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島市進一步完善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實施方案》發布,提出到2025年實現優質醫療衞生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初步形成有序就醫和診療新格局。
看病就醫,是每個家庭的頭等大事,也是一座城市需要着力解決的民生要事。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提高好醫院、好醫生的“可及性”,無疑是緩解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的破局良策,也是構建優質高效醫療衞生服務體系的應有之義。
近年來,青島在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上做好“外引”“內培”兩篇文章,在暢通下沉渠道上設計出“城區”“鄉村”兩條路徑,着眼點始終在基層,推動優質醫療資源真正下沉“網底”。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三甲醫院專家,乃至國家級名醫的高端醫療服務,在青島已從“將來時”成為“進行時”。
外引“活水”
優質醫療資源高地正在崛起
優質醫療資源是衡量一座城市醫療服務水平的重要標誌,代表着一座城市對重大疾病的診治能力、減少群眾因病致貧風險的實力,同時也是一座城市應對公共衞生事件的重要保障。作為擁有超千萬人口的特大城市,青島需要與城市能級匹配的優質醫療資源,以滿足城市居民對多元化、個性化、高品質衞生健康服務的期待。
如何在短時間內實現優質醫療資源倍增?“外引”無疑是成功率最高且最有效率的方式。近年來,青島挺進北京、上海等國內頂級優質醫療資源“聚集地”,積極參與針對這一稀缺資源的競逐,成功對接北大、清華、同濟等國內頂尖高端醫療資源。如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青島醫院和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膠州醫院先後落地城陽區和膠州市,並順利獲評國家三級醫院。仍然在建的清華青島醫院項目落戶西海岸新區海洋活力區,目前已完成主樓樁基施工,正按照項目計劃順利施工。成功落地的優質醫療資源,不僅推動了青島三級醫院總量增長至35家,更在青島醫療資源洼地“落子”,成為這些片區醫療服務能力提升新的“增長極”。
青島成功向上嫁接優質醫療資源,乘着國家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的東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青島醫院作為建設單位,落地伊始便被注入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來自北京大學人民醫院30多個學科的300余名專家在青常態化開展坐診、教學、查房、會診和行政管理等工作,醫療“國家隊”自此常駐島城。
近日,一名42歲的妊娠期白血病患者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青島醫院順利分娩一名健康寶寶。雖然白血病不是遺傳性疾病,但絕大部分醫生都會建議妊娠期白血病患者終止妊娠,及時治療以保住生命。過去,這樣的白血病患者需要遠赴北京,才能為寶寶尋找一線生機。如今,在北京一號難求的國內頂尖血液科專家江倩常駐青島,她與來自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的産科團隊聯手,接連創造生命的奇蹟,成為群眾家門口的“醫”靠。
這只是青島國家級區域醫療中心建設的一個縮影。2024年,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青島醫院在加快建設胸部疾病中心、血液中心、創傷中心、消化疾病中心、慢病管理中心、婦科中心等六大中心的基礎上,掛牌成立血液中心江倩工作室、胸部疾病中心李劍鋒工作室、風濕免疫科蘇茵工作室,同時其他“北大名醫工作室”正在籌備中。借此,該院將北京大學人民醫院血液、胸外、創傷骨科三大院士團隊和國家重點學科、臨床重點專科優勢加速平移到青島,至今已累計開展新技術新項目65項,其中26項為國內領先技術。
