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應用場景 青島低空經濟加速“起飛”-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7/25 09:07:58
來源:青島日報

拓展應用場景 青島低空經濟加速“起飛”

字體:

  作為全球爭相競逐的戰略性新興産業,今年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的“低空經濟”正駛入發展快車道,加快融入各行各業,深刻改變人們的生産生活,市場規模不斷壯大。

  應用場景“上新”,産業基金賦能……面對低空經濟發展的風口,青島低空經濟正在加速“起飛”。

  7月11日上午,志剛航空公司的一架用於跳傘運動的皮拉圖斯750飛機進駐青島即墨機場。此前,青島即墨機場通過了上級住建部門組織的綜合驗收,已具備開航條件,標誌着青島即墨機場正式投入運營。7月11日,隨着6架無人機在青島地鐵登瀛車輛基地騰空而起,青島地鐵保護區無人機智能化巡查正式啟動,標誌着青島地鐵在低空經濟領域邁出了堅實一步。通過“無人機+AI”技術的應用,可以實現地鐵保護區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進一步提高地鐵運營階段“科技協防”技術水平,更好保障地鐵運行安全。

  低空經濟領域頻頻迎來“大動作”,其背後傳遞出一個清晰的信號:在這一新賽道的競技中,青島正在加速奔跑,全力打造“天空之城”。

  早在2017年,青島便入選國家首批通用航空産業綜合示範區。目前,青島通航産業已涵蓋通航製造、通航運營、零部件生産、維修運營、通航培訓、航空文化、航空運動等,産業鏈日趨完備。

  在山東謀劃推進的低空經濟發展藍圖中,青島被寄予厚望。4月22日,山東省交通運輸廳編制的《山東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公開徵求意見。方案提出,支持濟南、青島申報國家首批空中交通試點城市,以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為重點開展應用示範,支持智慧空中出行(SAM)裝備加快市場應用,適應未來城市空中交通需要。鼓勵探索構建立體交通低空航線網絡,打造“沿黃飛”“跨海飛”短途運輸品牌,推進“干支通”銜接互聯,着力培育商務出行、空中擺渡、私人包機等載人空中交通新業態,滿足靈活多元出行需求。壯大以工業級、eVTOL等各類無人機研發製造為核心的低空經濟産業,培育億元級龍頭企業20家以上、專精特新企業50家以上、鏈上企業300家以上,構建形成濟南、青島兩核引領,煙&、東營、日照、濱州四點支撐的低空經濟産業發展格局。

  低空經濟:城市競技比拼的“新賽道”

  提起2024年最火的科技概念、經濟術語,低空經濟肯定無法繞過。

  何為低空經濟?它是以通用航空為主體的綜合經濟形態,以有人駕駛和無人駕駛航空器的低空飛行活動為牽引,輻射多領域的綜合性經濟形態。其中無人機、eVTOL(電動垂直起降器,也稱“飛行汽車”),是兩大熱門領域。

  中國民航局發布數據顯示,到2025年,低空經濟市場規模將達1.5萬億元,到2035年有望達3.5萬億元。業內測算,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已超5000億元。據不完全統計,全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將“低空經濟”寫入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

  海南省近期發布全國首張省域無人駕駛航空器試飛空域圖;安徽省則規劃了以合肥為中心的通用航空“一小時通勤圈”雛形;廣東較早布局,已成為全國低空經濟高地,形成了廣州、深圳、珠海三大低空經濟集聚區。廣東省提出,到2026年低空經濟規模超過3000億元。

  通用機場:規劃7座,已建成4座

  自2017年入選國家首批通用航空産業綜合示範區以來,青島已在低空經濟領域展開布局。

  2022年,青島將通航産業列為重點新興産業鏈,並提出建設“兩高地、四基地”。“兩高地”是指以古鎮口航空産業基地和青島藍谷航空教育培訓基地為核心的研究與發展高地。“四基地”包括山東通用航空産業園、青島藍谷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平度舊店航空飛行小鎮和通用航空産業園萊西園區等産業基地。

