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建成億噸深水大港!不久前,加快山東東營億噸深水大港建設現場推進會議的召開,為東營港定下發展基調,吹響了現代化億噸大港加速崛起的號角。近日,記者現場探訪東營港建設。據了解,今年1-6月份,東營港貨物吞吐量累計完成3906萬噸,同比增加27%,其中外貿進出口貨物完成861萬噸,同比增長超5.6倍。隨着5萬噸集裝箱碼頭、10萬噸通用碼頭以及25萬噸單點係泊碼頭相繼投用及建設,東營港2025年建成億噸大港目標,指日可待。
現場探訪:
5萬噸集裝箱碼頭即將投用
秋初,站在東營港原油碼頭,萬里海天一望無垠,遠道而來的油輪魚貫而行,數十米高的卸船機揮舞“巨臂”作業。遠處海域,一艘艘油輪停泊在錨地裏等待靠泊。
在東營港一突堤集裝箱碼頭項目現場,2&集裝箱岸橋、6&集裝箱場橋全部裝配完成,標誌着黃河三角洲首個集裝箱專用碼頭工程海上施工的結束。該碼頭預計10月份投用,可靠泊5萬噸級集裝箱船,年運量達到30萬標箱。
該碼頭也是東營港海鐵聯運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東營港海鐵聯運項目由東營港一突堤集裝箱碼頭、10萬噸級通用泊位、東營港疏港鐵路一突堤專用線、東營港區環抱港池內航道工程構成。項目的實施完善了港口功能,彌補了東營港碼頭貨種單一、功能不足的短板,疊加一突堤鐵路專用線,集疏運體系更加暢通,碼頭作業效率更加高效,港口服務能級得到大幅躍升。
東營港,這個國家一類開放口岸近年來大項目接續不斷。10萬噸級通用泊位、集裝箱碼頭、25萬噸級單點係泊相繼建設,49公里的“碼頭——庫區——企業”公共管廊、300公里的原油暨成品油長輸管道、國內最長的疏港鐵路貫通港區,油品倉儲能力達到2200萬立方米,海鐵公管多式聯運體系不斷完善,碼頭、庫區和企業通過公共管廊實現了無縫銜接。
進入2024年,東營港愈加繁忙。今年1-6月份,東營港貨物吞吐量累計完成3906萬噸,同比增加27%,其中外貿進出口貨物完成861萬噸,同比增長超5.6倍,港口對東營市外貿進出口的支撐能力大幅提升。
接續奮鬥:
成功邁入深水大港行列
放眼世界,港口是帶動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戰略資源。“東營港居於龍口港到黃驊港近1000公里的海岸線之間中心位置,內聯魯北、魯中、魯西經濟腹地,是晉冀豫部分地區最佳出海通道。”東營港務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海龍説。除了區位優勢,極為難得的是,東營港還是環渤海地區泥質海岸中建港條件最好的,負10米、負15米水深到岸邊距離最近,泥沙淤積問題也不明顯。
近年來,東營集全市之力推動東營港實現突破發展,已累計投資超200億元,建成了13公里引橋,13公里南、北防波堤,59個碼頭泊位(其中對外開放31個)。同時,投資48.32億元建設東營港海鐵聯運項目,初步實現公、鐵、海、管多式聯運的集疏運綜合物流體系。
隨着東營港腹地範圍港口物流需求的快速增加,東營港作為環渤海油品及液體化工品特色港口的地位日益凸顯。去年11月15日,來自新加坡的“韋斯娜”號油輪緩緩靠泊東營港10萬噸級原油碼頭並順利接卸,標誌着東營港10萬噸級原油碼頭正式啟用。近日,東營港25萬噸級原油進口泊位及配套工程項目也完成相關工程建設,東營港正式進入深水大港時代。
未來可期:
打造區域性綜合物流中心
東營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朱勝勇介紹,東營港經濟腹地廣闊,可直接輻射東營、濱州、淄博、德州四市規模以上煉廠,其中東營市一次加工能力就達到7000萬噸。隨着魯北高端石化産業基地的有序推進,包括萬達鴻豐化學、亞通高分子新材料和富海芳烴綜合利用等總投資近千億元項目陸續上馬,運輸總需求大大增加。
大碼頭的投用也給港區企業帶來了真金白銀的實惠。“之前由於港口泊位供給不足,船舶排隊是‘家常便飯’。滯港超過規定期限就要支付滯期費。”山東寶港國際股份公司營銷中心經理羅玉娟説,東營的地煉企業都要拿滯期費,有的甚至每年支付滯期費超過1億元。如今,大碼頭的投用大大緩解了這一現象。
滯港費之外,大碼頭的開通還大大降低了腹地企業運輸成本。以25萬噸級原油進口泊位為例,項目建成投用後,中東地區25萬噸國際油輪可以在東營港直接接卸,將比從周邊港口通過長輸管線輸送原油每噸平均節省30-50元,每年節省運輸成本超10億元。同時還將大大降低企業汽車運輸比例,燃油消耗和尾氣排放趨零,有效減少危化品運輸事故。
目前,東營港區吞吐量已突破7000萬噸。根據省政府批復的《東營港總體規劃》,碼頭泊位全部建成後,港口吞吐能力可達到2.45億噸。將逐步發展成為以液體散貨為主,兼顧散雜貨、集裝箱、客滾等貨物運輸的綜合性港口,旨在發展成為黃三角地區輻射晉冀區域性的綜合物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