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熱鬧到降溫,社區團購將何去何從-新華網
山東頻道 > 信息 > 正文
2024 07/08 09:40:35
來源:齊魯晚報

從熱鬧到降溫,社區團購將何去何從

字體:

  “一分錢搶雞蛋”“九毛九買蘋果”……曾經站在“聚光燈”下的社區團購,已悄然降溫。五年間,從資本烈火烹油的“黃金時代”逐漸轉向訂單下降、佣金大跳水、大牌黯然離場……社區團購正在經歷新一輪洗牌。

  不少人看著火熱加入

  沒多久就退出了

  7月4日上午10點,團長徐寧正在清點各個供應商送來的産品,按照團購清單,依次給顧客裝好。徐寧的店位於濟南東站附近,周圍新建小區眾多,水果蔬菜等生活必需品的需求量也大。

  三年前,從事服裝生意的徐寧接觸到社區團購,覺得這門生意時間比較自由,就專職幹起了團購。不少團長和徐寧一樣,都是時間比較充足的自由職業者、退休人員或者寶媽。

  徐寧剛入行的時候,也是社區團購的“黃金時代”,其門店周邊一公里內有上百家自提點。不少小吃店、理髮店、快遞站、車庫……搖身一變,都成了社區團購根據地。

  “這一行門檻低,不少人看著火熱加入進來,沒多久就退出了。”徐寧説,團購是個挺繁瑣的工作,賺的就是操心錢,能堅持下來的往往都能成一定規模。

  徐寧剛入行沒多久,她所合作的&&就被合併了。從此,她慢慢建立起了自有“供應鏈”。採購商奔波於全國多個蔬菜瓜果、海鮮、冷凍品等種植、生産基地,拍攝視頻、郵寄樣品供徐寧等團長選購,達到一定數量後開團、直採、運輸。此模式下,利潤還算可觀。

  時間長了,她和不少回頭客成了朋友,已坐擁五個微信團購大群。有人在別處購買了好貨品還會推薦過來,讓其採購開團。

  不過,每個&&的開團情況也有所差異,有的每天都開團,有的則是隔天一開。在記者採訪的半天時間內,徐寧已成交了八十單。正常情況下,她日均百單以上,營業額約6000元。“我只能算中等規模,規模大的一天能賣一萬多元。”

  提起這幾年社區團購的變化,徐寧感受頗深。“以前瘋搶的低價産品,現在已經‘不香了’。”徐寧感覺到,群裏活躍度明顯降低了,很多人會先諮詢産品味道如何,再決定下單。

  在徐寧看來,顧客不再因為低價而盲目選購,反而更傾向於選擇品質好、新鮮、口感佳的優質産品。除了蔬菜瓜果外,雞翅、包子、烤腸這類冷凍半成品,大蝦、魷魚等新鮮海貨也變成了熱門産品。“顧客消費越來越理性,客單價也提升了,二十塊錢左右的産品更好賣。”

  下單方法因此有了新變化,除了&&下單和微信群接龍外,相繼開發出了垂直報單、快團團等團購專用小程序,更方便統計、下單和收款。

  忙活一天賺一百二

  “比以前掙得少了”

  社區團購的變化,同樣也在影響着團長石佳。

  7月3日下午3點,在濟南市花園東路一家菜鳥驛站裏,店長石佳正在將冷凍和冷藏貨品分別放入冰櫃中。

  在濟南,一家自提點同時為四五個&&服務並不稀奇。巔峰時期,石佳的店裏同時開通了美團優選、多多買菜、興盛優選、十薈團等六個團購&&。“訂單比前兩年少了得一半,&&也少了。”石佳説,&&經過市場篩選後,目前以拼多多、美團、淘寶和小熊為主流。

  在石佳印象裏,三四年前,靠秒殺、優惠券和各&&工作人員的瘋狂地推,社區團購吸引了不少人下單,微信群一個接一個滿員。“每天貨架都是滿滿當當,凌晨還有人下單,日銷售額過萬元的團長不在少數。”

  正如所有的風口一樣,社區團購也難逃輪迴。過去幾年間,社區團購賽道幾經洗牌,同程生活、食享會、十薈團、興盛優選、滴滴優選和京喜拼拼在一輪又一輪競爭中啞然退場。“倖存者”——美團、拼多多、阿里也開始收縮業務版圖,調整市場布局。

  “比以前掙得少了,賣一單七塊錢的商品,才賺幾毛錢。”石佳坦言,起初由於大規模的資本補貼,美團、興盛、淘菜菜、京喜拼拼等&&的佣金高達10%,甚至更高。佣金加上拉新獎勵,最多的時候一個月賺了兩萬元。

  現如今,美團優選的佣金已降至3%,多多買菜更是從15%大跳水到1%-2%。“費時費力賺錢少,成了不少團長的苦楚。”濟南西部一團長劉靜給記者算了一筆賬,自己店內每天訂單好的情況下約有4000元,按照3%的佣金算,忙活一天最多賺120元。

  看似無門檻的團長,其實並不輕鬆。配送人員將貨物送達後,團長要檢查貨品好壞、依次分揀、打包,等待消費者上門自取。在劉靜店裏每天至少有超過100件貨品,光分揀、打包就要接近倆小時。“一般等到晚上十點,有的菜如果第二天再來拿,就不新鮮了。”

  劉靜起初選擇幹團購是想給自己的超市引流,但經過一段時間體驗後,她發現來提貨的顧客並不會“順路”消費,於是産生了退出的想法。

  昔日明星産品

  未來該何去何從

  “雖然便宜,但看不見摸不着,經常會‘踩雷’。”走訪過程中,不少受訪者&&,社區團購生鮮産品質量參差不齊,退貨流程也麻煩。

  因此,消費者在購買生鮮傾向於選擇線下渠道,飲料、方便麵等休閒食品在社區團購銷售中佔據了較大的份額。

  還有消費者發現,&&上的單品種類也在減少,從幾千個減到幾百個甚至幾十個。有些優惠商品點開,也顯示暫時無貨狀態。

  “很多超市都開始線上直播,零食折扣店優惠力度也不小。”在徐寧看來,抖音小時達、大型商超布局外賣等新型零售模式正在分社區團購的“大蛋糕”。

  據統計,2023年社區團購的零售規模約為8365.1億元,用戶規模也從2017年的2.12億人增長至2023年的8.45億人。預計到2025年,中國社區團購市場規模將達到3.5萬億元。

  這也從側面證明了,社區團購仍然是一座值得深挖的“金礦”。美團、阿里、京東等互聯網巨頭開始“逆流而上”,通過深度整合與升級、提升配送時效、優化商品種類等精細化運營布局,提升用戶消費體驗。

  時至今日,社區團購已經成為一部分用戶日常購物的成熟線上渠道,那未來又該何去何從?“團長是前期擴張的關鍵,供應鏈能力決定長遠發展。”中國百貨商業協會CCAGM相關專家認為,在選品採購方面,應該從開端把控産品品質,建立完整的生鮮産業鏈,掌握優質的産品資源。在倉配物流方面,可採用智能監控系統,提升冷鏈物流配送效率,更好地管理把控生鮮産品質量,強化網格倉質量管理、售後服務和凍品冷藏。

  同時,團長提貨點未來也必定向標準化程度高、可快速複製的提貨模式發展,如終端自提冷櫃等。

  “客戶間口碑相傳比什麼廣告都靠譜。”在徐寧、石佳等團長看來,只要認真做好産品和服務,未來社區團購這條賽道仍舊大有可為。  (文中徐寧、石佳、劉靜均為化名)

【糾錯】 【責任編輯:王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