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辦好民生“微實事”提升居民幸福感-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9/04 10:53:27
來源:濟南日報

濟南:辦好民生“微實事”提升居民幸福感

字體: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民生穩,人心就穩,社會就穩。日前,記者深入濟南市各區縣採訪發現,各街道(社區)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從居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抓起,用實打實的舉措為民辦實事解難題,小事不“小視”,讓幸福生活觸手可及。

  發放健康“大禮包”

  居民家門口享受貼心服務

  為提升居民保健意識,維護居民身體健康,連日來,濟南高新區舜華路街道各社區開展一系列活動,切實關愛居民群眾的身體健康。

  關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保護青少年健康成長是各位家長和社區的共同心願。該街道華盛社區開展了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宣講活動,與青少年們心貼心、面對面交流,與孩子們圍繞情緒問題展開良好互動;涵園新居社區聯合公益組織開展主題心理健康活動——小小情緒魔法師,用游戲的方式讓孩子們在歡樂中體驗情緒的多樣性和複雜性,學會如何識別和表達自己的情緒。

  關注心理健康的同時,街道各社區也在緊鑼密鼓開展健身活動。白鷺社區用心籌備並成功開展了一場精彩紛呈的太極拳教學活動。活動現場氣氛熱烈,眾多居民積極參與,老中青三代齊登場,展現出屬於各自的獨特風采……大家在一招一式中領悟着傳統文化的深厚內涵,在歡聲笑語中積累了健身知識,度過了美好時光。

  該街道各社區積極&&醫療資源開展義診活動,實現社區老人疾病的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環保科技園社區攜手醫療機構,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公益義診活動,專家免費為群眾進行脈診、開方,以及血壓檢查等,還通過針灸、壓耳穴,讓群眾體驗中醫的獨特魅力和顯著療效。匯德社區聯合舜華路街道辦事處衞生服務中心開展“雙報到”中醫義診活動,中醫大夫逐一為大家把脈,並囑咐居民養生重在養神、養肺、養脾胃,根據把脈結果給出相應的診療意見,提供食療配方。雅苑社區開展養生公益活動,問診、測血糖、針灸理療……醫生熱情地接待每一位前來就診和諮詢的居民,耐心解答問題,提升了居民對初秋養生的認識。

  搭建“向日葵親子小屋”

  打通托育“最後一百米”

  當下,高質量的幼兒托育服務需求正成為大明湖街道轄區民眾的呼聲。為此,大明湖街道積極發起嵌入式普惠托育服務,為廣大家長提供更優質、便捷的育兒服務,切實打通了幼兒托育的“最後一百米”。

  為實現家門口的托育,街道為轄區群眾提供更放心、貼心、省心的托育服務,精心打造了佔地面積為200平方米的“向日葵親子小屋”,並規劃托育室、保健室、配餐室等一站式服務空間,全方位滿足嬰幼兒的成長需求。設置閱讀區、活動區、游樂區等多元化功能區域,提供豐富多彩的益智玩具、創意活動材料以及精選圖書繪本。同時,街道以黨建為引領,以服務為導向,通過引進專業資源,積極推進15分鐘幼兒托育服務圈建設,持續推動街道功能品質提升,在“家門口”一站式滿足托育所需,實現街道發展治理同頻共振。截至目前,街道聯合濟南市第一人民醫院及婦幼保健院的權威專家,已開展家長課堂4期、育兒講座5場,並提供10余次的個性化入戶指導。

  為升級鄰里中心“幼有所育”服務功能,街道積極開展有關活動,已成功舉辦19場特色活動,近10期暑期夏令營活動,共吸引上百名兒童的熱情參與。街道還完成申報併發放二孩、三孩生育補貼共計28戶家庭,其中二孩家庭22戶、三孩家庭6戶;為10名殘疾兒童辦理了康復訓練補貼,總金額高達20萬元;發放困境兒童1-6月保障金3.4萬元及六一慰問金0.4萬元,用實際行動踐行對兒童群體的深切關懷與溫暖守護。

  增設公交線路

  延伸群眾幸福路

  民生利益無小事,玉皇廟鎮傾聽群眾訴求,聚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在走訪企業、開展民意徵集過程中將解決群眾反映的出行不便問題作為抓實民生實事的一件關鍵大事。經過與縣汽車站、運輸公司溝通協調,對轄區路線進行了優化並制定線路方案,經批准,在鎮域增設開通22路(濟南-玉皇廟)往返公交路線,真正讓群眾在家門口實現搭乘城際公交的心願。

  城鄉公交的互通,讓居住在玉皇廟的居民,特別是外來職工、學生去市區更加便利,目前,增設的22路公交(玉皇廟-濟南),途經山東工程職業技術大學、新華電腦學院、玉皇廟鎮産業園等人流密集區,解決了轄區及沿線居民、院校師生、企業員工出行無公交的難題。

  為進一步增強群眾的幸福感、優化營商環境,玉皇廟鎮在搭乘公交上更是爭取了惠民利民政策,在行車安排上,每路公交不僅按時按點出發,同時根據居民出行密度每天3至4趟往返出行,便於轄區市民根據自身需求選擇合適出行時間;在乘車費用上,經過溝通協調,車票由30元降至25元,乘客可通過投幣、微信掃碼支付方式乘車,讓出行無壓力、低成本、更便捷。此外,相關部門進一步完善了共享電車運營方案,擴大覆蓋範圍,解決群眾出行“最後一公里”難題。

  這一民生實事的落地,不僅提升了公交服務自身資源的高效利用,讓鄉鎮有了通往省會城市的公交,解決了出行需求,同時推動了玉皇廟鎮便民服務真正延伸到群眾心坎上,更好地滿足了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新期盼,讓轄區居民群眾的幸福感可見、可感、可觸。

