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上午,隨着G4007次復興號列車從菏澤東站駛出,朝着鄭州東站飛馳而去,標誌着日蘭高鐵莊寨至蘭考南段建成通車,日蘭高鐵全線貫通運營。
日蘭高鐵全線通車,讓日蘭高鐵的東端終點城市日照格外引人注目,這個和江蘇連雲港並稱為“歐亞大陸橋頭堡”的城市,集便捷客運和貨運於一體,誰也再不敢小視。
在2017年2月山東省政府印發的《關於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規劃(2016-2030年)的批復》(魯政字〔2017〕12號)中指出,規劃建設“臨日都市區。以臨沂市區、日照市區為核心,構建臨日都市區”“壯大臨沂、日照城市規模,形成魯東南地區城鎮發展主要集聚區。充分發揮日照港的亞歐大陸橋門戶作用和臨沂區域性商貿物流優勢,加快商貿物流、臨港産業、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旅游業發展。”
今年1月8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印發《山東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的通知。新國土規劃一項重要內容是“一群兩心三圈”區域布局:加快構建“一群兩心三圈”區域布局,以濟南、青島為省域雙中心,以煙&、臨沂等大城市為區域副中心,推動形成多中心、網絡化的城市群結構。
目前,在魯南經濟圈中,臨沂是當之無愧的中心城市,經濟體量最大,而且隨着交通基礎設施的完善,“臨日都市區”建設日見其形,尤其是處於魯南發展走廊前哨的日照越來越不可忽視,因為日照已經集齊了建設海港型大城市的所有要素。
日照港
第一,日照港闊水深,目前是我國北方第三大港,為港口型城市的發育打下最結實的“第一根樁”。
近幾年,作為我國沿海的主要港口,“一帶一路”的重要樞紐,日照港全面崛起。2023年山東港口日照港完成貨物吞吐量5.22億噸,同比增長4.1%;集裝箱吞吐量626萬標箱,同比增長7.9%。根據交通運輸部今年4月16日發布的數據對比,2023年前11個月,日照港貨物吞吐量為54824萬噸,在我國北方,僅次於青島的63426萬噸、唐山的76222萬噸,居第三位,高於天津的51797萬噸。
在當年山東半島城市群論證會上,院士周幹峙等專家談到日照港時曾説:日照港港口條件優越,最大可以停靠40萬噸的貨船。日照港主航道水深達20米以上,是我國大型與超大型巨輪進出最多的港口之一。
歷史上,山東著名海港城市煙&和青島的形成,都與港闊水深這個基本條件密不可分。1858年被辟為通商口岸的煙&很長時間是山東唯一的通商口岸,青島在1897年後,憑藉港闊水深的自然地理優勢和膠濟鐵路開通的區位優勢後來居上,超越了煙&。在港闊水深這一條上,日照不遜於青島和煙&,而且在吞吐量上已經僅次於青島,這就為港口型城市的發育打下最結實的“第一根樁”。
日照的海濱風光
第二,日照城市發育“縱深條件優越”,疏港能力強大,如今日蘭高鐵又帶來便捷的客運交通,客貨資源的雙優勢,為日照城市發育帶來廣闊的前景。
城市發育“縱深條件優越”,換一個詞就是“腹地廣闊”。目前,日照港已建成生産性泊位76個,是集航運、鐵路、公路、管道於一體的綜合性現代化物流樞紐。
日照港貨運的“縱深感”很強,具備兩條跨省貨運鐵路在沿海港口城市中也屬於罕見,海陸聯運優勢明顯。特別是1985年12月交付使用的新石鐵路和2014年12月建成通車的日瓦鐵路,一條深入河南新鄉,一條深入山西中南部,給日照港增添了深入內陸腹地的力量。日照港的鐵路疏港能力依然在提高,今年,董家口至瓦日(兗石)鐵路聯絡線工程有望在年內正式開工建設,此項目屬於山東省政府確定的2024年省重大項目,線路向西經青島市、濰坊市、日照市、臨沂市,設車站10座,這意味着日照港、青島港開始聯手發展。
