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濟陽曲堤批發市場裏商戶正在分揀豆角
“魯A炒豆角,魯B燉豆角,魯C涼拌。”盛夏時節,大量豆角上市,一首《山東豆橛子之歌》也在網上盛傳。在社交&&,“豆橛子統一了山東人的夏天餐桌”“豆角吃不完,根本吃不完!”等話題總能引發網友熱議。有人戲稱:一天吃三頓,一吃一夏天。
成蔬菜批發“當家菜”
濟南日銷超130噸
“剛從農戶手裏收上來,這豆角可新鮮了。”7月27日清晨,濟南匡山農産品綜合交易市場內,批發商老陳正忙着將一根根細長條的綠豆角包紮成捆。不少採購商途經於此時,他都會熱情地説句“來點‘豆橛子’啊”。
在山東方言裏關於豆角的發音,比較接近“豆jue子”,不少人因此都稱之為“豆橛子”。
老陳從事蔬菜批發生意已有十餘年,每到盛夏時節,豆角都是他攤位上的“主力産品”。“整點豆角和五花肉燉燉,或者包個餃子,別提多香了。”老陳説,商戶喜歡賣,市民也喜歡買。
在蔬菜批發區域旁的過道上,一輛輛滿載蔬菜的三輪車從市場駛出,運往濟南市民的餐桌。西紅柿、土豆、黃瓜……其中,豆角佔了不小的分量。
“這兩天豆角的批發價格是每斤1.8—2.2元,很快就賣完了。”談及銷量,老陳扒拉着手指頭算了算,一天能賣個兩三萬斤。為了能收購到新鮮的豆角,老陳通常是與濟南市濟陽區的蔬菜種植戶合作。按老陳的話來説,這麼多年跑去濟陽批發豆角,早已輕車熟路,不用開導航就能往返。
據了解,豆角的生長周期在3個月左右,因種植周期短、産量高、收益快,屬於“短穩快”的農作物。因此,濟南市濟陽區、商河縣等地區,不少商戶從事豆角種植和批發。除了供給本地市場銷售外,還會發往天津、北京等城市。
“今年價格和銷量比去年同期都要高一些,主要銷售給濟南市場。”山東匡山農産品電子商務有限公司運營總監王英侖介紹,匡山農産品綜合交易市場上周豆角銷量為630噸,平均日銷量90噸左右,而去年同期一週銷量為520噸。“豆角今年每斤平均價格在1.9元,比去年同期上漲了26%”。
據了解,匡山農産品綜合交易市場是濟南最大的農産品批發市場,承擔了濟南市區近七成的蔬菜供應,這意味着,濟南市豆角日銷量超130噸。
若按全市日銷量超130噸、每人每天食用300克豆角的標準粗略計算,濟南市每天有超43.3萬人在吃豆角,約佔全市常住人口數6.1%。
將此數據放在全省來看,山東省2023年末常住人口10123萬人,按照6.1%的常住人口數佔比粗略計算,全省每天有超600萬人在吃豆角。
山東年産量180萬噸
一把豆角串起魯江浙滬
除濟南本地外,匡山農産品綜合交易市場的豆角多來源於相隔不遠的聊城市。7月27日凌晨4點,趁着天比較涼爽,家住聊城市的張二能(化名)和老公就到了菜園裏。
眼下,正是豆角采收季,一天工夫就能長出幾厘米。雖然今年剛滿30歲,但張二能已經是豆角種植的“老師傅”了。十年前,張二能在親戚幫助下,承包了幾畝地開始種植蔬菜。
“現在大概有七十畝地,一畝地的豆角産量有四五千斤。”張二能介紹,單個大棚面積約10畝,總投資約50萬元。豆角每天批發價格並不固定,有時一斤一元多,有時一斤五六毛。
進入菜園往裏走,齊人高的木架一眼看不到邊,細長飽滿的豆角挂滿了架子。張二能夫妻倆穿梭在木架之間,快速摘下一把把長豆角,裝進貨箱裏。前來收購的採購商絡繹不絕,張二能的婆婆則在一旁忙着打包。
“魯A炒豆角,魯B燉豆角,魯C涼拌。”採購商老張一邊裝車,一邊唱起了網上盛傳的《山東豆橛子之歌》。一首歌唱完,他也裝好了貨,急匆匆開上車就出發了。來這兒的司機,不少和老張一樣,每天將豆角送往聊城、濟南等地。
