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談 | 謹防校外託管“脫管”-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9/04 18:23:07
來源:《半月談》2024年第16期

半月談 | 謹防校外託管“脫管”

字體:

  校外託管機構俗稱“小飯桌”,一直是雙職工家庭解決孩子放學後家長下班前“管理真空期”的重要途徑。然而,半月談記者近期在多地採訪發現,當前一些地方的“小飯桌”存在消防、健康等安全隱患,缺乏嚴格監管。

  校外託管市場需求旺盛

  今年暑假,寧夏吳忠市民馬瑞把兩個孩子“打包”送進校外託管機構的“暑假班”。用她的話説:“既有人看管娃,還能寫寫作業、學點才藝,除了錢包受傷,其他都好。”帶餐帶午休,全托一個孩子一月花費1200元。

  “平時上學也是全托,中午如果自己接送、做飯,手忙腳亂孩子還休息不好,自己也不能有任何‘意外’。”馬瑞説,孩子在託管機構寫作業速度快,有老師輔導,回到家她稍微檢查一下就行。

  半月談記者了解到,因無法供餐、時長有限等原因,校內課後服務並未對校外託管機構造成大的衝擊,其市場需求依然旺盛。如在寧夏,絕大部分義務教育城市學校中午不提供午餐、午休,下午校內課後服務一般6點半結束,“小飯桌”不但供餐、可輔導完成作業,託管時間還可延長到晚上八九點,更能滿足家長需求。  

  位於寧夏銀川市的仲夏享悅學生校外就餐休息中心上學期託管着40多名學生。“大部分家長因為工作原因無法按時接送孩子,讓孩子在我們這兒吃午飯、午休、晚飯,能為家長減輕不少負擔。”該中心負責人鄔仲銘説。

  寧夏吳忠市一家校外託管中心負責人王一鳴説:“我所在的街道,剛開始只有我一家託管機構,現在已經有6家了。”她&&,今年秋季會在另一所小學附近開辦第二家託管中心。

  安全隱患突出,仍有“黑戶”無證經營

  半月談記者走訪多地發現,儘管近年來各地加強屬地監管,強化從業人員培訓,規範校外托餐機構經營行為,但“小飯桌”仍存在不少問題。

  一是消防安全隱患突出。半月談記者跟隨消防隊員到山東某市一家“小飯桌”檢查時,工作人員正在二樓廚房準備午餐。“廚房使用的是瓶裝液化氣,與學生用餐、學習的房間僅一墻之隔。一旦發生火災等事故,很可能導致群死群傷。”消防隊員説。

  半月談記者採訪還發現,有的位於建築低層的“小飯桌”窗外裝有鐵柵欄,有的“小飯桌”直接設置在居民樓內,均不利於逃生。山東省濟南市市中區消防部門工作人員馮曉桐説,中小學生自救能力相對薄弱,一旦發生火災,後果不堪設想。

  二是衞生安全缺乏保障。在濟南市一家“小飯桌”,當半月談記者問起相關人員是否有健康證時,負責人在廚房角落裏撥開不少雜物,零零散散拿出幾份員工的健康證,明顯少於員工數量。她解釋説:“只有做飯的員工才會辦理健康證。”記者詢問是否對招收學生進行身體健康狀況備案時,她回答:“沒有要求學生出示健康證明,只要學校敢收,我們就敢收。我們天天對餐具進行消毒,應該沒事。”

  三是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現有管理條例對從業人員的學歷、具有教師資格證無硬性要求。

  據了解,目前銀川市校外託管機構的收費為午托/晚托每月700至800元左右,全托(午托+晚托)每月1100至1200元左右,而託管老師的月均工資在2000到3000元。考慮到託管機構的盈利能力,他們不會聘請專門的學科教師。“託管機構的定位是‘託管’而非‘輔導’。”鄔仲銘説。

  四是有校外託管機構違規開展作業輔導、課程培訓等,為校外學科類培訓隱形變異提供場所。

  此外,“小飯桌”無證經營也屢禁不止。“小飯桌”持證營業,需住建、市場監管等多個部門嚴格把關。有物業工作者向半月談記者反映,一些經營者“嫌麻煩”,不按要求申請相關資格證,自己在家擺幾套桌椅就對外營業。

  規範管理,開設公益託管班

  半月談記者在企查查App上以“小飯桌”為關鍵詞,檢索到2.7萬餘個經營主體。但一些“小飯桌”工商登記的經營範圍除了中小學生校外託管、餐飲服務,還有“五金産品批發”“工程建設”“機械零件加工”等業務。

  一名基層政府部門負責人説,“小飯桌”涉及接送、看護、餐飲等多個業務,對應着消防、公安、市場監管、衛健等部門,由相應的職能部門對具體業務進行監管。但在整體管理上,各地政策不一,更多的時候還是各管一攤。“‘九龍治水’必然管不好。”有學生家長直言。

  同時,標準缺失、監管缺位等原因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半月談記者採訪看到,一家消防措施相對完備、地段相對較好的“小飯桌”,只有60人的固定名額;而附近一家條件相對簡陋的“小飯桌”,同樣面積下設置了近80張床位。“我們每人每月收費1900元。那些條件相對差的,每個月比我們便宜500多元,就是靠着降低服務質量壓低成本,這擠壓了規範經營的‘小飯桌’生存發展空間。”一名“小飯桌”經營者説。

  為進一步促進行業健康發展,基層呼籲盡快健全“小飯桌”管理條例,細化人均活動面積、餐飲質量、人員配置等方面要求,在公布“白名單”鼓勵家長看證選“小飯桌”之外,加大市場監管力度,取締無證“小飯桌”。目前銀川等地已開始針對校外託管問題制定具體管理方案。

重慶“社區帶娃驛站”公益服務活動 秦廷富 攝

  採訪中,不少家長呼籲社區開設公益託管班,整合多方力量,解決雙職工家庭孩子放學後沒人管、無處去的問題。

  半月談記者:艾福梅 張鐘仁

  參與采寫:張力元、趙葉蘋

【糾錯】 【責任編輯:張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