日照的高速公路的“縱深感”也很強,這也主要體現在“西向”跨省高速。2020年8月,日照(嵐山)至菏澤公路棗莊至菏澤段正式建成通車。2019年8月,長垣——東明黃河大橋正式通車,這也意味着菏寶高速全線貫通。菏寶高速,全稱為菏澤至寶雞高速公路,是連接中國山東省和河南省以及陜西省的一條重要交通幹線。這條高速公路的建成標誌着豫北和陜西一帶有了出海路程最短、最便捷的高速公路通道。
日照城市發育所缺的“西向縱深”客運通道,因為日蘭高鐵全線通車得以補全。2019年11月,魯南(日蘭)高速鐵路開通運營後,在省內形成一個“高鐵環”,日照被“圈”入其中, 走濟南-泰安-曲阜-臨沂-日照路線或者濟南-淄博-濰坊-青島-日照路線,兩條路線基本都是環線的一半,最快只需要1小時40多分鐘,日照省內高鐵客運變得方便,西向客運“縱深感”不強,如今日蘭高鐵全線通車,借助隴海高鐵上的蘭考南站,可以西向鄭州、西安等城市,也可以經過鄭州到達重慶。廣闊的貨流腹地,充沛的人流,將帶來財富流、信息流,將大大促進日照城市發育。
第三,“一個好漢三個幫”,日蘭高鐵全線通車後,沿線菏澤、濟寧、臨沂等城市,包括河南的開封、鄭州等城市,都是日照城市發育的“好幫手”。
日蘭高鐵全線通車後,加上以前的新石鐵路等貨運通道,由菏澤、濟寧、臨沂、日照組成的魯南發展兩廊完全成形。魯南發展兩廊,日照毫無疑問是“門戶”城市。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系教授周一星主持研究的《山東半島城市群發展戰略研究》中早就指出:“日照:以臨港工業和海濱休閒旅游業為特色的深水港口城市,魯南的出海門戶和亞歐大陸橋重要的東方橋頭堡之一。”根據周一星的都市連綿區形成理論,“門戶”城市的發展,不但取決於自己,而且取決於沿線城市的發展壯大。
在長三角,從南京出發沿滬寧高速公路到上海,僅僅274公里的路途上,就分佈着南京、鎮江、常州、無錫、蘇州、上海6座地級以上中心城市,6個城市平均間距只有55公里。珠三角的城市間距和長三角差不多,廣州到九龍182公里,廣州到澳門160公里,路線上分佈着廣州、東莞、深圳、香港、佛山、中山、珠海、澳門,平均間距57公里。在山東,濟青之間之所以形成山東第一條發展走廊,青島之所以成為我國北方最大港口城市,與膠濟線有關,也與膠濟線沿線的城市濟南、淄博、濰坊均有不俗的發展有關,特別是濟南作為省會城市,它與青島的互動,成就山東“雙子星座”的佳話,如今都是城區人口超過500萬特大型城市。
魯南發展走廊上的各城市,近年發展迅速。魯南經濟圈中心城市臨沂2023年GDP達6105.17億元,突破6000億元大關,全省排名第5。排在臨沂之後的濟寧,2023年GDP為5516.47億元,同比增長6.5%,增速出色,濟寧産業體系完備,正朝着“製造強市”的目標繼續邁進。 菏澤市發展駛入快車道,2023年GDP為4464.49億元,GDP增速為6.80%,全國排名前進4位到達第66,省內第8,與第7名的淄博只差100億。日蘭高鐵沿線省內城市發展迅速,加上沿線河南的鄭州、開封等城市的助力,魯南發展走廊的“門戶”城市日照未來令人期待。
和青島對照,日照城市發育沒有膠州灣這種近似封閉的海灣,一般認為,海灣內相對風平浪靜,利於人居城市的發展,但周一星認為,日照擁有“黃海岸邊的深水港和濱海風光”,促使它發展的因素至少有以下四個層次:作為魯南地區的出海門戶、作為南翼港與青島樞紐港的協作配合、隨着山東腹地向西的拓展和新歐亞大陸橋運輸的發展壯大,而且日照緊鄰青島龍頭,這對日照會有直接帶動作用。在日蘭高鐵全線通車後,魯南發展兩廊完全成形,日照魯南“門戶”的作用十分突出,可謂繼青島之後的又一顆“黃海明珠”。(周學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