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窗見海沐浴微風,觀海上日出;搭個暖帳望璀璨星空,聽溪湍鳥鳴;漫步在綿延如畫的金色沙灘,感受着鄉野山村田園樂趣……你心中的嚮往與憧憬,如今在山東日照民宿都能一一實現。
“要持續升級文旅産業,進一步豐富旅游産品供給、優化旅游環境……”近年來,山東省日照市高度重視民宿業發展,聚焦資源優勢、制度建設、政策引導、管理運營等,全力推動傳統漁家樂、農家樂向精品民宿集聚化發展,聚力打造助力鄉村振興的示範工程、實現富民增收的産業樣板。
目前,全市培育打造了百果谷、多彩田園、經山歷海、大好河山等7大旅游民宿集聚區,有民宿客棧、農家樂、漁家樂3200家,其中,精品民宿860余家,省級星級民宿25家。
“宿”尋嬗變,打造民宿集群新高地
距離大海不到一公里,與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隔路相望,位於山海天旅游度假區兩城街道的肖家村,相較吳家&、任家&等其他沿海民俗村漁家樂已經爆火的時候,這裡的村民們長期保持着耕海牧漁的傳統生活方式。
隨着旅游市場的復蘇,旅游休閒消費升級,人們對於旅游的需求逐漸不再滿足於“到此一游”,而是更傾向於以民宿為核心的深度休閒體驗游。“因為一間房,奔赴一座城”,民宿旅游成為了多元化消費經濟中的“網紅”業態,肖家村為搭上旅游産業轉型升級快車,推動精品民宿發展,助力鄉村振興,讓村民富起來,也找到了本村精品民宿發展模式。
6月25日,記者踏進肖家村中心大街,“漁”文化墻繪充滿藝術范兒,順着絢麗多彩的“彩虹路”,拾光溪院、聽海小院等特色民宿映入眼簾,正在嬗變中的精品民宿村初現雛形。
露天的獨立庭院、原木田園裝飾,一草一葉都由宿主親自設計,返璞歸真,親近自然。2021年,在外工作多年的肖家村村民郭長文,看到家鄉旅游得到發展,就萌生了把自家小院改造民宿的想法。
2022年,郭長文的拾光溪院6間房開門納客,民宿訂房形式主打家庭和單位團建的包院自助游,頗具設計感的小院、精緻的客房、悠閒的氛圍受到游客的歡迎,每間每天300元的價格遠超郭長文心中預期。“去年年底,我新拓展出十間各具特色的新客房,設計了大炕和地&,聚餐燒烤,休閒娛樂,菜園採摘,滿足游客更多的選擇,這樣的住宿更加自在。”郭長文的民宿在打造之初就區別於傳統的住宿風格,致力於精品民宿,他堅信鄉村民宿發展會越來越好。
2022年秋天,黨員幹部帶頭,該村4戶人家涉足民俗旅游接待行業;
2023年全村改建完成的21處精品民宿,“五一”、端午節假期期間入住率均為100%;
今年將達到七八十家,越來越多的村民紛紛主動進行舊院改造,打造特色精品民宿。
“以前覺得村子不在海邊沒有優勢,現在旅游市場也在變化,村民開辦精品民宿的積極性很高。”村黨支部書記郭慶平告訴記者,對有開民宿意願的村民,該村積極組織參加全區相關培訓,聘請專業人員進行設計裝修、經營管理等方面的全方位指導,研究旅游發展思路和方向,讓村民對未來的旅游升級發展充滿信心。
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鼓勵下,山海天旅游度假區持續着力提升民宿産業特色水平,創建了經山歷海旅游民宿省級集聚區,涵蓋13個民俗旅游村,主打漁家風情、田園風光等休閒度假産品,培育了“不倦”等一批本土民宿品牌,推動民宿旅游向規範化、優質化、標準化轉型。
近年來,日照市以全省推動旅游住宿業高質量發展為契機,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重大決策部署,組織實施千家民宿提質工程,持續用好民宿主人全國招募、民宿業主精準交流、萬名民宿管家專業培訓等10項舉措,全力推動傳統民俗旅游涅槃嬗變,截至目前,全市共有百果谷、經山歷海、多彩田園等7大旅游民宿集聚區,聚力打造在國內具有較高知名度的精品民宿集聚發展“新高地”。
産業賦能,繪就民宿融合發展新畫卷
民宿要想發展得好,特色産業品牌創建不可或缺。近年來,日照市民宿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當前正處於産業升級的關鍵培育期。如何讓日照市民宿資源得到更好利用,滿足游客旅游消費多樣化需求?
