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掉桃皮,汁液瞬間溢出來,一口咬下去,爽脆口感中,甜中帶酸的滋味涌向舌尖。眼下,日照市東港區西部的數千畝黃桃到了收穫的時節,一個個“黃金冠”剛被摘下來,旋即被客戶拉走。
“每斤比市場同類産品價格高出好幾毛錢,我們基地的黃桃今年能賣600多萬元。”目送貨車遠去,在地頭查看黃桃長勢的東港供銷坤豐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厲復強難掩心裏的高興。就在今年,公司在基地註冊的“坤豐黃金冠”,被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産品。
攜綠色認證這塊“金字”招牌,基地生産的“黃金冠”暢銷省內棗莊、濰坊、煙&等地,最遠打入遼寧省市場。
“色澤均勻、表面光度好、硬度適中、糖度高,我們就是衝着這裡黃桃的品質、品牌來的。”來自山東奧斯特食品有限公司採購質檢部部長郭同亮對東港區的“黃金冠”讚不絕口。作為省內一家大型水果罐頭生産企業,山東奧斯特食品有限公司已經與東港供銷坤豐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達成固定供應合作,僅兩天時間就採購“黃金冠”黃桃鮮果145萬斤。
一紙認證的背後,是當地“生態興農、科技強農”的久久為功。
東港區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區農業技術服務中心主任申永亮説,當地政府部門持續強化職能監管和技術服務,實施種植業綠色農産品整體創建,保障綠色農業持續健康發展。全區已累計獲得“三品一標”認證163項。
發展綠色黃桃,東港供銷坤豐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黃桃基地先行一步。
在東港供銷坤豐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黃桃基地實驗室,3位技術人員正在對剛剛取來的土壤進行成分檢測。厲復強介紹,基地先後與山東農業大學、聊城大學、青島農業大學合作,開展土壤質量定期檢測,區農檢中心和區農業農村局也派“農科特派員”跟蹤服務。
為保證果品質量,基地通過定期修剪和生物調解技術,將果品畝産從5千公斤壓減到4千公斤。同時,引入黃豆套種等土壤有機改良技術,加速吸收降解原有農藥殘留,通過秸稈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通過黃豆粉碎還田、增施有機肥、微量元素肥、桃枝粉碎還田等辦法,解決桃樹枯萎難題,提高土壤肥力。
“犧牲了産量,贏得了質量,划算!”厲復強算了一筆賬,“一畝黃桃壓減了1千公斤産量,價格提高了20%多,每年能增加1300多元的收入。通過有機改良技術,每畝可減少200多元的農藥化肥投入。”去年,該基地800畝“黃金冠”鮮果多收入130多萬元。
在基地的輻射下,周邊7個黃桃種植村先後加入綠色食品認證基地建設之列。當地因勢利導,依託各村黃桃合作社締約“綠色黃桃發展聯盟”,以龍頭帶農戶,統一品牌標識、統一農資技術、統一信息交流、統一招引談判、統一銷售價格、統一加工流通、統一金融服務,抱團推進黃桃産業綠色發展。如今,戰家溝村黃桃已經進入綠色認證程序,而整個片區的農作物相繼也在推廣應用綠色無公害種植栽培管理技術,每畝增收上千元。
綠色生産模式在增加産業收益的同時,村民的收入也逐漸增加。東港供銷坤豐農業科技服務有限公司黃桃基地,來自周邊村的60多位黃桃管理員每年增加收入近3萬元。60歲的“桃把式”肖紀田是基地的元老,如今已經熟練掌握了栽培、防病蟲害等管理技術,成為基地的管理隊長之一。“就近在桃園當工人,每年能掙好幾萬元,還誤不了照顧家庭,比外出打工強。”
“‘黃金冠’黃桃之所以這般甜,因為它不僅浸透了桃農的汗水,還有政府的良苦用心。”厲復強感慨。綠色黃桃的發展之路,在這裡越走越寬!(記者 吳寶書 通訊員 王西輝 盧立平 胡彥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