國家區域醫療中心的加速建設,讓島城群眾受益。僅2023年,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青島醫院一期項目就接診門急診患者101萬人次。今年1月到7月,該院門急診量達到64.8萬人次,四級手術743例,同比分別增長26.6%、87.2%。目前,該院二期項目已經主體封頂,島城群眾足不出市即可享“國家級”專家診療服務。
與此同時,青島在引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十年的成功經驗基礎上,接續引入省內頂級中西醫資源,在醫療資源相對薄弱的即墨藍谷和嶗山張村河片區布局高水平醫院。目前,山東大學齊魯醫院藍谷醫院項目已完成主體結構施工,正在加快內部設施安裝及精裝修施工。被張村河片區居民寄予厚望的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青島醫院項目主樓和裙房已全部封頂。該項目將為青島引入山東中醫藥大學的優質資源及國內優質中醫藥人才,在青島建設一座國內一流的現代化三級甲等中醫醫院(院區),為青島中醫藥強市建設增加助力。
內育“良田”
本土醫院“軟硬體”雙提升
青島在參與競逐外部優質資源的同時,也在積極“求諸內”,以紮實推進的醫療衞生重點項目,助力本土醫療機構做大做強。
建成啟用不久的青島市第八人民醫院東院區就是例證之一。新院區定位為綜合性高水平三甲醫院,布局在醫療資源相對薄弱的李滄區東部,不僅為周邊群眾的看病就醫提供便利,也成為這家“老院”煥新發展的起點。東院區規劃建築面積11.15萬平方米,設置800張床位,優越的醫療環境和周邊居民對高質量醫療服務的需求,吸引高水平醫療人才加盟,其中高壓氧科、三高六病慢病中心等高水平科室的開設,成為該院區差異化發展的重要基石。
還有一批醫療衞生重點項目“在路上”。目前,市公共衞生中心按年度建設計劃推進過半。總投資8.9億元的市公共衞生中心項目作為青島加強醫防融合、築牢公共衞生屏障的點睛之筆,其在建的二期工程包括新建市公共衞生檢測檢驗中心和市民健康體驗中心樓,總建築面積達到3.1萬平方米,建成後將有效緩解青島因基礎設施不足限制公共衞生能力發展的難題。
青島市婦女兒童醫院西海岸院區項目是拓展本土高水平醫院發展空間,將婦女兒童領域優質醫療資源平移至周邊區市的民心工程。目前,該院區水電已開通,機電安裝及精裝修已完成大部分,預計2025年正式投入使用。
青島在擴大優質醫療資源“增量”的同時,也不忘做優“存量”。目前,青島首批老城區醫院改造工程已然啟動,青島市市立醫院東院區改造項目佔地面積9.2萬平方米,包括門急診住院樓、保健綜合樓、腫瘤康復樓、産科兒科病房樓、科研教學樓5棟建築。青島市中心醫院二期改擴建項目包括新建建築14.6萬平方米,設置床位1000張,改造部分保留建築3.05萬平方米。項目建成後,市中心醫院總建築面積達到23.6萬平方米,總床位數2000張。
據統計,青島市、區(市)兩級目前共有在建醫療項目33個,總建築面積270.7萬平方米。2024年,青島還有7個項目擬新開工,預計總投資99億元,總建築面積87.8萬平方米。隨着這些承載着群眾期盼的醫療衞生重點項目的建成完工,青島將有更多優質醫療資源出現在群眾身邊,共同繪就這座城市的幸福底色。
青島着力推進醫院規模等“硬體”建設的同時,聚焦學科建設、人才儲備和科研能力等“軟體”升級,加快建設高水平臨床重點專科。近日,2024年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名單揭曉,青島市市立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位列其中,成為青島唯一一家入列“國家隊”的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科。這也是青島市市立醫院繼神經內科之後獲批的第二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
今年以來,市衞生健康委持續打造10個攀峰學科、100個市臨床重點專科,新培育出3個國家臨床重點專科建設項目,新開展新技術、新項目322項,其中有26個項目實現省內領先。2024年,青島市衞生系統新獲省科學技術二等獎及以上等次8項。目前,青島二級以上公立醫院全部加入31個重大疾病專科聯盟,同質化診療服務正在全市持續推進。
着力“下沉”
高水平醫療服務“觸手可及”
優質醫療資源“擴容”提升的是一座城市醫療衞生服務能力的上限,而“下沉”則是強調高水平醫療服務在群眾中的可及性。
