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力全開!青島船企訂單已經排到2028年-新華網
山東頻道 > 信息 > 正文
2024 08/15 10:23:41
來源:青島日報

馬力全開!青島船企訂單已經排到2028年

字體: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青島今年新船建造的速度,那就是馬力全開。

  一邊是緊鑼密鼓地開工、入塢、出塢、試航、交付,青船公司與北海造船今年上半年合計交付12艘船舶。另一邊則是馬不停蹄地接新單,比利時、挪威、希臘等國際船東都把綠色船舶訂單投向了青島,兩大船企生産訂單均排産至2028年。

  青島船企的蓬勃向上是中國造船業強大韌性的一個縮影。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三大指標實現全面增長,分別佔全球總量的55%、74.7%和58.9%。在全球18種主要船型中,中國有14種船型新接訂單量位居全球首位。

  訂單飽滿 附加值高

  青船公司是華通集團打造的“海工通航”産業鏈頭部企業。就在前不久,青船公司向比利時CMB公司交付了第5艘6000TEU集裝箱船“CMA CGM ETOSHA”輪,同型號的第6艘也即將海試,第7艘則在船塢進入分段搭載階段。

  從青船公司與北海造船兩大船企披露的數據來看,青島造船業訂單十分飽滿。

  其中,青船公司上半年交付3艘船舶,開工建造4艘船舶,新承接全球首艘氨動力清潔能源動力集裝箱船、21萬噸散貨船、6400噸冷藏運輸船等高附加值造船訂單,手持船舶訂單量再創歷史新高,産值較去年同期進一步提升。北海造船上半年完工交付9艘船舶,新承接21萬噸散貨船等訂單共計21艘,目前手持訂單68艘,超過1300萬載重噸。

  從青島出口的船舶類型看,集中在高附加值、清潔能源的散貨船和集裝箱船,用戶包括法國達飛、比利時CMB等國內外知名船東。新接訂單也有不少亮點,特別是全球首艘氨燃料動力集裝箱船花落青船公司,標誌着航運業減排進入“氨時代”。該船將配備氨燃料發動機、氨燃料儲罐、供給系統和加注系統,計劃2026年在挪威至德國航線投入運營。

  青島造船業的強勢既源於成本和市場優勢,也離不開技術和産業鏈的支撐。

  造船業具有産業鏈長、零部件多、關聯度強等特點,被稱為“綜合工業之冠”。多年來,青島建立了集研發、設計、建造、配套、服務於一體的完整船舶工業體系,在船用低速發動機、清潔燃料供給系統、碳捕集與再利用等領域加快培育新質生産力,促進船舶工業由勞動密集型向數字化智能化轉變。

  據青船公司項目組經理鄒鑫介紹,為提高項目批量化建造效率,船舶在開工前便進行大量設計優化工作,在分段工序銜接優化、分段大型化、預舾裝建造工藝上下功夫,力求進一步縮短塢內搭載周期,提升出塢完整性。

  拼差異化、綠色化

  造船業被稱為“周期之王”,受到宏觀政策、GDP、貿易、匯率、通脹、大宗商品、産業鏈供應鏈等多重因素影響。

  國投證券認為,本輪造船大周期的顯性驅動為船隊報廢和損壞,即“朱格拉周期”,2000年初開始的上一輪造船順周期距今已超20年,這也意味着新一輪“老船更新”來臨。更重要的是,全球減碳目標下船舶動力端的“綠色化”變革,以及趨嚴的航運業減碳指標加速催化此輪老船更新。

  此外,國際海運貿易需求增大,新船價格不斷升高,也讓造船市場更加紅火。

  不同於上一輪造船周期中各家都在卷訂單、卷成本、卷工期,不少地方中小船企深陷訂單荒、資金鏈斷裂的困局,本輪造船周期雖然競爭仍然激烈,但拼的是船型差異化和産品綠色化,船企盈利能力顯著提升。

  當前,全球主流船型結構轉向散貨船、集裝箱船、油船、LNG船、客船五大船型,能源類型也轉向LNG、甲醇、氨、氫、鋰電池等,技術含量和附加值大大提升。根據研究機構克拉克森數據,全球273個港口已配備LNG加注設施,251個港口已配備或計劃配備岸電連接,到2030年底全球船隊超過五分之一的運力可選擇使用替代燃料。

  在華通集團的資金支持和市場開拓下,青船公司聚焦中小型集裝箱船和中型散貨船項目,瞄準“綠色智能”船舶市場,與大型造船廠形成差異化競爭。目前,青船公司手持訂單中的節能、智能船舶佔比超過四成。

  以6000TEU集裝箱船為例,該型船總長240米,最大裝箱數為6014箱,預留氨燃料綠色能源驅動系統,在船體型線、總體佈置、船體結構、設備配置等方面進行了系列優化升級,是全球新一代支線集裝箱船,也是山東省目前在建載箱量最多的箱船。青船公司憑藉該船的批量建造受到諸多國際船東關注,後續又取得500TEU、1000TEU小型集裝箱船建造訂單,建立了中小型集裝箱船建造品牌優勢。(記者 周曉峰)(完)

【糾錯】 【責任編輯:張建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