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德州:這個創新轉化中心何以落地天衢新區-新華網
山東頻道 > 新聞 > 正文
2024 07/01 16:22:01
來源:大眾日報

山東德州:這個創新轉化中心何以落地天衢新區

字體:

  走在前、挑大梁,山東各市都在對標先進、加壓奮進。德州市委書記田衛東日前接受大眾日報採訪時&&,落實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精神,德州市將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見行見效。結合工作實際,德州市要深度推進産業、市場、&&、政策“四個融入”,當好全省對接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

  6月24日,京津冀創新轉化(德州)中心在德州天衢新區揭牌,全市總投資116億元的20個重點項目同時簽約。京津冀創新轉化(德州)中心包括綜合服務辦公區、獨立研究院、專家公寓和創業孵化區等4個區域,距離高鐵德州東站10分鐘車程,距離德州東高速口10分鐘車程。目前,已有啟萌星教育機器人、聯科華單原子材料研究中心、北京中電智誠嵌入式計算&&等11家優質企業、品牌商家和專業運營方簽約進駐。該中心將秉承“研發在北京、智造在德州”的工作理念,努力成為服務京津冀地區創新主體對外聯絡的重要樞紐,以科技成果轉化、産業創新服務和人才培養交流等三大功能定位,整合科創成果、機構、人才、資金等資源,為京津冀科創主體深度開展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工作提供有力支撐。

  京津冀創新轉化(德州)中心何以落地天衢新區?德州市委常委、天衢新區黨工委書記祁小青介紹,德州天衢新區是省委、省政府擘畫的四大省級新區之一,因服務京津冀戰略而設立,承載着打造“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先行區”的職責使命。

  據悉,近年來德州市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舉全市之力,高起點規劃建設天衢新區,堅持全域對接、全面承接,形成完善一套機制、做好四篇文章、構建一道屏障的“1+4+1”工作格局,在科技協作模式創新、産業協同發展、綠色食品供應、多元人才互通等方面率先突破,加快創新鏈産業鏈資源鏈與京津冀地區深度融合,打造全省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主引擎、橋頭堡。

  德州市堅持高位推進,建立一套跨區域合作機制。德州市與北京市朝陽區、天衢新區與北京中央商務區分別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天衢新區與北京中關村朝陽園達成産業溢出飛地承接機制。兩地在飛地園區、産業融合、國際貿易、人才交流等領域加強合作。天衢新區與北京雄安新區簽署了《全域對接協同聯動戰略合作備忘錄》,深化産業協作、産學研、人力資源等9個方面合作。加入京津冀國家級經開區優化營商環境改革創新合作聯盟。打造京津冀魯一體化服務圈建設機制,聯合京津冀25個縣(市、區)實現高頻政務服務事項“跨域通辦”“跨省通辦”。

  本次簽約的礦冶科技集團北礦新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侯玉柏説:“經過多次溝通洽談,圍繞項目投資、人才培養、社會就業等展開全面對接,我們被天衢新區乃至德州市的真誠所打動,被德州市厚重的文化及淳樸的民風所打動,被落地德州企業的蓬勃發展所打動。我們期待,在天衢新區這片孕育豐收與希望的沃土上,雙方的合作能早日生根發芽、結出碩果。”

  當前,天衢新區正規劃建設總部基地、康養産業集聚區、職業教育集聚區和金融創新區等重要功能板塊,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食品研發製造和現代服務業等六大主導産業,把集成電路作為“一號産業”,打造全國重要集成電路關鍵材料基地。用足國家發改委、省政府支持天衢新區高質量發展的各項政策,圍繞“5+1”主導産業,高標準規劃特色産業片區,配套建設科技金融創新和會展文化兩大中心。投資35億元高標準建設建築面積229萬平方米的17個産業園區,並&&配套支持政策,全力保障京津冀項目接得穩、留得住。中機寰宇、華創融盛和北京安頌等新能源、高端裝備製造、生物醫藥類産業化項目陸續落地。

  德州市還依託中國有研“集成電路關鍵材料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設山東省硅單晶半導體材料與技術重點實驗室。天衢新區探索“雙向飛地”“園區共管”跨區合作模式,建成10萬平方米可“拎包入住”的京津冀協同産業轉化基地和標準化廠房,擁有市級以上人才&&載體418家,集聚國家級、省級人才180人,為承接國家重大區域戰略、聚集要素資源、促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智力支撐。

【糾錯】 【責任編輯:王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