,提出14項重點工作,力爭通過三年的努力,探索具有濟南特色的教育高質量發展道路,努力打造區域教育發展新的增長極,在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上實現新突破。
以教育家精神領航教師專業發展
心懷“國之大者”培育新時代“大先生”
“我宣誓忠誠黨的教育事業,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遵守教育法律法規,履行教書育人職責,做到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紮實學識、有仁愛之心,為建設教育強國、培養擔當民族復興重任的時代新人努力奮鬥。”8月28日,濟南市2024年度新教師入職儀式上,濟南市直屬學校380名新入職教師莊嚴宣誓。
當天,市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王纮圍繞“心目中的好老師”的品質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教育故事,並勉勵新教師要心懷“國之大者”,做到“信道”而後“傳道”,融“小我”之能量於“大我”之偉業,在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中亮出青年人的奮鬥底色。
一場充滿儀式感的入職儀式,聆聽前輩教師的心聲與感悟,學習“為人師者”的責任,不僅激發了新入職教師的職業榮譽感、責任感,更營造出了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
年輕教師的成長絕不能是閉門造車式的,需要見識更廣闊的空間,接觸更優秀的榜樣。
於是,我們看到,在6月29日舉行的濟南市教育局第十六屆“走青春路 做育花人”主題教育活動總結分享會上,山東省實驗中學正高級教師潘洪艷走上講&,分享了自己與“走做”活動結緣後,如何從一名普通教師走向卓越的教育故事。
“教師不能只做傳授書本知識的教書匠,要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品行、品位的‘大先生’。”潘洪艷勉勵青年教師們。
在濟南市,有14萬餘名教育工作者堅守三尺講&、潛心育人,他們“精於教書、善於育人、勇於創新、甘於奉獻”,鑄就了濟南教育的溫度與品質。
引領廣大教師踐行教育家精神,爭做新時代的“大先生”,濟南用心用情。
圍繞打造一支政治素質過硬、師德師風高尚、育人水平高超的“四有”好老師團隊,濟南深入實施“鍛鑄師魂、涵養師德、提升師能、激勵惠師”四大行動,加強“名優骨幹教師培養”,搭建教師隊伍成長&&,優化教師成長路徑,激勵更多的教師以“四有”好老師為目標,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大先生”。
濟南教育還啟動實施教育家型名師名校長培養行動;統籌實施濟南名師建設、濟南優秀教育管理者建設、濟南未來卓越教師成長共同體建設、鄉村骨幹教師培養工程“四大工程”。
“我們將不斷完善省、市、區(縣)、校四級名師優管培育體系,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培養萬名骨幹教師、千名卓越教師、百名專家型教師。”王纮説。
現如今,在濟南,教師有作為、有地位,教師成為讓人羨慕的職業,尊師重教成為社會新風尚,越來越多優秀人才選擇“來濟南當老師”。
以教育家精神厚植家國情懷
學生盡情享受“最美主場”“最美舞&”
“小學組53個節目、初中組21個節目、高中組15個節目,這就意味着僅班級合唱項目就有89所學校參賽,涉及學生數量約4000人,而且評委現場評比、現場出分,這是我近年來見過的規格最高的一次。”在全國第八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暨濟南市第二十屆中小學生(班級)文化藝術節階段性展演活動現場,歷城區教研中心音樂教研員李希先説。
本次展演為期7天,共設置3類評選、十大項目,整個活動將持續至12月。這場被譽為近年來“規模最大”“水準最高”的展演活動啟動於今年4月,設有3個場地,吸引全市500余所學校的近1.6萬名學生參與其中,為全市呈現了一場高水平“藝術盛宴”。
一場兼具深度、力度、廣度的藝術節背後,體現的是濟南教育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為搭建具有濟南特色的多樣化、現代化、高質量的學校美育體系而努力。
