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棲霞市蘇家店鎮:文化賦能煥發新活力-新華網
山東頻道 > 信息 > 正文
2024 08/03 17:27:31
來源:棲霞市委宣傳部

山東省棲霞市蘇家店鎮:文化賦能煥發新活力

字體:

  作為“山東省級文明鎮”“煙&市最具文化魅力小鎮”,山東省棲霞市蘇家店鎮堅持守正創新,立足轄區內豐富的紅色文化、非遺等資源,不斷深化文化傳承改革,走出了一條文化引領鄉村振興的特色道路。

  創新表達 豐富內涵

  紅色文化由“新”入“心”

  如何讓紅色文化活起來?

  在資源整合上下功夫。蘇家店鎮高度重視對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利用,先後籌資120萬元,對膠東第一兵工廠、彈藥庫、碾坊、服裝廠等遺址進行保護性修復,為發展紅色旅游、建設革命教育基地奠定基礎。充分發揮崮色崮香聯合社的示範引領作用,將崮山片區的紅色資源、自然文化資源進行有效整合,精心設置旅游線路,延長游客在蘇時間、豐富游客在蘇體驗。

  在創新利用上下功夫。充分利用後寨村膠東第一兵工廠遺址、膠東艾崮革命陳列館等紅色資源,以及天崮山的自然旅游資源,在“天崮山景區—後寨村”線路構建一個集研學旅游、農事體驗、民宿、農家樂、農特産品小市場、休閒垂釣園、風俗文化展演等於一體的田園旅游綜合體;瞄準“周末經濟”重點發力,拓展游客的體驗項目,讓游客在蘇家店留得住、玩得好、住得下、吃得香。

  在品牌打造上下功夫。打造獨居膠東特色的現場教學基地。在設施建設上,投資7萬餘元,在後寨村建設了“艾崮紅街”,共分12個版塊,分別展示了棲霞縣抗日民主政府、膠東第一兵工廠、雷山戰役等艾崮山區重要紅色歷史及抗日英烈事跡;在研學旅游上,依託陳列館開展紅色講解,吸引游客參觀;在紅色教學上,組織蘇家店中學、明德小學在重要節日開展“現場受教育”活動。

  搭建&& 拓展路徑

  “手把手”傳承非遺文化

  夯實傳承基礎。在膠東艾崮革命陳列館搭設“膠東風情”板塊,將該鎮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的有關記載、形狀樣貌等進行展出,並安排專人每個月對展館清掃,確保非遺的妥善保存;將35周歲以下年輕幹部組建為志願服務隊,到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家中走訪慰問,收集項目傳承中面臨的問題和困難,徵求對非遺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讓非遺傳承人感受到對於非遺工作的重視以及對文化工作者的關心。

  搭建傳承&&。在蘇家店鎮中學、明德小學開展“非遺進校園”系列活動,開展非遺講座,讓師生全面了解非遺知識和歷史知識;開設“手之韻”非遺花燈工作坊,研發“輪花燈”非遺課程,通過組織學生賞花燈、説花燈、畫花燈、扎花燈、秀花燈等,使學生在寓教於樂中更好地感受非遺魅力,積極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拓展傳播路徑。在蘇家店趕集廣場、天崮山景區等地開展“鵪子鬥鱉”演出,每年演出不少於6場,觀看人數達8萬餘人次,提升群眾對非遺的認同感和滿意度。在蘇家店鎮黨委黨校開設非遺培訓課程,組織鎮域年輕人參與其中,結合自身喜好選擇學習內容,安排代表性傳承人每月開展2次授課教學,讓年輕人在學習中更好地感受非遺的魅力,增強年輕一代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

  夯實基礎 精準服務

  民俗文化“飛”入尋常百姓家

  夯實文體場館建設。高標準做好鎮級“燈塔書屋”改造工作,統一配備政治、經濟、法律、文史、科技等類別精品圖書500余冊,滿足不同群體黨員群眾個性化理論學習需求。突出規劃引領作用,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務建設體系,籌資80萬元,整修27個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配齊活動場所硬體設施。

  文化惠民精準提升。持續推進“一村一場戲”演出活動,採取農村文藝隊伍、邀請莊戶劇團等方式,舉辦“荊林埠龍王節”等文藝匯演24場次;優化服務供給,突出抓好“黃河大集”惠民品牌,舉辦休閒娛樂、文藝展演等系列活動,更好地滿足廣大群眾對文化生活的需求,打造具有蘇家店特色的節慶活動體系。

  培育群眾文化隊伍。充分挖掘培養轄區特色文藝人才,組織各村村民自發成立村級舞蹈隊,倡導村民在農閒時每天晚上跳廣場舞、扭秧歌等,目前已組建11支舞蹈隊,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提高村民健身熱情。(張丙翠 欒欽程 張宸)(完)

【糾錯】 【責任編輯:張建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