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禿”趨向年輕化,雄激素性脫髮最常見-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8/05 09:53:57
來源:齊魯晚報

“變禿”趨向年輕化,雄激素性脫髮最常見

字體:

  目前,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脫髮問題。離劉海區越來越遠的髮際線、日漸稀疏的發量……看似不會直接危害生命健康的脫髮,卻讓很多人陷入自卑,直接影響工作和生活。

  濟南市皮膚病防治院醫務部副主任阮振強介紹,常見的脫髮類型,包括雄激素性禿髮、斑禿、休止期脫髮、生長期脫髮、前額纖維性脫髮、瘢痕性脫髮等,其中最常見的即為雄激素性禿髮。

  脫髮人群越來越年輕

  “一般情況下,正常人每天頭髮的脫落數量在100根以內。如果連續數周、毛髮每天的脫落數量超過100根,就要警惕脫髮了。”阮振強介紹,有一個簡單易行的判斷方法:堅持5天不洗頭,用兩根手指輕輕捏住50根左右的頭髮,輕輕拉拽,如果有超過10%的毛髮脫落,那就有些異常了。

  實際上,近年來,脫髮已經成為一種疾病或亞健康問題。

  據國家衛健委相關數據顯示,我國超過2.5億人正飽受脫髮困擾,平均每6人中就有1人脫髮,而30歲前脫髮的比例高達84%,且比上一代人的脫髮年齡提前了20年。

  《2023中國毛髮健康生活方式藍皮書》調研發現,關注毛髮健康的群體逐漸低齡化。97%的“90後”和“00後”關注自身毛髮健康,“90後”“00後”年輕群體受毛髮健康問題困擾的佔比分別為74%、73%

  “脫髮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自然現象、生理現象,有些則是疾病導致的。”阮振強説。

  為何脫髮會找上年輕人?專家&&,青少年群體往往好奇心較重、自控能力不強,且激素處於不穩定狀態,容易造成內分泌系統紊亂,雄激素水平升高、頭皮皮脂分泌旺盛、髮根營養不良等情況,“再加上部分青少年習慣晚睡,愛吃辛辣食物,頻繁染發,自然會引起脫髮。”

  阮振強介紹,雄激素性禿髮,是臨床中最常見的一種脫髮類型。雄激素性禿髮,既往稱為脂溢性脫髮或早禿,是一種發生於青春期和青春期後常見的脫髮疾病。

  雄激素性禿髮一般在20-30歲開始發生,男性多於女性,其特徵是毛髮直徑和毛髮密度進行性下降,男性一般表現為前額或顳部髮際線後移,成特徵性的“M”形外觀,頭頂部頭髮逐漸變薄;女性多表現為頭頂部頭髮稀疏,額部髮際線基本無明顯變化。

  除此以外,還可能伴有頭皮瘙癢、皮屑增多、頭髮油膩、頭皮異味和毛囊炎等症狀。

  雄激素性禿髮

  與遺傳密切相關

  據悉,目前對雄激素禿髮的確切原因和發病不甚清楚,普遍認為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包括遺傳因素、毛囊周圍環境炎症、局部頭皮毛囊對雄激素的敏感性增加、精神神經因素、生活和飲食因素、環境因素以及年齡等多個方面。

  最新研究發現,雄激素還可誘導DNA損傷,引起毛乳頭細胞過早衰老,並促進炎症反應發生,局部的炎症反應,也可誘導毛髮脫落。

  雄激素性脫髮患者的頭髮毛囊對雄激素特別敏感,當體內的雄激素水平升高時,毛囊會受到刺激而逐漸萎縮,導致頭髮變細、變軟,最終脫落。

  同時,遺傳因素也在雄激素性脫髮的發病中起着重要作用,雄激素禿髮患者大部分有家族遺傳史。

  國內流行病學調查顯示,雄激素性禿髮患者中,有家族遺傳史的佔53.3%-63.9%,父系明顯高於母系。也就是説,如果一個人的家族中,有雄激素性脫髮的病史,那麼他患病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

  除此以外,現代生活的高壓力和快節奏,從環境層面推動了脫髮的年輕化趨勢。精神壓力大、熬夜等因素,都可能導致雄激素水平上升,從而對毛囊産生負面影響。

  “根據患者家族史、頭髮稀疏、皮膚鏡檢查等,該病不難診斷。”阮振強説,雄激素性禿髮在皮膚鏡下的主要表現為:毛幹直徑粗細不一,細發比例增多,直徑變細的毛髮佔全部毛幹的比例大於20%,早期可見褐色毛周徵,進展期可見黃點徵,嚴重患者可見空毛囊開口及頭皮蜂窩狀色素沉着。

  用藥前

  首先要明確脫髮類型

  一些年輕人的“發量焦慮”,導致治療脫髮的相關産品銷量居高不下。

  對此,阮振強提醒,絕大多數脫髮類疾病是可防、可治、可控的,如果真得了脫髮類疾病,不要延誤診斷及治療時機,儘早去正規醫院的皮膚科就診。

  對於雄激素性禿髮,一定要遵循早期、規範、長期、聯合的治療原則,採用綜合防治手段。

  針對雄激素禿髮的治療,臨床常用的方法包括外用藥物治療、系統藥物治療、低能量激光治療、富血小板血漿局部注射治療、毛髮移植等。其中最常被提及的,是外用的米諾地爾溶液。

  阮振強介紹,米諾地爾溶液是最早被批准用於雄激素性禿髮的外用藥物,其作用機制,可能是通過促進血管舒張,可以直接擴張小血管,增加毛囊血供,促進新血管生成;促進多種毛囊細胞的增殖,抑制細胞凋亡等。  米諾地爾溶液一般分為2%和5%兩種濃度,女性一般用低濃度的,男性則使用較高濃度的。該藥物主要通過改善頭皮血液循環、促進新血管生成、促進多種毛囊細胞的增殖,達到生發的目的。少數人群外用該藥物,可能會發生多毛症、接觸性皮炎、頭痛和低血壓等不良反應。

  對於男性患者來説,非那雄胺片是最常用的口服藥物,它可以降低血循環和頭皮中的二氫睪酮濃度,從而使微小化的毛囊恢復生長。一般使用6-9月後,可見頭髮逐漸生長,用藥1年後有效率可達65%-90%,建議至少用藥1年及以上。

  “不管應用何種藥物,治療前都應由醫生判斷脫髮類型。”阮振強強調。

【糾錯】 【責任編輯: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