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西海岸新區海洋生産總值十年翻兩番-新華網
山東頻道 > 信息 > 正文
2024 06/20 15:24:04
來源:青島財經網

青島西海岸新區海洋生産總值十年翻兩番

字體:

  青島西海岸新區是國務院批復設立的第9個國家級新區。這十年,新區海洋生産總值年均增長14.9%,總量從2013年的494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1974億元,翻了兩番。2023年海洋生産總值佔地區生産總值的39.46%,總量和貢獻度均穩居全市首位。

  獲批設立十年來,青島西海岸新區聚焦産業強海、科技興海、向海開放、生態養海,全面發起經略海洋攻堅戰。

  産業強海

  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新提升

  聚焦産業強海,青島西海岸新區堅持特色引領、錯位競爭、鏈主帶動、集聚發展,重點打造深遠海養殖與冷鏈、高端船舶與海工裝備、海洋生命健康、航運貿易金融、海洋化工與新材料“五大産業集群”,促進資源有效配置,構建現代海洋産業體系,進一步增強海洋産業競爭力。

  放牧深遠海,建設“藍色糧倉”。持續拓展漁業發展空間,創建首個國家深遠海綠色養殖試驗區,實現了世界溫暖海域三文魚養殖“零”的突破。積極推進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創建國家級海洋牧場16處、佔全國十分之一。實施種業振興行動,推進“刺參良種育繁推一體化建設示範項目”等,創建國家級刺參良種場1處,省級水産原良種場5處,獲國家水産新品種認定2個。

  聚力高精尖,打造“千億集群”。依託海西灣國家級船舶海工産業基地,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技術船舶和高端海工裝備製造基地,推出世界最大噸位級“海上石油工廠”P70、世界最大的圓筒型“企鵝”FPSO、全球首艘10萬噸級大型養殖工船“國信1號”,一批“大國重器”從新區揚帆出海、駛向世界。實施海洋生物醫藥産業倍增計劃,推動海洋生物醫藥向海洋生物精深加工及高值化利用發展,衣康酸、異麥芽酮糖生産規模世界第一,正大制藥建成全國唯一海洋藥物中試基地。

  探索新賽道,布局“新興産業”。圍繞海洋新材料在船舶海工、生物醫藥等領域的新技術、新成果、新應用,制定産業鏈招商圖譜,加強項目招引與企業培育。依託駐區院校高能級&&技術優勢,加速培育發展海洋物聯網産業,打造智慧海洋管理&&。青島市綠色低碳新材料産業園(董家口園區)揭牌,首批總投資229億元的10個重點項目竣工投産。

  科技興海

  海洋科技自主創新上取得新突破

  突出科技興海,青島西海岸新區統籌全區海洋科技資源,深化與駐區高校、科研院所和重點企業聯動,加速海洋科技創新,推動更多成果轉化落地,大力發展海洋新質生産力。

  打造涉海創新資源要素集聚高地。瞄準海洋重大戰略需求,大力引進涉海高校院所、新型研發機構等創新&&。推動中船海洋裝備研究院等11家涉海科研機構,中國科學院大學等12所涉海高校在新區布局,集聚海洋人才7.6萬人,涉海合作院士27名,涉海創新&&數量達243家。新區省泰山人才工程藍色人才專項實現五年來“零”的突破,現代海洋人才數量佔全市一半。

  打造關鍵技術攻關前沿陣地。面向海洋科學前沿領域和産業發展需求,依託優質科研資源和骨幹企業,成立海洋産業創新聯盟,採取揭榜挂帥、定向委託等方式,靶向開展技術攻關。積極參與“透明海洋”“藍色藥庫”大科學計劃,藻酸雙酯鈉片成為中國首個、世界第五個海洋原創藥物,國際首個抗結腸癌新藥(BG136)進入臨床試驗。建設青島華大時空基因谷,啟動“萬種魚類基因組計劃”“萬種軟體生物基因組計劃”等大科學計劃。

  構築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首選地。探索建立政産學研金服用融合機制,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設立1億元的高校校長基金,累計支持53個項目在新區轉移轉化。探索“企業出題、校所答題、聯合攻關、政府服務”新模式,推動高校院所與企業需求精準對接。舉辦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對接會,搭建海洋成果轉化&&載體,山東省海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山東省船舶産業創新創業共同體在新區揭牌啟用。

  向海開放

  海洋領域國際合作上取得新跨越

  深耕向海開放,青島西海岸新區實施海洋領域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深度參與全球海洋經濟競爭與合作,打造海上合作高地。

  高標準建設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山東港口青島港前灣港建成亞洲首個自動化碼頭,董家口港建成我國首個40萬噸礦石碼頭,“雙港口”發展能級不斷提升,航線總數達223條,密度穩居中國北方港口首位,國際航運樞紐競爭力指數居東北亞首位,海鐵聯運箱量連續8年位居全國港口第一。

  深度參與聯合國“海洋十年”,全國唯一的“海洋十年”國際合作中心落戶新區。成功舉辦聯合國“海洋十年”海洋與氣候協作中心國際啟動大會、東亞海洋合作&&青島論壇、國家管轄外海域生物多樣性養護和可持續利用(BBNJ)研討會等重要國際性活動;受邀出席2024年聯合國“海洋十年”大會,助推青島成為聯合國“海洋十年”海濱之城&&亞洲唯一創始城市。

  構築海洋領域改革開放高地。青島自貿片區掛牌成立,以制度型開放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健全完善航運政策體系,集聚航運資源要素,建成北方最大的船舶交易市場和國內最專業的拖輪、租船交易&&。加快建設航運貿易金融融合創新基地,打造航貿金耦合創新主陣地,不斷提升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生態養海

  建設美麗海洋上取得新成效

  實施生態養海,青島西海岸新區大力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加強污染防治、風險防範和生態保護修復,打造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

  開展藍色海灣整治行動,打造最美海灣。持續實施藍色海灣整治行動,累計清理岸線137公里,修建藍灣慢行系統及視覺通廊78公里,靈山灣獲評全國美麗海灣優秀案例。實施膠州灣、靈山灣等灣區和靈山島等海島生態岸線保護與修復,完善“河長制”“灣長制”“島長制”等長效機制,落實好海洋生態紅線監管制度,試點開展“海上環衛”,新區的海更藍、灘更凈、岸更綠、灣更美。

  深入落實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碳達峰、碳中和戰略部署,實施海洋碳匯工程,推動海洋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建設健康海洋、美麗海洋。開展海洋碳匯標準體系研究,探索碳匯交易路徑,落地全國首家自然碳匯研究院,促成山東省首筆海洋碳匯交易。靈山島省級自然保護區成為全國首個“負碳海島”,全域先行試點“碳普惠”機制,獲評全國綠色低碳典型案例。

  實施海島保護性開發,發展海島生態特色經濟。高水平編制海岸帶及海島保護利用規劃,加強海域及海島精細化管理,重點打造竹岔島休閒旅居島、靈山島生態保護島、齋堂島能源科技島。依託靈山島、竹岔島、齋堂島及鳳凰島、連三島等海島資源,打造常態化運行的海上旅游航線,加快發展濱海休閒度假、海洋主題公園、游艇旅游、海島旅游等海洋旅游業態,打造世界級濱海度假旅游目的地。(范鎮 李濤)(完)

【糾錯】 【責任編輯:張建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