同日,記者走訪八里橋便民市場、棋盤街社區菜市場、大潤發超市等濟南多家超市、菜市場發現,受成本、品質等因素影響,豆角零售價在1.99元—3元一斤不等。
與張二能相距300多公里的馬玉福(化名),也是一位豆角種植戶。不同的是,馬玉福等臨沂地區的種植戶主要將豆角銷往江浙滬等地區。
“好多在外地的山東人,都特意到當地市場買豆角。”馬玉福説,在他們看來,豆角就是家鄉的味道。
運輸過程中,如何鎖鮮也是重要一環。以上海為例,從臨沂地頭到上海市場,路程約600公里;為了保證豆角新鮮度,經銷商往往會使用恒溫泡沫箱進行冷鏈運輸。因此,批發價多在每斤2元以上。
“前段時間雨水少,豆角産量低,價格也高。”馬玉福直言,今年價格同比去年高出近一倍。雖然産量下降,但單價提升,總體利潤和去年相比並不大。“每天大約批發三萬斤,到這個月底就下市了。”
目前,豆角生産地以山東、湖南、湖北、河南等地為主。相關數據統計,全國豆角年産量約為1500萬噸,其中,僅山東省就有180萬噸左右。
小小豆角變身
也能“遠渡重洋”
“請把豆橛子運到南方去,北方人&&真是吃得夠夠的了。”“豆橛子不便宜,且吃且珍惜。”“好消息,今年我媽沒種豆角。”在社交&&,“豆橛子”成為各地網友們夏天裏熱議最多的蔬菜之一。
事實上,豆角在我國已有上千年種植歷史。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曾稱讚“此豆可菜、可果、可谷,備用最好,乃豆中之上品”。它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為酷暑中的人們補充了必不可少的營養。
不過,豆角的“缺點”也明顯。一茬又一茬,根本吃不完。為了提高銷量和存儲時長,不少種植戶開始給豆角做起了“魔法”。幹豆角、酸豆角、卜豆角……種植戶或生産商往往會趁着豆角鮮嫩的時候摘下來,深加工成各類豆角製品。
山東省菏澤市單縣興亮蔬菜專業合作社社長陳興亮,便是其中之一。在當地,豆角是最常種植的蔬菜。2010年前後,單縣的菜農主要以賣鮮豆角增加收入,但是鮮豆角儲存時間短,不便於長途運輸,所以一直賣不上好價錢。2011年,陳興亮注意到南方一些城市製作的“幹菜”很暢銷並且單價高,便想到把鮮豆角通過烘乾處理製成幹豆角,解決存儲難題。
“幹豆角收購價為一斤14元左右,每年6月至10月是生産加工的黃金時期,春節期間是銷售旺季,銷售單價為一斤28元至30元。”陳興亮介紹,目前每天干豆角的收購量有十余噸,銷往北京、上海等地。如今,興亮蔬菜專業合作社已形成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輻射到金鄉、成武等近20個縣區,帶動300多戶群眾從事幹豆角加工業,走上富裕路。
事實上,豆角不僅在國內市場需求旺盛,在國際市場上也具有一定影響力。相關行業數據顯示,中國長豆角主要出口到美國、歐洲、日本、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數據統計,2022年我國長豆角出口量為1.5萬噸,出口額約為6800萬美元。其中,以幹豆角、酸豆角為主要出口品類。
但受中西方烹飪理念不同影響,西方人在製作過程中,往往會將豆角中的“豆”視為食物的核心,例如製作一些經過特殊加工處理的豆角泥,配合麵包或者肉類來食用。
“吃‘豆橛子’是山東人刻在骨子裏的基因。”在記者採訪過程中,不少受訪市民&&,一邊吐槽調侃,一邊花式熱愛。吃多了會厭倦,不吃時又想念。吃豆角早已變成一種過夏天的專屬方式,融入日常煙火中。(管悅 畢建軍 實習生 劉子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