目前,全市已建成不負·泉山雲頂、雲過山丘老船美術館、漁港村落等860余家精品民宿,其中,省級星級民宿25家,這些精品民宿提供的不只是單一住宿,還拓展了更多元的消費場景。
位於日照高新區的不負·泉山雲頂野奢美宿,將民宿與茶園有機融合,在這裡可以露營野餐、採茶品茶,充分體驗傳統文化與現代創意的完美結合;東夷小鎮的秀文齋·花印客棧,探索出“非遺工坊+傳承人+文化主題客棧”的民宿經營模式,促進了非遺技藝傳承和生産性轉化;雲過山丘茶旅創意園內的七墩八台船屋民宿,將日照寶貴的漁業資源和獨特的茶文化巧妙融合,打造出了一個海洋文化與夢想交匯的世外桃源。
溪水潺潺,鳥鳴婉轉,五顏六色的花卉生機勃勃,走進五蓮縣戶部鄉胡林村,空氣中瀰漫着泥土和花朵的清香。
胡林村西依九仙山,抬頭東望便是五蓮山,古老房舍依山勢而建、錯落有致。在保留老房原貌的基礎上,經充滿藝術情調的改造,已經成為了號稱“最美民宿村”的網紅打卡地。“目前我們正在爭創省級旅游民宿集聚區,今年以來,我們利用108萬元‘GEP貸’,對村裏的民宿進行全面升級,把村子打造成休閒、放鬆氛圍感濃郁的‘鄉村自然藝術打卡點’,不少村民多了賺錢的門路,日子越過越紅火。”胡林村黨支部書記楊落寶介紹,“五一”假期,胡林村接待游客數量超過4萬人次,實現收入60萬元,小山村吃上了“生態飯”。
近年來,五蓮縣構建了“政府+村委+協會+業主”“品牌企業+業主”等合作發展模式,鼓勵連片集群發展民宿,走多産業集聚化發展道路,積極探索“民宿+”融合模式。在民宿及周邊精心舉辦民宿音樂節、“綠水青山”全民健身休閒運動會、採摘節等節會賽事活動,推動五蓮割花、布老虎等文創産品以及櫻桃、小米等地方特色農副産品進駐精品民宿,開發流行元素的文創産品,逐漸形成了一定規模的周邊産業。
推動“茶旅”“漁旅”“農旅”融合,山海天旅游度假區在“三村聯改”基礎上啟動精品民宿改造計劃,打造了一批“茶民宿”“海民宿”“山民宿”等融合型民宿;近幾年,吳家&村轉型升級“漁家樂”為精品民宿,建成吳家&太平洋小巷和伴夏小城等文旅項目,將傳統漁村打造成涵蓋吃、住、行、游、購、娛的沉浸式近海生態生活樂園,進一步夯實了民宿産業發展基礎,構建起北以吳家&—伴夏小城夜間消費集聚區為核心,南以喬家墩子—海集灘西—洋匯廣場—陽光海岸夜間消費集聚區為核心,沿海八個民俗旅游村相連,南北兩極交相呼應、串珠成線的整體發展模式。
他山之石,民宿經濟走出鄉村振興“新路徑”
隨着鄉村旅游蓬勃發展,我國民宿産業處於強勢增長狀態。越來越多的人到鄉村旅游、居住,對民宿的需求也越來越高。然而在民宿發展過程中,也存在配套服務設施不完善、民宿同質化現象、缺少精品民宿專業人才、創新發展後勁不足等問題,要想推動民宿高質量發展,就要立足實際,學習借鑒國內先進地區的發展經驗,推動民宿業高質量發展,讓“流量”變成更大“留量”。
以植物為主題打造浪漫田園的浙江省德清縣莫幹山鎮仙潭村,村裏的160多家民宿,各有特色,許多客人都是慕名而來,年接待游客15萬人次,到了旺季常常爆滿。20年來,通過政策引導,市場驅動,文旅産業升級不僅造就了美麗仙潭,也帶火了民宿經濟。
從整治人居環境入手,仙潭村順勢而為,硬化道路、廁所革命、專項治污,關停了毛筍廠、竹拉絲廠,山村展新顏。環境一變,仙潭村的生態區位優勢顯露出來,該村還探索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不論是農戶還是投資方,都能安心,不少投資者來建設民宿。
村裏探索“民宿+”模式,創新鄉村旅游多元業態。現在,仙潭村開起大大小小的餐廳10家,有了7家咖啡館、3家帳篷營地,還有燒烤店、奶茶店等;還邀請藝術家開展文藝創作,成立文藝團體,舉辦“百壽宴”、幸福村晚、村落文化節等活動,讓鄉村生活體驗更有文化味;仙潭村聯合南路、四合兩個行政村,以“大仙潭”品牌發展全域旅游。未來,民宿聯合舉辦文化休閒活動將成為常態,充分挖掘本地傳統文化,打造美麗仙潭的新增長點。
旅游業是日照的重要産業之一,發展旅游,日照有基礎、有優勢,更有潛力。民宿已經成為旅游的一種獨特體驗,如何讓游客留得住,住得下,住得好,需要政府部門強化政策引導,推動旅游民宿創新性發展,經營主體實施産業融合,誠信經營,同時突出品牌效應,瞄準“吃住行游購娛”全鏈條,強化旅游場景創新,推出更多能滿足游客需求、具有日照特色的消費産品,規範化發展,營造更好行業生態,為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給游客更多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的理由。(夏宗偉 劉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