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産於法國朗德省的高端食材“法式鵝肝”,竟成了隱藏在山東小縣城的“土特産”——臨朐鵝肥肝佔據國內七成市場,年産值超10億元,並在當地形成了一條完整的鵝肥肝産業鏈。
如今,建設“中國鵝肥肝第一縣”、鵝産業邁向百億級,臨朐提出的目標背後,既有36年來積累的生産加工經驗,也有新周期變化帶來的挑戰。
解鎖“隱藏土特産”
6月18日下午,在臨朐春冠朗德鵝養殖專業合作社生産基地的育肥車間裏,近2000隻灰羽毛、白屁股、體型肥碩的朗德鵝,高昂頭顱,齊刷刷地望向步入車間的飼養員賈利偉。“這個車間的朗德鵝已經80天了,再填飼約25到30天,鵝肥肝就能成型。”賈利偉説。
在臨朐,一條鵝肥肝産業鏈條已形成:上游,種鵝場、育苗廠孵化朗德鵝苗;中游,養殖戶養殖鵝苗80天左右後,企業依據體重、羽毛光澤等標準篩選回購檢測合格的朗德鵝;下游,朗德鵝在企業的育肥車間填飼25至30天,至此,被譽為世界三大珍饈之一的鵝肥肝培育成型。
1988年,第一批朗德鵝從法國“飛抵”臨朐,就此在中國安家落戶。2023年,臨朐全縣出欄朗德鵝500萬隻,生産加工鵝肥肝5000余噸,佔全國市場份額的70%;鵝肥肝加工及配套企業達105家,其中,山東春冠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春冠食品”)年加工能力3000噸,居全國之首;臨朐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發展模式,帶動從業人員6000餘人。
有着36年歷史的臨朐鵝肥肝産業,直到今年才作為“隱藏土特産”爆火網絡。
究其原因,當地企業認為,這與鵝肥肝是小眾消費市場有關,目前産品主要流向企業用戶端,客戶主要為星級酒店、西餐廳等一線城市高端消費場所。這也是爆紅之後當地大多數企業沒有布局電商渠道的主因之一。同時,鵝肥肝的生長周期及加工特質,也註定了産能供應的有限。
“産量是不可能無限擴張的。”春冠食品總經理馬立君説,一隻朗德鵝的生長周期約為120天,一生能産三四十枚蛋,綜合出苗率、養殖存活率、填飼損耗率,保守估計100個鵝蛋約養成40個好肝,同時取肝加工也存在損耗。
“供不應求”的市場,並不意味着鵝肥肝企業的日子過得輕鬆。近20年來,生肝銷售價格波動不大,培育成本卻不斷增長,利潤空間不斷壓縮。馬立君算了一筆賬:一隻鵝的成本由150元左右漲至約200元,毛利潤從100元左右下探至50元以下。
性價比是臨朐鵝肥肝産業得以發展的因素之一。數據顯示,進口鵝肝平均每克售價0.87元,而國産鵝肝僅為0.52元。相較於需要遠途運輸的進口鵝肝,國産鵝肝在人力、運輸、飼草等成本上更具優勢,這也為其掙得了更大的生存空間。
“不研發就會被淘汰”
2012年是馬立君記憶猶新的一年,“這一年開始,臨朐縣蔣峪鎮漫山遍野都是朗德鵝的養殖戶。”彼時,鵝肥肝産量無序擴大,隨之而來的質次價低問題,衝擊着鵝肥肝市場秩序。
劣幣良幣競逐,反而倒逼臨朐鵝肥肝行業尋求新路子,“不研發就會被淘汰”成為企業共識。
2017年底,春冠食品開始“延鏈”,其自主研發的鵝肥肝深加工産品“紅酒藍莓鵝肝”,一經上市便成為“爆款”。僅這一款産品加持,春冠食品2019年在産量未變的前提下,營收翻番,達到8000萬元。此後,櫻桃鵝肝、清酒鵝肝等深加工産品相繼問世,春冠食品2023年營收達3.18億元,是2019年的近4倍。“今年一季度企業納稅額已超過去年全年。”馬立君説。
山東尊潤聖羅捷食品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第五代半自動填飼機,生産效率提高5倍。“過去2個人飼肥三四百隻鵝,現在使用這台機器,一個人可以飼肥七八百隻鵝。”總經理高元良説,“去年以來,來自匈牙利、法國、日本等國家的十幾撥客人,來公司學習鵝肥肝深加工技術,想要在其國家也製作此類産品。”
同時,迎合市場需求,步入大眾市場,也成為部分企業的選擇。高元良&&,聖羅捷研發的鵝肥肝滑可做火鍋涮品,將於近期上市。
“出海”是另一條突圍之路。
馬立君在一次展會上看到海外市場的商機。春冠食品去年9月開始出口深加工熟肝産品,僅當年第四季度的出口額就佔到2023年全年營收的1/10。為符合國外生肝出口標準,春冠食品目前正在建設符合出口標準的屠宰線,預計投入資金5000萬元。
在馬立君看來,這些投入是必須的,“外國生肝需求量是熟肝的6倍,預計明年出口額能破億元。”
解決種源問題迫在眉睫
6月19日上午10時許,馬立君一手持電話一手拿筆記錄。電話那頭,是山東省農業科學院家禽研究所的研究員。
撂下電話,馬立君道出了擺在臨朐鵝肥肝産業眼前的一大難題,“到現在,朗德鵝種源問題一直沒有解決。”
朗德鵝祖代種鵝有6年期限,父母代有5年期限,在這期間需要不斷補充品種譜係更新替代,一旦缺失種源補充,就會出現品種退化、疾病率增加等問題,進而影響鵝肝産量與質量。目前朗德鵝種源來自法國,受多重因素影響,最後一批進口祖代種鵝是在2018年。現在,祖代種鵝6年更換期限已至,解決種源問題迫在眉睫。
“去年開始,我們與省農科院家禽研究所協作,自主研發新鵝種。”馬立君説,“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
剛剛那通電話的另一個關鍵詞是“標準”,這也是採訪過程中當地企業提及最多的一個詞。“當成鵝養殖到80至90天時再填飼,可以大幅降低疾病率。但不少個體養殖戶為提高收入,養至五六十天便出欄。”馬立君説,“這就需要建立一個標準。”
從種鵝廠、育苗廠、填飼廠、商品鵝廠到深加工廠,春冠食品計劃打造一條鵝肥肝全産業鏈。“做全産業鏈目的是做到每個環節標準化,確保品質更高、品牌知名度更高。”馬立君&&。
今年,臨朐縣提出加快建設“中國鵝肥肝第一縣”,推動鵝産業向百億級邁進,品牌打造正是臨朐鵝産業重要發力點之一。“目前已經申報了地理標誌‘臨朐鵝肥肝’。”臨朐縣鵝産業協會會長高世峰説,同時加大拓展市場力度。
臨朐品牌建設的底氣,則與目前仍處於增量機遇期的鵝肥肝市場不無關聯。相關數據顯示,按人口收入比例計算,年産1.4萬噸的鵝肥肝才能滿足國內市場需求。“臨朐鵝肥肝行業發展潛力巨大。”高世峰認為。
臨朐縣委常委、副縣長周作剛&&,臨朐已將鵝肥肝生産加工列為未來五年百億級鄉村特色優勢産業,爭取全産業鏈産值兩年過百億元、五年翻一番。(都亞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