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時間以來,豬肉價格連續上漲,連創年度新高。原本應是豬肉消費淡季的夏季,肉價為何“淡季不淡”?後期豬肉價格走勢如何?8月末,記者連續探訪山東泰安多家農貿市場和超市。
8月28日早上7點左右,記者來到泰安迎勝農貿市場,在市場一層的豬肉攤區,老闆們正將新鮮的豬肉挂起來招攬生意。一位肉販説:“豬肉大概從端午節開始漲價,豬肉貴了,買豬肉的人也少了。”
天天跑菜市場的泰安王大媽向記者展示了自己剛買的120元的豬肉,“以前豬肉十二三塊錢一斤,現在已經十八九塊錢了。”
在泰安新時代超市,五花肉標價17.9元/斤、後腿肉15.9元/斤、精肉17.9元/斤、裏脊肉19.9元/斤、肋排35.9元/斤。一位售貨員説:“8月以來,全品種豬肉都漲價了,排骨、瘦肉漲得最快。”
泰安市一處養殖場的負責人告訴記者:“從5月中旬開始,泰安外三元生豬(指全部選用外來品種雜交而成的豬種)價格迎來上漲,從5月11日的15.23元/公斤上漲至8月27日的19.9元/公斤,3個月漲幅超30%。與去年同期相比,每公斤生豬的價格也高出了2.58元。”受生豬價格影響,本週超市均價五花肉17.93元/斤,同比上漲6.00%;精瘦肉17.08元/斤,上漲4.06%,其他品種肉類也都有不同程度上漲。
山東省畜牧總站的統計數據顯示,上周,山東省豬肉均價為34.18元/公斤,同比升高20.23%,環比升高3.01%。
據卓創資訊豬肉分析師周琳分析,“從需求來講,自7月步入高溫、濕熱天氣,終端消費力整體不足,豬肉經銷商採買意向偏弱,且伴隨着高頻率的降雨天氣影響,屠宰企業收購難度增大。再結合成本及心態方面考慮,生豬價格的上漲,也帶動了企業收購成本的抬升;多數屠宰廠家為減少虧損而挺價銷售,所以帶動豬肉價格上漲。”
“去年豬肉價格一路下滑,很多養殖企業減少了存欄量,隨着供需平衡被破壞,豬肉價格自然就上去了。”豬肉經銷商何先生認為,供需失衡是豬肉價格上漲主因。
能繁母豬存欄量是生豬供給的先行指標。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研究員朱增勇説,生豬養殖周期較長,能繁母豬存欄量的變化決定了8—12個月後的生豬出欄數量,而生豬出欄數量決定了豬價的拐點,“去年1月份開始,能繁母豬産能持續調減,特別是去年四季度,能繁母豬調減的速度加快,影響的大概是10個月以後的商品豬供給。”
談到後期豬肉價格走勢,朱增勇&&:“從全年走勢來看,下半年豬價還有上漲空間,會出現季節性上漲,消費會高於上半年,再加上中秋、國慶、元旦等節假日的到來,漲價還會持續。”
山東畜牧總站分析認為,隨着氣溫下降、學校開學、中秋和國慶等節假日臨近,受開學備貨,疊加中秋節提振,豬肉需求有望持續好轉,且標肥價差周環比走闊情況下,秋冬季節肥豬需求加大有望刺激養殖端二次育肥回升,或利好後續豬價上行。
也有專家指出,未來隨着市場供需關係的逐步平衡和政策調控的加強,豬價有望回歸理性水平。
作為養豬大省,山東各相關企業正在加大自養規模,增大生豬出欄量,保障生豬供應。泰安市也於近日召開全市畜牧業生産形勢半年分析會,安排部署下半年畜牧生産重點工作,強調抓好生豬穩産保供,壓實各級生豬保有任務量責任,不斷優化完善生豬産能調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