  日前,市發展改革委發布的《青島市促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徵求意見稿)》,更是清晰描繪了青島低空經濟的産業圖景——將以通用航空産業園萊西園區、即墨園區為低空經濟提升區,打造立足半島、輻射全國、面向國際的低空經濟示範區,打造10個低空重點領域特色集群。到2026年,全市低空經濟産業規模突破200億元。

  便利通達的通用機場,是低空經濟發展的基礎設施,也是重要載體。通用機場與商業機場不同,商業機場主要提供旅客貨物運輸等商業服務,通用機場則更多滿足個人和小型飛行器的需求。

  當前,通用機場主要提供工業、農業、林業、漁業和建築業的作業飛行以及醫療衞生、搶險救災、氣象探測、海洋監測、科學實驗、教育訓練、文化體育等服務,也包括提供私人飛機、公務機、飛行俱樂部、航空培訓等服務。

  着眼“飛起來”,青島加強通用航空機場群建設。2018年印發的《山東省民用機場布局規劃》提出,青島重點布局7個通用機場。這7個機場定位各有不同,發展基礎和階段也有差異,産業布局各有特色,共同構建了層次分明的通用機場集群。目前,平度舊店鎮的青島慈航機場、萊西店埠鎮的萊西店埠機場、青島即墨機場、青島西海岸通用機場4座機場均已建成投用。

  不斷“上新”,應用場景加速“擴容”

  通航産業是為數不多能夠同時服務國民經濟第一、第二、第三産業的行業,投入産出比例高達1:10,就業帶動比達1:12。作為新質生産力代表,通航産業潛力無限,但只有滿足市場需求,打通盈利模式,才能蓬勃發展。

  市場,是通航産業發展的最好“試金石”和“動力源”。青島積極培育通航産業新業態、新模式、新場景。在農業、工業、應急救援、通航物流等領域,青島已有諸多應用或加緊布局。其中,在航空救援體系方面,青島處於全國領先地位,全市投入使用2架Ka32、6架H135直升機,廣泛應用於應急、急救、警航、消防、引航領域,建立了快速響應、協調聯動的航空應急救援機制。

  除傳統通航應用場景,青島搶抓通航産業密集創新和高速增長的戰略機遇,積極加大通用航空在海洋監測、河湖巡檢、氣象探測、事故處理、安防安保、無人機物流等領域應用,布局“通航+”新業態。

  今年6月,青島地鐵集團、青島慈航機場聯合順豐集團打造中國北方地區首條順豐低空物流航線,該線路常態化來往於平度和北京,運送特色農副産品。未來,順豐將以青島慈航機場為物流集散中心,聯合打造膠東、遼東半島環渤海灣低空物流運行圈,配送覆蓋省內外1000公里範圍。

  無人機産業也在青島加速“起飛”,在各區市多點開花——

  萊西把無人機産業作為招商引資重中之重,引進落地無人機項目3個。與聯東U谷、航天科技合作建設專業化園區,打造無人機服務産業應用保障&&、檢驗檢測中心等公共服務&&和配套服務設施。膠州積極打造上合國際無人機展示貿易中心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主要開展工業級無人機國際貿易、研發製造、科研試飛等業務,二期計劃建設大型無人機製造工廠。嶗山區則搶先布局低空智能網聯,全域低空智能感知&&投入運營,依託無人機自動化機場等,實現發改、城管、規劃、環保等多部門低空數據共享。

  “低空+文旅”——坐著低空飛行器游覽青島迷人景致;“低空+餐飲”——享受無人機快速餐飲配送;“低空+巡檢”——航空器高效完成故障排查……低空經濟場景無限,新動能也在蓬勃釋放。

