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德州:大運河畔酒凝香-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8/08 08:58:39
來源:新華網

山東德州:大運河畔酒凝香

字體:

  近日,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對全國輕工行業先進集體、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擬表彰對象進行公示,古貝春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古貝春集團”)入圍“全國輕工行業先進集體”榜單。

  古貝春應運河而生,自1952年運河岸邊的小酒作坊起步,從初期只有30多名員工、年産白酒僅80噸的規模,發展到今天佔地1300畝、員工上千名、年産白酒10萬噸、年創利稅過億元的體量,展現了傳承與創新的不竭動力。

古貝春集團大門。(古貝春供圖)

  行穩致遠

  薪火傳承古法技藝

  炎夏7月,走進山東德州古貝春集團的白酒生産園區,在烈日蒸騰下,能聞到絲絲酒香。

  “目前我們正休工停産,如果是産酒期,園區內的酒香會更濃郁。”古貝春集團黨委副書記顧金棟説,夏季地表溫度過高,遠高於白酒入窖所能承受的溫度,同時,高溫也會導致雜菌繁殖,影響糧耗和酒質。“停産期一般是7-8月,俗語裏講‘春不打魚,夏不釀酒’,其中‘夏不釀酒’就是這個道理。”顧金棟説。

  古貝春集團所在的武城縣歷史悠久,《武城年鑒》中記載,這裡春秋時期為晉國東鄙地,因備齊而築城;戰國時屬趙地,為防禦強齊入侵,於此屯兵成“武備之城”,武城由此得名。唐武德六年(公元623年)曾為貝州州治所在,故武城又有“貝州”之稱。

  “古貝春,字面意思就是‘古貝州煥發了青春’。”古貝春集團副總工程師王廣鵬介紹,古貝春立足流傳於魯西北運河流域的白酒古法釀造技藝,傳承與創新並舉,嚴選高粱、大米、糯米、玉米、小麥等本地優質原料,取用甘美運河水系,經粉碎、拌料、蒸煮、入池、發酵、貯存、勾調等30多道工序釀製,工藝特徵為“三高一低一長”。

  “‘三高’指入池時澱粉含量高、酸度高、溫度高,‘一低’指用糠量低,‘一長’指發酵時間長。有了這種工藝加持,我們産出的酒體才能口感豐富、醇香凈爽。”王廣鵬説。

  2009年8月,古貝春酒傳統釀造技藝被列入德州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2016年3月,該技藝列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名錄。

  目前古貝春集團已形成100多個花色品種。2005年11月,“古貝春”商標評為“中國馳名商標”;隨後,集團的“國蘊”商標及“古貝元”商標也相繼獲評“中國馳名商標”。

古貝春酒廠灌裝車間。(古貝春供圖)

  丹心不改

  創新演繹發展之美

  運河千載,古貝春集團一直奔跑在發展的快車道。從20世紀90年代末至今,古貝春集團的主要經濟指標每年以20%-30%的速度遞增。

  老字號的品牌價值不僅體現在其歷史悠久,更在於其所擁有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誕生70余載,古貝春從創建初期的苦心求索、技藝革新,到新世紀以來的機械化投産、智能化改造,企業對科技創新的投入不斷增加。目前,企業的科研中心建築面積已達5500平方米,下轄檢測分析中心、酒體設計中心、微生物研究中心、釀酒工藝研究中心、白酒風味物質研究中心和科技信息蒐集整理室。

古貝春集團科研中心。(古貝春供圖)

  不僅如此,人才隊伍建設更是古貝春“青春常駐”的秘訣。集團注重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不斷引進培養高層次科研人才,為企業科研創新工作注入新活力。截至2023年,企業自主科技創新項目已達23項,改造和建設了兩處數字化釀酒車間,打造了擁有1名中國白酒大師、1名中國白酒工藝大師、6名國家級白酒評委、10名省級白酒評委的科研人才隊伍。

  今年5月,齊魯工業大學博士劉開泉在古貝春集團博士後出站進站儀式上&&,將聯手古貝春共同開發基於微液滴反應器的産微酶大曲關鍵微生物篩選及應用項目,用於提高白酒中微量成分的含量,改善白酒品質。

模特展示古貝元“白版”酒。(古貝春供圖)

 品質引領

  酒香帶出深層底蘊

  如何持續為品牌建設注入新動能?古貝春集團給出的答案是——提升質量與挖掘內涵。

  今年1月,由中國酒業協會、山東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等聯合主辦的“好品山東有好酒”2024魯酒創新發展大會在濟南舉行。大會發布了2023山東白酒品牌影響力企業,古貝春集團是十三家獲獎企業之一。

  古貝春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張洪昌在現場展示了古貝元中度(46度)醬香“白版”酒。在醬香白酒中,相比53度、51度,46度酒較為少見。張洪昌介紹,46度“白版”酒是古貝春在大量調研和技術攻關後於2018年推出的系列新款,在市場上有力拓展了53度、51度之外的中度醬酒區間。

  “做白酒就是做文化,中度醬香‘白版’更符合北方人大口喝酒的習慣,這背後反映的是一種酒文化。”談及酒款設計思路,張洪昌&&,如何賦予“古貝春”品牌更多文化內涵與底蘊,是古貝春集團長期以來探索的方向。

  近年來,古貝春集團持續在産品基礎上挖掘品牌深度和廣度,以“文化為引領,體驗為基石,健康為價值”的基本思路,打造立體創新的新消費熱點。自2002年起連接舉辦的古貝春酒文化節,已成為企業品牌向廣大消費者展示獨特魅力的重要舞&;同時,建設酒文化館、酒仙山,組建古貝春鑼鼓隊、文化藝術團體等,亮出“京杭大運河優質白酒産區”新名片。

  武城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姚寧&&,以古貝春酒為代表的文化是魯西北運河流域民俗文化的載體之一,體現了當地特色的風土人情和心理偏好。“大運河是流動的歷史,酒文化是我們開展運河文化研究的抓手之一,我們將立足武城文化底蘊和資源優勢,深入挖掘運河文化內涵,講好運河故事。”姚寧説。

  策劃:張志龍

  監製:呂放

  統籌:江昆

  設計:張哲

  核校:張慧穎(實習)

【糾錯】 【責任編輯:張建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