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位於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的巨豐新能源公司生産車間內,自動化設備高效運行。7月份,該公司第一條過氧化氫生産線實現了滿負荷生産,其間産生的銷售收入中有80萬元並未匯入巨豐新能源公司賬戶,而是分給了另外17家公司。這17家公司正是巨豐新能源的債權人,這條生産線此前因強制執行幾近被關停拍賣。
“這是今年7月份償還十幾家債權人的明細表,也是我們首套雙氧水設備正常生産帶來的利潤。在確保自身資金需求的基礎上,我們把剩餘部分全部償還給了債權人。”巨豐新能源公司行政部部長李鎮家介紹。正是這條生産線的正常運轉,在保障債權人權益的同時,也讓巨豐新能源公司有了盤活資産、獲得“喘息”的機會。
作為首屆儒商大會引進項目,巨豐新能源公司利用生物質生産氫氣和相關産品,是巨野化工産業園區的“鏈主”企業和“頭部”企業,為園區內10余家關聯企業提供多種産品。項目全面投産後,將日産70萬立方米的氫氣,在園區內形成100億元級的氫能源循環産業鏈。
然而,巨豐新能源公司在發展過程中因資金鏈斷裂,一度陷入困境。“這條過氧化氫生産線是我們的核心生産線,市場前景廣闊,面臨的困難只是暫時的。”巨豐新能源公司總經理李敏昌對企業走出困境信心滿滿,但與巨豐新能源公司有合同關係的中易建設有限公司等17家合同企業對項目前景失去信心。17家公司遂向巨野縣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追討1457萬餘元的欠款。因資金緊張,巨豐新能源公司沒有能力履行法院判決,17家公司因此申請強制執行。但由於巨豐新能源公司的廠房、土地已抵押給銀行,僅生産線未被查封,雙方矛盾集中在對生産設備的執行問題上。
“申請人一開始對申請執行的意願非常強烈,要求對巨豐新能源公司的生産設備進行強制執行,走評估拍賣程序。而被執行人若想恢復正常生産經營,離不開這些大型的生産設備。”巨野縣人民法院執行局副局長郅碩説,“通過了解,我們發現巨豐新能源公司只是暫時陷入了經營困境,並不屬於資不抵債即將破産的情形。只要妥善處理生産線問題,其餘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為了保住這條生産線,巨野縣人民法院啟動府院聯動機制,由主管部門對企業産業發展前景進行評估。
據巨野縣工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姚勇介紹,氫能源是巨野縣化工産業鏈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巨豐新能源公司作為“鏈主”企業,直接影響到整個産業鏈的穩定。只有確保巨豐新能源公司恢復正常生産,才能讓各生産線之間形成協同效應,發揮出最大的規模效益。
保住生産線,更要維護債權人的合法權益。巨野縣人民法院執行部門多次做申請人思想工作,再次聯動政府部門為巨豐新能源公司背書,最終爭取到17家債權人和解。“其實即便當時拍賣巨豐新能源公司資産,也不能及時變現。此外,由於大型設備存在差價,需要我們再出錢補差價,此舉對雙方無益。”中易建設有限公司代理人周勇説,“我們相信在後續的和解協議中,法院會跟進履行,如果不履行的話,法院仍然可以啟動後續處置和拍賣程序。”
通過協商,由巨豐新能源公司首先支付80萬元,從2024年7月份開始每月清償債務不低於100萬元,申請企業按照債權比例受償上述資金。第一筆80萬元資金已打入法院賬戶並分配完畢。這場債務糾紛巧妙化解,不僅讓巨豐新能源公司的生産線恢復正常運行,為企業挺過困境贏得了寶貴時間,也維護了17名債權人的權益。
在此案的執行過程中,當地司法部門沒有盲目對查封的被執行人財産進行處置,而是着眼於企業的長遠發展及縣域經濟發展大局,充分發揮府院聯動效能,幫助企業減輕“包袱”,擺脫債務困境,實現申請人權益保障、被執行人企業存活、員工就業穩定、社會和諧的“多贏”局面。
“我們堅持依法履職,堅決防止一判了之、機械執行,不能讓任何一個企業僅因涉案而垮掉。”巨野縣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路鳳娟説,對企業作為被執行人的案件,探索“最優解”的善意執行模式,最大限度挽救涉案企業、保住經營主體,並充分利用法律政策,採取積極措施,讓企業“活下來”“留得住”“經營得好”,為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培樹更好的法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