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日出初光先照”的海濱日照迎來了新一輪的研學熱潮,旅游、科技、文化一系列場景構建多元豐富的研學活動如火如荼,大批青少年奔赴山海之間,採綠茶、品書香、學非遺、探科技、趕海踏浪……山東日照成為熱門研學目的地,日照的文化被植入“流動的風景線”,在流動的“課堂”裏,來自各地的孩子們在日照收穫着“游有所學”的美好。
8月8日上午九點半,日照市科技館門前裏三層外三層聚滿了人,游客們有序進入,一眼望去,學生和家長佔多數。館內,隨處可見穿着統一的研學團隊,在帶隊老師引導下,孩子們仔細觀看、認真聆聽、挨個“打卡”……懷着對科技的喜愛、對科普知識深入了解的渴望,這個暑假,全國各地的學生走進日照市科技館參觀研學,為孩子們奉上了科技感十足的“大餐”。
“我很開心參加這樣的研學活動,開闊了我的眼界,學到了很多知識”研學團成員、來自沂水道德坪小學二年級學生馬晨萱説。作為來日照研學的“小萌新”,此次研學來到日照市科技館,讓她好奇心爆棚。從宏觀世界走進五彩斑斕的微觀世界,從原子到夸克、從粒子到量子,在科技館工作人員的講解下,一個個新奇的知識點在她和小夥伴們的腦海中變得清晰明了,她和小夥伴們聽得也格外認真。在沉浸式全景觀影中初步了解了物質的構成和生命的起源後,她&&,此次研學讓她大開眼界。研學團帶隊人告訴記者:“每年寒暑假日照都是我們帶孩子最常來的研學城市,這裡有多元的研學內容,給孩子們帶來的不只是好風景、好體驗,更是融入多樣文化內涵的深層次學識,現在的日照,可謂是處處皆是研學‘小課堂’。”
在日照市文化館,非遺研學小課堂也如火如荼進行中。邁入“山東手造 優選日照”展示體驗中心,日照市實驗小學的孩子們仿佛穿越了時空隧道,來到了一個古老又現代的空間。從精美的剪紙、栩栩如生的黑陶,到色彩斑斕的日照農民畫,每一件作品都在訴説着屬於它們的故事。“同學們,先用手捏出猴子的輪廓,再用木棒壓出眼睛和嘴巴,要注意感受立體的結構,盡情發揮你們的想象力……”在非遺傳習大課堂,非遺傳承人展示着泥塑的製作技藝,好奇的孩子們圍坐在他身邊,一邊觀察着製作的步驟,一邊專注地製作着手中的作品。新潮有趣的手造産品則讓學生們感受着傳統技藝在現代社會煥發出新的活力。
不僅僅是科技、非遺“大餐”,日照各大景區更是因為研學更加火爆,來自全國各地的孩子們來到日照,通過“半學半游”的形式,在金沙灘上趕海拾貝,捕獲豐足的海洋文化;在天台山登山採茶,國學誦讀,感受太陽文化的古韻今風;在丁肇中祖居感知家學家風,厚植家國情懷。在精心整合日照最具特色的山海資源的基礎上,當地文旅部門積極引導各大景區將太陽文化、海洋文化、漁鹽文化、茶文化等融入研學內容,同孩子們喜歡的篝火晚會和趕海等互動方式有機融合,真正實現“游有所學、游有所感”。
研在途、學在途、樂在途,今年三月,由山東海洋文旅集團牽頭的日照市研學實踐産業聯盟正式成立,建立行業溝通協調機制,形成産業發展優勢。聯盟成立以來,作為會長單位的山東海洋文旅集團以“文旅+”全新布局的場景,不斷放大“研學日照 向陽成長”品牌的聲量。
7月26日,“見識齊魯——歡樂假期特色研學旅游”主題活動主會場在日照啟動,各方研學力量匯聚活力之城,瞄定研學市場火熱的最佳契機,共探“研學+”的全新“打開方式”。天台山旅游區的“一抹茶香”茶文化體驗活動、山鋼日照公司工業旅游區的鋼鐵工業研學游—“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金沙島海濱浴場的漁民文化傳統拉網捕魚體驗活動、劉家灣趕海園的直升飛機體驗項目……近百餘種形式多樣的研學內容分外亮眼。
場景再延伸、邊界再拓展、品質再提升。眼下,日照以“研學+”融合非遺、體育、文博、科技、港口、鋼鐵等多元文旅新業態、新場景、新消費的互相成就中,完成“從旅到研、從游到優”的深度轉化,推動城市旅游開啟“從觀光向休閒、從濱海向全域、從季節向全季”的深刻變革。據了解,目前,全市聯建共建研學基地122處,涉及綜合實踐、觀摩學習、安全教育、勞動體驗、素質拓展、科學探究、歷史文化、愛國教育、志願服務、質量管理、環境教育等11大領域,其中有12處被認定為省級中小學生研學基地,45處被認定為市級中小學生研學基地。
“我們要繼續充分發揮日照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把發展研學游作為持續深化全域旅游、推動文旅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依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人文、歷史、自然資源,不斷優化發展布局,完善基礎設施,豐富産品供給,讓‘研學+文旅’日漸‘熱辣滾燙’,努力將日照市打造成為研學游標杆城市,更好地帶動日照文旅産業轉型升級。”日照市文旅局相關負責人&&。(鄭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