濟南教育以“讓孩子在‘最美舞&’中央快樂成長”為理念,通過在班、校、區(縣)、市等層面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參與面廣的“最美舞&”,讓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能被“美的味道”滋養和浸潤。
藝術教育的浸潤不僅在藝術節,更在學生的日常校園生活中。
在濟南高新區海川中學,星光秀場成為學生展示自我的舞&。在星光秀場,你能聽到流行歌曲、戲曲,能觀賞民族舞、劍舞,能感受打擊樂器的動感,享受小提琴的悠揚……學生們爭相報名、積極參與,節目精彩絕倫,好評如潮,數百場次演出,每場都座無虛席。
“最美舞&”上,學生享受着藝術的滋養與感召;“最美主場”上,學生們則盡情地揮灑着汗水。
4月26日進行的一場2024年濟南市校園足球超級聯賽(小學男子組)比賽中,一開場,主場作戰的章丘區福泰小學便洞穿對手球門。現場逾3000名觀眾製造出驚人的聲浪,為自己的主隊加油助威,讓大家見識了“最美主場”的火熱氛圍。
濟南教育在全國首創“最美主場”、周中周賽主客場賽制,讓比賽回歸校園,將學生放在賽場中央,鼓勵師生現場觀看,在比賽間隙開展特色文化展演。僅今年上半年就有170所學校承辦市級“最美主場”,6萬多名師生現場觀賽。《人民日報》點讚濟南以“最美主場”激發學生運動熱情,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現如今,讓每一所校園都能變成“最美主場”,每一個“最美主場”已成為孩子們歡欣鼓舞的節日,熱烈的掌聲、經久的助威以及揮舞的旗幟,形成火熱的主場氛圍,成為每一個“最美主場”的標配。
與此同時,濟南教育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建立“身心兩健、五育並舉”育人體系為重點,推進實施“凝心鑄魂、先鋒隊伍”鍛造行動,“立德潤心”健全人格培育行動,學生“體質強健、美育浸潤”行動等,着力培育“信念堅定、內心充盈、品行良好、人格健全”的泉城學子。
以教育家精神引領教育強市建設
“擴優提質”成為濟南教育最響亮的聲音
書香瀰漫的圖書大廳、寬敞乾淨的功能教室、溫馨整潔的餐廳、明亮寬闊的體育館……9月2日,開學首日,走進濟南市市中區泉匯初級中學,新落成的校園,隨處看見走心的設計。而這也是濟南泉景中學第一所分校。
家長王先生感嘆:“在家門口就能上泉景中學的分校,孩子真是太幸運了。”
今年秋季學期全市投入使用新建中小學幼兒園56所,新增學位約6萬個。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新校不僅在硬體設施上全面升級,滿足了家長讓孩子在家門口上好學校的願望,更在教育理念上緊隨時代步伐,倡導“共享、智慧、健康、綠色”等核心理念,培養出具有創造力和責任感的新時代泉城學子。
“優質均衡”“擴優提質”已成為濟南教育最響亮的聲音。
而濟南始終把孩子的教育當作“頭等事”,真金白銀補短板,不斷提升辦學內涵,打造“家門口”的優質學校,優質的教育資源正化為甘霖,滋潤着每一株嫩芽,讓更多孩子享受到教育均衡發展的紅利。
為此,濟南教育建立健全“學齡人口監測+教育設施規劃+教育設施建設+育人環境優化提升”聯動機制,修編《濟南市2019-2030年中小學及幼兒園布局規劃》,實施配套教育設施提優提效、辦學能力鍛長補短、公辦高中擴容提質增位三大工程,着力破解城鄉教育“擠”與“閒”、“強”與“弱”的分化問題。
為了兌現“讓每個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的莊嚴承諾,濟南教育一手抓學校配建,一手抓學校內涵發展、質量提升,全面推行了優質教育資源帶動共享戰略,創新實施集團化辦學、城鄉一體化發展、減負提質、産教結合等系列內涵發展舉措,力促教育“高位優質均衡”;以公立學校為主體保障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應上盡上”,從學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體系全學段全覆蓋,特殊教育、民族教育綜合提升優化,保障了孩子“一個都不能少”。
“弘揚教育家精神是打造高質量教師隊伍,加快建設教育強市的有力支撐。”王纮&&,濟南教育將堅持與泉城發展同頻共振,大力弘揚教育家精神,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強夯實強省會之基,不斷提升教育對強省會建設的貢獻度,用優質的教育助力每一個孩子成就出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