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8月16日),由中儲國能、山東高速、水發集團三家企業分別投資的總裝機1920MW鹽穴儲能産業集群項目在肥城市簽約落地,項目開工後,肥城市在建在運鹽穴儲能裝機規模將達到3180MW,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鹽穴儲能示範應用基地,助力泰安打造千萬千瓦級“儲能之都”。同日,世界首條商業化10GWh普魯士藍基鈉離子電池生産項目開工,將進一步放大肥城在新能源領域的比較優勢。
據了解,此次集中簽約的鹽穴儲能産業集群項目有中儲國能660MW、山東高速660MW、水發集團600MW三個鹽穴儲能項目,總投資118億元,均採用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先進壓縮空氣技術和中儲國能全套壓縮空氣儲能裝備。
儲能行業頭部企業何以“搶灘”泰安?這得益於泰安市持續推進新型工業化強市戰略,構建“441X”現代産業體系的長遠布局。新能源特別是儲能産業是泰安市搶佔新賽道、培育發展新動能的四大優勢産業之一。泰安從最具資源稟賦、最具增長潛力的鹽穴儲能産業着手,全力打造採鹽制鹽、儲能儲氣、裝備製造、源網荷儲全鏈融合的儲能産業集群,聚力打造全國知名的“儲能之都”。目前,泰安已初步構建起以抽水蓄能、鹽穴儲能、電化學儲能為支撐,以制氫儲能、儲熱儲氣等為輔的新型多元儲能體系。
截至目前,山東省新型儲能規模達553.8萬千瓦,連續2年居全國首位。其中泰安市共建成新型儲能項目3個,投運儲能裝機量達137萬千瓦,居全省首位。預計到2025年泰安新型儲能將發展到600萬千瓦,到2030年超過1000萬千瓦,建設成全國新型多元儲能裝機規模最大的“儲能之都”。
為推動全省新型儲能産業高質量發展,日前,省能源局等17部門聯合印發《關於加快新型儲能産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支持泰安等地布局壓縮空氣儲能産業集群。
正是看中新型儲能産業的發展機遇,不少企業布局泰安。其中,肥城獨有的資源優勢和良好的營商環境讓其在競爭中佔據先機。
肥城市依託分佈在25平方公里範圍內的鹽穴資源,加速搶佔新型儲能未來産業賽道。通過與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中儲國能等頂尖科研機構、行業頭部企業合作,聚力打造千萬噸級制鹽基地、千兆瓦級鹽穴儲能基地、百億級儲能裝備製造基地,中儲國能、中能建、中電建等先後進駐。目前,肥城在建在運鹽穴儲能項目有4個,總裝機規模達1260MW,並先後引進10億立方米天然氣鹽穴儲氣和壓縮二氧化碳儲能、熔鹽儲能、飛輪儲能等一批新型儲能項目,規劃建設儲能裝備製造産業園,落地中儲國能、首航高科等儲能裝備製造項目,構建起集制鹽建穴、鹽穴儲能、多元儲能、儲能裝備製造於一體的新型儲能全産業鏈條,鹽穴儲能儲氣産業集群入選全省未來産業集群。
今天開工的10GWh普魯士藍基鈉離子電池生産項目同樣是肥城布局新能源産業的關鍵一環,計劃總投資40億元,將建設世界首條商業化普魯士藍基鈉離子電池生産線,可實現從核心材料到電芯一體化綠色製造。
目前,肥城市已構建起“鋰礦石加工—鋰電池鈉電池原材料—正負極材料—電池組件組裝—鋰電池回收綜合利用”的全周期、閉環式産業鏈條。鋰電、鈉電並駕齊驅,成為肥城助力泰安市打造千億級“泰山鋰谷”的重要增長極。2023年,該市新型電池電極材料産業集群成功入選全國中小企業特色産業集群,肥城也被確定為山東省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試點市。(記者 王洪濤 曹儒峰 通訊員 紀宗玉 宋明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