  圍繞黨建品牌發力

  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近年來,歷城區華山街道城灣社區黨支部圍繞“‘城’心向黨‘灣’家燈火”黨建品牌,健全完善走訪、協商、共治三項機制,集聚民力、民智、民情,讓基層治理“無微不至”。

  在一次重點群眾走訪中,城灣社區社工網格員了解到轄區的王爺爺身患重病,需要每天輸營養液維持生命,而走訪當天正遇惡劣天氣,王爺爺外出就醫遇到了很大的阻力。事情緊急,刻不容緩,工作人員一邊安撫家屬的情緒,一邊&&衞生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請其上門為老人提供幫助,並將老人的基本情況與衞生院醫務人員做好對接,以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煩。聽到隔壁的嘈雜聲,作為鄰居同時也是城灣社區黨支部黨員的劉寶花自告奮勇:“我開車去接醫生,都是鄰居,能幫上一點兒算一點兒。”在社區工作人員、醫務工作者和熱心黨員的共同努力下,第一時間解決了王爺爺接受治療的燃眉之急。

  城灣社區黨支部圍繞此類民生難題,傾力打造了針對轄區內高齡老人等重點群體的“1+513”工作法,即堅持黨建引領,聯合物業、衞生服務中心、黨員中心戶、熱心企業及“雙報到”單位“5”支隊伍;為特殊人群每週至少開展“1”項惠民服務;“3”是通過社區網格的力量關注居民日常生活需求,利用物業專業人員及專業工具的力量解決居民的煩心事,發揮社區衞生服務中心醫療保障作用,為社區特殊人群開展上門服務。依託“1+513”工作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精準感知群眾難題,細化服務舉措,解決群眾的急難愁盼。截至目前,已為130多戶家庭提供了服務。

  打造暖“新”驛站

  讓“外賣小哥”暖心更安心

  “暖‘新’驛站不僅實用,還很溫馨。這裡除了有飲水機、微波爐、空調、充電器等常用的便民用品外,還有讀書角、法制宣傳角,不僅解決了我們休息沒地兒去的難題,也讓我們有了可以‘充電’學習的機會。”一位外賣小哥對記者説。在萊蕪區鳳城街道的新東方華庭社區,有一個面向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開設的小憩之所——暖“新”驛站。自驛站投入使用以來受到了群眾的廣泛好評。

  據了解,新東方華庭社區轄區內有大型城市商業綜合體,很多商超、美食小吃店等都集聚於此,外賣小哥基本上在康樂街等餐取餐。社區按照“合理選址、建設規範、功能完善、示範引領”的原則,從建好管好用好出發,確定了驛站位置,改造利用社區原有的核酸檢測點,打造成暖“新”驛站,確保使用率最大化。

  社區堅持服務跟着需求走,在詳細了解外賣小哥的意願和需求後,將驛站設置為室內、室外兩部分。室內配有空調、飲水、充電等設備,設置有聲學習角、愛心服務站等功能區;室外設置法制宣傳角,通過掃取二維碼的形式,提供政策、法制科普等知識,設置人民建議徵集意見箱、一鍵呼叫求助系統。同時,為外賣小哥們特意設置了“專屬停車區域”、“專屬取餐便捷通道”,方便停車取餐。

  連接資源,開展多樣活動。不斷挖掘整合社區各方優質資源,激發多元主體“賦能”社區治理,動員社區合夥人加入到關心關愛新就業群體的隊伍中來,在暖“新”驛站開展“五送”服務,不斷提升新就業群體的幸福指數。通過服務,外賣小哥自發成為社區民情觀察員,在社區範圍內送餐的同時化身為轄區範圍內的流動哨崗,通過“隨手拍”的形式,及時上報安全隱患,網格員及時處理,讓快遞員、外賣小哥成為社區治理的“合夥人”,共治共享社區的文明成果。

  全力抓好穩崗就業工作

  就業“春風”吹進群眾心坎

  近年來,桿石橋街道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居民實現高質量穩定就業、充分就業這一工作主線,不斷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擴大就業容量、優化就業服務、防範失業風險,全力抓好穩崗就業工作,堅持為轄區就業困難群體送政策、送服務、送崗位,綜合運用各項政策措施和服務手段,為有需求的群體辦實事、解難題,讓就業創業“春風”吹進群眾心坎裏。

  街道打通就業服務“便利圈”,從硬體建設、服務功能、運行機制等方面進行全方位優化,在桿石橋街道便民服務大廳內設置政策諮詢引導區、綜合服務窗口、休息等待區等區域,努力打造成為“為民辦事、為民服務”的標準化便民服務中心;規範制度建設,制定首問責任制度、按時辦結制度、一次性告知制度、投訴問責制度等,進一步增強窗口制度化、程序化、規範化和標準化建設,實現以制度管人,對工作人員辦事流程、服務行為、工作紀律和廉潔自律提出更高更嚴的要求,切實提高窗口服務水平。

  同時,深入開展“社區微業”,在8個社區建立就業服務驛站,開展就業、創業政策的宣傳及諮詢服務,讓廣大轄區群眾能夠就近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就業服務,讓就業服務為轄區居民美好生活賦能,有力提升轄區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為充分滿足勞動力就業和創業技能提升需求,街道組織高校畢業生、失業人員、急需提升技能的勞動者等就業創業重點群體和困難群體,分批次開展公益性線上職業培訓,涵蓋育嬰員、中式面點、美容師,電工、焊工、汽車維修、電子商務師、辦公軟體應用等40余項課程,前後共有119人參加培訓。

【糾錯】 【責任編輯: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