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八有古風,那是先賢的叮嚀。百善孝為先,家和萬事興……”每天清晨,一首傳唱孝德的村歌都會在山東省鄒城市鋼山街道後八里溝村廣場上響起,“孝善”已成為這裡村民的自覺行動。從落後村到“全國文明村”,後八里溝的蝶變,離不開文化的滋潤。
2005年起,後八里溝村一邊整治不文明現象,一邊開展“十大孝星”“好媳婦、好婆婆”“孝善家庭”等評選活動,用身邊的人和事教育村民。通過曬家風家訓,設醜善評議榜,引導村民崇德向善。同時,建設黨史村史教育展覽館、孝賢廣場、孝賢文化一條街等文化陣地,讓村民耳濡目染,提升文化素養。人心齊泰山移,如今,孝善文化讓後八里溝村民既富了腦袋,又富了口袋,村子成為各地爭相學習的模範村。
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基層社會治理,是鄒城踐行文化“兩創”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當地依託“兩孟”文化資源,全方位深化文化研究,多層次擴大文化交流,助推文化“兩創”多點開花,賦能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文化自知是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的前提。鄒城市聯合孟子研究院加大儒家文化、母教文化研究挖掘,錄製《孟子》《中庸》等高端講座,推出《孟子文獻集成》《鄒魯文化叢書》等研究成果,開設孟子大講堂、孟母大講堂等公益講座,常態化開展孟子公開課,形成弘揚孟子思想、傳承儒家文化的濃厚氛圍。
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要“登峰”又要“落地”。鄒城市做好轉化與創新的文章,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釋放新活力。當地建設了集文化研究、博物展示、政德教育、廉政教育、研學旅游等功能為一體的孟苑,不僅是國際孟子研究中心,還成了幹部政德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不僅如此,當地建成“兩孟”歷史街區、伏羲文化産業園、太平國家濕地公園等一批重點文旅項目,推出“孟子修學游”“鄒東深呼吸”兩大旅游品牌,開發10條跟着孟子去研學、重走孟母三遷路等研學線路,融入“開筆禮”“成人禮”等24項傳統文化體驗項目,將文化資源轉化為作品、産品、精品,推動文化向産業轉變。
“孟子‘貴民、富民、教民’的民本思想,在今天依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鑒意義……”孟廟亞聖殿前,幾乎每天都有前來接受政德教育的黨員幹部。“把優秀傳統文化和當代社會價值有機銜接,是文化‘兩創’的重要一環,幹部政德教育展現了孟子思想的時代價值。”鄒城市幹部政德教育中心副主任孟慶峰介紹,鄒城市汲取孟子仁政理念、民本思想、仁廉公勤等儒家傳統文化精髓,打造幹部政德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形成30余堂政德教育專題精品課程,年接待各級班次1000余個,培訓學員7萬餘人,打響了“氣養浩然·行守規矩”政德教育品牌。
“話劇《青春孟子》由平行宇宙、魯國觀舞、嶧山雨育等八幕劇組成,主要展現青年時期孟子的傳奇經歷。”近期,鄒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中心主任王崇印正忙着用一種年輕人更喜歡的方式創作以孟子思想為主題的話劇。近年來,當地創作出《鄒魯禮樂》《斷機教子》《孟子湖畔》《孟母三遷》等一批精品劇目,成為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
讓優秀傳統文化融入群眾生活是文化“兩創”的一個重要落腳點。鄒城市挖掘提煉儒家文化經典元素和標準符號,融入城市規劃、美麗鄉村、景點景區建設,建設917個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690個孟子學堂、20個孟子書房,每年開展國學文化傳承活動3000多場。從優秀傳統文化中挖掘整理禮樂文化,把有益思想、藝術價值與時代特點相結合,推出《羊續懸魚》《孟母教子》《匡衡拒刻》等一批優秀文藝作品。當地還打造了37個“孟子故里 樂民家園”優秀傳統文化“兩創”示範點,開展文化惠民活動1.9萬餘場次,惠及群眾80余萬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