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鑽地龍”大展拳腳 青島地鐵三期加速推進-新華網
山東頻道 > 信息 > 正文
2024 08/30 14:55:39
來源:青島日報

66&“鑽地龍”大展拳腳 青島地鐵三期加速推進

字體:

  規模化啟用盾構/TBM設備,正在為青島地鐵建設源源不斷地注入新質生産力動能。

  當下,青島地鐵共有9條線路158公里在建。其中,三期7條線已全部進入主體施工階段,區間隧道也已全面開啟機械化施工模式。建設過程中,隨着“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達到新水平,地鐵的施工效率大大提高,建設速度和質量遠超前兩期規劃。

  青島地鐵三期計劃投入112&盾構/TBM設備,目前已進場設備66&,完成區間設計總長度的27.5%,集中在8號線支線、5號線一期和2號線二期等線路。按照計劃,剩餘的“鑽地龍”將在2025年前陸續進場,為三期線路2028年前全部建成提供有力支撐和堅實保障。

  每月掘進200米,“鋼鐵巨龍”顯神威

  9號線一期貫通城陽區東西向,主要服務城陽核心區,最近剛進入機械化掘進階段。8月28日,記者來到9號線華城路站-城子站區間,地上車水馬龍,地下同樣一派繁忙:全長67.5米、開挖直徑6.46米、整機重量約380噸的“市政鐵軍5號”盾構機正在左線執行掘進任務。“華城區間只佔9號線一期線路總長的二十分之一,卻面臨最難的考驗。該盾構機需經過下穿位區域,對盾構機的導向測量、出渣量控制、保壓控制、同步注漿等關鍵技術的要求極高,盾構掘進的轉彎半徑、姿態控制可以説是‘挑戰極限’,盾構施工難度指數級增長。”青島市政集團地鐵9號線項目部項目經理隋朝燦介紹,項目部邀請知名盾構、地質、設備專家,前後5次對始發、掘進和下穿環境風險的控制措施、設備改造方案進行論證。從目前進度看,每月掘進200米左右,左線掘進預計12月底完工。

  創新引領,創下多個“國內第一”

  TBM和盾構機均為隧道掘進設備。施工過程中,這兩台大型機械將利用它們的“牙齒”——旋轉刀盤,“啃碎”岩石,再通過它的“腸胃”——皮帶機,將碎岩向後輸送到洞外。二者適應地質不同,TBM“牙口”更好,適合“啃”堅硬的岩石地層;而盾構機更擅長維護隧道結構穩定,適合松軟易坍塌的地層。

  一年來,青島地鐵創新研究了雙模TBM、雙模盾構等機械掘進模式,在地鐵機械法施工領域創出了多項第一。以盾構機為例:目前,國內盾構機主要有泥水平衡盾構和土壓平衡盾構兩種。結合施工環境,青島地鐵與廠家定制部分功能,通過設備的創新迭代,推動項目建設提速。

  今年3月,在6號線二期工程紅辛區間始發井右線隧道口,隨着“紅星號”盾構機刀盤緩緩轉動,6號線二期首&盾構機順利始發,這是“微泥水+土壓雙模盾構機”在青島地鐵建設中首次應用,同時也是全國首例。“盾構機創新性添加土倉可視化系統、出渣自動計量裝置、盾尾間隙測量系統,大大提高了盾構掘進的效率和安全系數,極大提高了盾構機在複雜條件下的適應性。”中鐵上投青島地鐵6號線項目經理部經理劉遠建介紹。

  8號線支線15&盾構機已全部始發

  從各條線路看,8號線支線的機械化施工進度最快。

  8號線支線途經城陽區和膠州市,全長20.4公里,區間隧道主要採用盾構法施工。從2023年4月至今年5月,8號線支線計劃投用的15&盾構機全部始發,線路區間盾構掘進駛入“快車道”。

  在完成區間掘進任務後,有的盾構機還會二次始發。百噸級的“鋼鐵巨龍”如何在地下拆解吊裝出洞,也考驗着工程建設者。

  在8號線北段繁忙的隧道裏,滿載乘客的地鐵列車疾馳而過,絲毫沒人察覺到旁邊正在建設的8號線支線有個重達640噸的龐然大物正悄然進行着一場“金蟬脫殼”般的拆解工程。這個大傢伙是“膠州灣7號”盾構機,在完成8號線支線起點至大澗站盾構區間右線516米掘進任務後,它面臨着一個特殊的挑戰:由於工程設計原因,它無法通過常規的吊裝方式被運出,需要在隧道內部完成整個盾構機的解體分塊後,由電瓶車水平運輸至始發井吊出。

  整個拆解過程不僅流程複雜,而且難度大、挑戰多,所有的拆解工作都需要在狹窄的隧道內進行,需要依靠人工精確操作,而且拆解後的部件重量最大達到了55噸,如何在半徑僅為2.75米的隧道內完成翻轉和運輸,保護成品隧道不受傷害,是擺在項目團隊面前的一大難題。面對挑戰,中交一航局城交公司項目團隊邀請業內專家進行方案研討,優化吊裝受力分佈,並採用“翻身工裝”和“葫蘆拉”等創新方法進行部件的翻轉和運輸。經過努力,棄殼施工在未對既有線運營産生影響的情況下順利完成,為後期同類型盾構機“棄殼拆機”施工提供了借鑒。

  8月11日,經過重新套殼組裝的“膠州灣7號”盾構機,在8號線支線起點至大澗站區間左線二次始發,將承擔起481米的盾構掘進任務。(記者 周建亮)(完)

【糾錯】 【責任編輯:張建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