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畢業即入編”的文物全科人才培養計劃一經公布,就收穫了來自社會各方的廣泛關注。
近日,記者從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獲悉,當前首批文物全科人才招錄工作已經圓滿收官,整體招生質量較高。從錄取情況來看,16個定向就業市共錄取考生60人,招生名額全部招滿,最高分641分,全省排名5000名左右;最低分606分,全省排名18000名左右。其中,定向濟南、青島等熱門市就業的志願錄取分數較高。
今年7月25日,山東省文物全科人才定向培養計劃的第一封錄取通知書正式送達了濟南市平陰縣欒鬱青同學的家中。記者了解到,欒鬱青今年高考考了629分,她從初中開始就對歷史這一學科“情有獨鍾”,懷着對歷史的喜愛、對實踐的熱情和為家鄉文物做貢獻的願望,她填報了文物全科人才的相關志願,並被順利錄取。
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儒家文化的發源地、革命老區,山東的文物資源分佈廣、級別高,總量居全國前列。全省登記不可移動文物近5萬處,可移動文物558萬餘件,省內共有四處世界文化遺産,博物館總量、一二三級博物館數量、革命類博物館數量等均居全國第一位。
山東是全國文物資源大省,保護任務繁重。為有效解決基層文博事業人才緊缺、從業人員專業能力不足等實際需求,山東啟動了文物全科人才定向培養工作。
今年4月,《山東省文物全科人才定向培養實施辦法》&&,提出將依託山東大學用五年時間為各縣(市、區)及以下文物保護事業單位免學費定向培養不超過300名文物全科人才。7月,招收首批學生60人。
文物全科人才是指為縣(市、區)及以下文物保護事業單位定向培養的,具備本科學歷,熟練掌握歷史、考古、文物保護、文物與博物館等方面的專業理論知識和一定實踐操作技能的專業人才。文物全科人才定向培養工作在山東大學面向全省實施,招生專業為考古學。文物全科人才在校學習期間單獨編班,免除學費、住宿費,並給予一定的生活補助;畢業後按照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制度有關要求和定向培養協議到縣(市、區)及以下文物保護事業單位工作,入職時簽訂事業單位人員聘用合同,納入事業編制管理,最低服務年限為5年。
據記者了解,各有關單位對山東省文物全科人才定向培養工作表現出高度的重視。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將做好保障和支持工作,發揮山東省在文物資源上的優勢,發揮山東省各級各類文物考古單位的人才、&&、項目優勢,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實習的機會與指導。山東大學考古學院將在理論課程的基礎上強化實踐課學習和多學科交叉融通學習,全方位提升學生的知識和實踐水平,幫助學生更好實現“畢業即就業”,更好地為山東文物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作為文物全科人才的承接方,各地市的文化和旅游局也將大力搭建科研教學和實踐項目&&,為學生提供更多進入大型考古挖掘、文物保護利用等項目進行實踐實習的機會,促進學生在學中乾,在學中用,以用促學,以學促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