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騰讓土地約1萬畝,張村河片區城市設計方案已通過青島市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審議。未來張村河片區城市設計圍繞“創享都芯、水脈智谷”的整體定位,分為28.5平方公里全域範圍、7.8平方公里重點區域、1平方公里核心區域三個設計層級。
全球徵集設計方案
頂級專家拿出成果
7月15日,青島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張村河片區城市設計和開發建設有關情況。
張村河片區是青島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的主戰場,集合了株洲路兩側和張村河兩岸兩大重點低效片區,是東岸城區規模最大的連片存量用地。通過前期低效用地土地整理,騰讓土地約1萬畝,為城市發展提供了寶貴空間。按照打造“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示範窗口區”的使命願景,青島堅持世界眼光、國際標準、中國特色、高點定位,前瞻性、系統性開展張村河片區城市設計工作。
青島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與嶗山區人民政府聯合組建張村河片區規劃土地市區一體化專班,還在全省率先建立總設計師制,聘請中國工程院院士孟建民團隊,對片區規劃和重點區域建設進行總體統籌和技術把控。在此基礎上,面向全球徵集城市設計方案,吸引了數十家國內外頂級設計機構參與,中國科學院院士段進、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李曉江等專家領銜的3家設計團隊入圍。同時開展了産業策劃、市政公服設施、智慧城市、綠色低碳城市、城市色彩等10個專項研究工作,最終整合形成了張村河片區城市設計成果。目前,城市設計方案已通過青島市國土空間規劃委員會審議。
創享都芯、水脈智谷
三層設計和諧發展
據悉,張村河片區城市設計圍繞“創享都芯、水脈智谷”的整體定位,分為28.5平方公里全域範圍、7.8平方公里重點區域、1平方公里核心區域三個設計層級。
第一個層級是28.5平方公里全域範圍,規劃為“北産、中服、南居”的總體布局,其中,北部以株洲路為軸,構建智能製造與工業互聯、海洋生物醫藥、虛擬現實、人工智能四大産業組團;中部沿張村河兩岸,打造産城融合的公共服務與活力帶;南部以合肥路為軸形成六大宜居組團。
第二個層級是7.8平方公里重點區域,以張村河為軸,帶動北至株洲路、南至合肥路的兩岸腹地一體化發展,依託張村河自然生態優勢,集聚發展科創辦公、時尚消費、文化休憩等功能,推動科、産、城、人融合發展。
第三個層級是1平方公里核心區域,規劃創新要素集聚的未來總部基地、休閒創意混合的國際創新聚落、匯聚城市活力的科創服務港灣三大功能板塊,是整個張村河片區最具高品質、高活力、高附加值的“魅力都芯”。
宜居宜業交通便捷
讓建築層數降下來
張村河片區城市設計突出特色,彰顯六大亮點。
做大做強虛擬現實、人工智能、海洋生物醫藥、智能製造及工業互聯網四大産業鏈條,推動數字技術與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探索布局海洋物聯網、類腦智能等未來産業,超前謀劃産業載體空間,加快培育和發展更多新質生産力。
沿河兩岸留足生態空間,布局低密度、組團式的建築群落,地鐵站點周邊適度集中高層建築,打造富有特色、造型優美的建築集群。
營造總長度11公里、自然駁岸佔比85%的親水“綠軸”;沿縱向道路和綠帶規劃7條鏈結山河、串聯組團“綠心”的生態“綠廊”,整體形成覆蓋全域的生態“綠網”。
在現有萬象匯、宜家等大型商場基礎上,沿張村河中段規劃增設由集中商業、街區式商業、特色商業街組成的市級商業中心;高標準配置23處市區級公服設施,包括5處文化設施、2處體育設施、4處教育設施、4處醫療設施等,其中青島市美術館新館、嶗山文化藝術中心、嶗山區人民醫院已在開展前期策劃。
落實“好房子”理念,讓容積率和建築層數降下來,建設全齡友好型、青年創業型等多樣的居住産品,打造綠色、低碳、智能、安全的新一代高品質居住區。
構建五分鐘內步行可達的公交站點體系;構建“兩橫五縱”的軌道交通網絡,在已通車的軌道2號、3號、4號、11號線,在建的5號線的基礎上,遠期新增兩條軌道線支撐片區快速對外出行,未來85%的就業崗位位於軌道站點周邊800米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