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山東省德州市德城區大力實施“雁歸興德”工程,在人才“引”上做文章,“育”上下功夫,“留”上求實效,持續優化鄉村振興人才結構規模,讓各類人才在鄉村廣闊舞&&展身手。
創新方式“引才”,構建人才“蓄水池”。頂層推動抓落實,成立區級回引在外能人工作專班,制訂“雁歸興德”工程賦能鄉村振興的實施方案,聚焦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員、實用技能人才等7類人才,實施“歸雁領航”、村級後備人才“青苗”計劃、“歸雁創客”培育等6項行動,讓人才“活水”競相涌入。全面摸排清底數,以村(社區)為單元,全面掌握優秀人才基本信息、返鄉創業意向、回村任職意願等,將1800余名在外人才納入信息庫動態管理。搭建&&拓渠道,建立“駐京黨建聯盟”、在外商會等,開展“歸雁”活動160余場次,回引人才63名,其中擔任村“兩委”成員5人,成立經營實體56家,帶動投資5600余萬元。
聚焦需求“育才”,精耕人才“育苗圃”。實施任職提能行動,任職前,採取設崗定責、跟班鍛煉、列席村“兩委”會議等方式,將202名村級後備人才安排到急難險重工作中磨煉過硬本領;入職後,通過開展黨的建設、壯大村集體經濟等專題培訓班,進一步提升業務水平和履職能力。實施薪火相傳行動,組織開展專題培訓,建立縣級領導&&、區直部門幫扶、第一書記駐村、鎮街班子結對“四個一”幫帶培養機制,縮短回鄉“適應期”。實施校村共建行動,與中科院、華中農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等10余所高校建立全面戰略合作關係,簽訂校村合作項目30余個,搭建省級研發服務&&2個,邀請專家定期現場教學,培養農業種植人才8人。
強化保障“留才”,優化人才“生態圈”。加強政策支持,明確在外能人返鄉任職待遇保障、返鄉創業補貼、貼息貸款等15條支持政策;建設7處就業創業服務中心,為有意向的返鄉能人提供政策諮詢、任職申請、創業指導、工商註冊、投融資等“一站式”服務,形成人才“關鍵小事”精準服務閉環。加強獎勵扶持,區財政設立每年最高5000萬元人才工作專項資金,為人才引進、培養和獎勵提供經費支持,對引進的現代高效農業産業技術創新團隊,給予最高1000萬元經費扶持;探索實行農村實用人才專業技術職稱、技能評定制度,對新取得中級、高級職稱的新型職業農民,給予最高3000元、5000元一次性津貼補助。加強政治激勵,對表現突出的優秀人才,大膽使用、大力獎勵,形成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用人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