然而,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下沉,從來不是“水到渠成”,只有下大力氣規劃路徑,才能讓基層群眾切實享受到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帶來的福利。
當下,青島正在探索以“區域內部資源整合+城市三甲醫院包聯”為特色的整合型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在城市和農村因地施策,創新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兩條路徑。
一條“下沉”路徑主要針對城區,率先在市南區試點。市南區是青島三級醫院最為集中的區域,但也因為這種“便利”,讓群眾習慣了無論大病小病都去三級醫院“扎堆”,對家門口的二級醫院和社區衞生服務中心缺乏信心,落實基層首診困難重重。今年以來,青大附院與市南區合作打造了全省首個實體化運行的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在島城率先推進了共管病房、“1+1+1家庭醫生”服務和“知名專家號源直挂”服務新模式。目前,青大附院27位專家常態化“下沉”社區衞生中心坐診,累計接診群眾3200餘人。市南區中西醫結合醫院依託“共管病房”接收下轉病人849人次,並上轉患者30人次,開展手術494&,手術人次較同期增長477%。市南區基層就診人次同比增長了18.6%。
另一條“下沉”路徑主要針對區市,率先在萊西市試點。萊西市曾是青島唯一一個沒有三級醫院的縣級市,醫療資源底子薄、醫院經營管理差、群眾本地就醫意願弱,很多患者寧肯繞路去附近的煙&萊陽就診。青島市市立醫院同萊西市合作,積極探索“城市三級醫院託管縣域醫共體”模式。萊西市將轄區公立醫療資源打包整合,組建萊西市醫療集團,青島市市立醫院輸出品牌、管理、技術、人才,全面託管集團運營和日常管理。目前,青島市市立醫院已遴選82名常駐專家和37名特聘專家下沉萊西,“平移”32個臨床、醫技等學科,萊西群眾在家門口即可享受到三級醫院的服務。該集團成立以來,門診人次、出院人次同比增長20%以上,三四級手術增長40%以上,該創新項目成功入選省級縣域醫療衞生高質量發展提升項目。
試點的成功經驗正在青島不斷複製,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設在其他區市也緊鑼密鼓地推展開來。市北區分別組建了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康復大學青島中心醫院為龍頭引領的兩大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建立“三高共管”等5個聯合病房、內分泌等3個聯合門診、檢驗及影像等4個資源共享中心,統一藥品目錄658種,整合型醫療衞生服務體系“市北樣板”雛形已現。
面對下沉的大量優質醫療資源,基層醫療機構迎來了快速發展的機遇,但它們作為承接單位,同樣面臨着能否“接得住”“托得穩”的考驗。今年,市衞生健康委將夯實基層醫療衞生服務網底作為重點工作,啟動鄉村醫療衞生服務能力提質提效三年行動,大抓基層、真抓基層、抓好基層,從軟硬體兩方面夯實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的“底座”。
在硬體方面,青島着力推動機構提檔升級,重點建設2家縣域醫療服務次中心、5家中醫特色衞生院和26家特色專科衞生院,並改造提升服務人口相對聚集的769個薄弱村衞生室,改造後的村衞生室標配觀察診查床,有智慧隨訪設備、康復理療設備、必要的檢查設備、衞生廁所和冷暖空調。在軟體方面,青島推動人才提能擴量。新招聘73名在崗大學生鄉醫,招聘人數居全省第一,同時開展鄉村醫生輪訓,鄉村醫生中執業(助理)醫師和鄉村全科助理醫師佔比達54.9%。目前,全市基層診療量佔比提升到59.96%,越來越多的群眾選擇在基層醫療機構就近就醫。
青島正加速推進優質醫療衞生資源擴容下沉,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深化緊密型醫療聯合體改革,強化基層醫療衞生服務,加速推進“名醫送到家門口,看病就在家門口,醫療服務走進家門口”,讓優質醫療資源如活水涌流,充盈城市需要的每個角落,成為群眾家門口穩穩的“醫”靠。(記者 黃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