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上岸了多少?”“第一車多久回來?”9月1日12時,為期4個月的黃渤海伏季休漁期結束,山東沿海開海的消息傳到了濟南。在濟南海鮮大市場,批發商、零售商們“摩拳擦掌”,盯緊沿海秋捕動態,等待出海漁民帶貨上岸後,向濟南運回第一車“鮮”。
受天氣影響
第一車“鮮”延遲到達
9月2日凌晨0時,記者來到濟南海鮮大市場,開海12小時後,市場逐漸熱鬧起來,北側的零售商開始清洗水池,騰空箱子,準備迎接開海後陸續到達的海鮮。在北側第一排的零售商中,最興奮的是賣螃蟹的商家。“山東沿海的梭子蟹正當時候。”商戶林先生這兩天沒敢要太多養殖的蝦蟹,就等開海後的食材進入市場。“很多顧客都等着開海後嘗鮮,這幾天養殖的海産不怎麼受歡迎了。”林先生説,有不少老主顧向他打聽本地海鮮的到達時間,迫不及待地想吃上開海後的第一口“鮮”。
海鮮市場內最常見的就是小三輪帶着貨物從各個攤位前穿梭,貨車在市場外卸貨後,會有商戶根據訂單自取。目前,開海後的第一車“鮮”尚未到濟,海鮮市場的貨源主要是養殖類海産以及外省海産。
2日凌晨1時,從零售區到批發區,隨處可見商戶在清理自家裝魚蝦的器具,還有商戶在焦急地打電話詢問沿海捕撈情況,確定第一車貨的到達時間。“去年這個時候,第一車海鮮已經進濟南了。”批發商呂先生告訴記者,去年開海後,第一車海鮮當天晚上就從沿海向濟南發貨了。“近幾天海上有大風,出海漁船沒有之前那麼多,捕撈上的魚蝦也少,貨沒有那麼足。”呂先生稱,他家的貨車已經在海邊等着進貨,大批量的海鮮上岸後,就會返回濟南。“從目前的天氣情況看,第一車海鮮應該在9月3日到達。”
海上出貨減少
價格起落還是未知數
除呂先生外,海鮮市場其他批發商也在等待第一車“鮮”到達。“老闆1號一早去的海邊,每年這個時候就像過年一樣。”王會水産工作人員閒暇之餘,討論起今年第一車海鮮會是啥。“第一車看到啥拉啥,可能是蝦蟹,也可能是鮮魚。”
記者在走訪中了解到,今年開海不同於往年,受到天氣影響,第一車海鮮到達濟南的時間普遍較晚。針對市民關注的價格問題,不少商家&&,按照慣例,開海後海鮮價格會降低,像梭子蟹就會比之前養殖的品種便宜。比如現在養殖的梭子蟹每斤在40元到80元不等,去年開海後的梭子蟹價格大多控制在30元到70元間。
開海後就可以吃到便宜海鮮了嗎?有商家對此&&擔憂。一位零售商告訴記者,海鮮價格與産量以及當天捕撈情況密切相關,會有浮動,而且本地部分品種向來比外省價格高,加上近期天氣不好,最終價格會不會降低尚未可知。“産量小价格就高,就看這幾天能秋捕到多少海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