  産業鏈日益完備,“家底”逐漸厚實

  “要構建繁榮的通航産業,‘四位一體’的生態系統必不可少。”近日,中國航空學會理事長林左鳴在相關論壇上發言時闡釋了這一觀點。

  “四位一體”的生態系統,即以機場建設為主體的基礎設施生態,以航空製造為主體的創新産業生態,以飛行證照培訓為主體的教育培訓生態,以科普體驗為主體的通航文化生態。

  依託通用機場,布局通航産業園區,培育産業上下游産業鏈,這是當前青島通航産業蓬勃發展的生動圖景。經過多年精心培育,青島通航産業如今已涵蓋通用機場建設、通航製造、通航運營、零部件生産、維修運營、通航培訓、通航教育、通航運動等上下游,産業鏈日益完備,“四位一體”生態系統逐漸豐盈。

  着眼“強起來”,青島加速項目招引培育,提升産業鏈競爭力。作為青島首個飛機整機製造項目,萬豐航空項目落地通用航空産業園萊西園區後,迅速打開了青島通航産業新格局。自去年首架“中國造”鑽石DA50飛機獲批全省首張整機生産許可證以來,已生産6架,預計年內交付18架,萊西逐步成為鑽石DA50飛機碳纖維零部件和整機製造的全球生産基地。不遠處的即墨藍谷通航産業園,借勢空客直升機集團在歐洲外的第一條H135總裝線落戶,一個以航空總裝為龍頭,航電、機電、零配件綜合發展的産業格局逐漸成形。青島慈航機場正在推進二期建設,將打造為青島北部區域通航産業集群中心,並以此帶動旅游、生態社區、田園綜合體等關聯發展,促進地區經濟發展、産業轉型升級和新舊動能轉換。

  着眼“熱起來”,青島積極盤活通航消費市場。除積極發展醫療救護、森林防火、航空作業、航空人才培養等社會服務外,青島大力拓展低空旅游、航空物流、航空運動、體驗飛行、航空文化等通航消費市場,培育通航消費新增長點。例如,位於萊西的青島航空科技職業學院、青島北方航空職業學校在校師生達8000餘人,今年將突破萬人大關,為青島通航産業發展儲備豐富人才資源,助力青島打造通航産教融合創新高地。

  産業的發展壯大,離不開金融“活水”的澆灌滋養。青島地鐵集團全資子公司青島青鐵産業投資有限公司擬與頭部投資機構聯合其他産業資本方,共同設立10億元産業投資基金,重點開展軌道交通、人工智能、低空經濟和新能源等領域的投資布局,這是青島率先開展低空經濟領域投資的産業基金。該基金將為地鐵集團新主業提供資本助力,強化青島在低空經濟領域的先發優勢,引導更多社會資本為青島低空經濟等新質生産力的發展注入新動力。

  搶抓戰略機遇,聚焦打造低空經濟産業鏈,青島相關部門正在積極行動。

  7月5日,青島市交通運輸局、市運輸事業發展中心與北斗伏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青島國際機場集團有限公司召開座談會。座談會上,北斗伏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只有把低空經濟的版圖補齊,才能實現行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此,要打造一批先進的産業集群,建設低空經濟研産教融合服務基地,擴大交流與合作,培育和拓展面向政府、企業和大眾的低空應用場景,加速突破産業創新。

  “作為戰略性新興産業和新質生産力的代表,低空經濟蘊藏着重構傳統空間利用方式與推動産業升級的潛能,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社會價值。”市運輸事業發展中心黨委副書記、副主任紀海蕾認為,發展低空經濟要積極探索“政産學研用”融合發展的新機制新模式,形成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多方協同發力推動強鏈、補鏈、延鏈,以此促進青島低空經濟産業加速搶跑。

  基礎設施建設、産業培育、政策支持齊發力,青島的低空經濟正展現出強大的發展勢頭和廣闊的發展前景,有望為青島“飛”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極。(完)

【糾錯】 【責任編輯:丁宇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