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晚,2024日照市“文化和自然遺産日”非遺宣傳展示主場活動暨“非遺村晚”——— 歡樂桃花島在星島藍碳·桃花島風景區精彩上演。在這夏日時節,來自四面八方的市民和游人相約於此,聽海浪與聲浪和鳴,賞繽紛非遺風景,共品人間煙火,共沐夏夜晚風。
夜晚的星島藍碳,處處流光溢彩、燈火闌珊,比白天更增添了一絲濃郁的活動氛圍感。當新潮時尚的“網紅打卡地”、接地氣的“村晚”和生活氣息十足的非遺擁抱,會碰撞出怎樣的精彩?
暮色四合之時,跟隨着人潮走進景區,熱情洋溢的歡笑也隨之迎面而來。廣場上,一場熱鬧的非遺市集火熱開市,非遺好物、手造項目、賞食賞味等各種品類超20家攤位驚艷亮相,吸引了大批游人駐足體驗———不僅有黑陶、農民畫繡、非遺漆扇、石頭畫等非遺及手造産品,還有花饃、莒縣雜糧煎餅、小店嚴家崮西涼粉等美食美味。
濃濃艾草香,悠悠端午情。為迎接端午節,市集特別設置了艾草攤位,將濃郁的節日氛圍“拉滿”,吸引游人爭相購買。
不遠處,廣場上陳列的“美麗的日照”旅游圖片展也吸引了人們的目光。游人邊走邊看、邊賞邊學,在充滿沉浸感的體驗中,在非遺傳遞的人文厚度中,感受着日照充滿創造力的文化圖景。
人群之中,絢爛的燈光突然亮起,伴隨着一陣陣夾倉打擊樂的鑼鼓聲,“非遺村晚”正式拉開帷幕。
活動精心挑選日照最具代表性的非遺項目進行展演,民俗表演《踩高蹺推蝦皮》《嵐山漁民號子》《跋跌》、漁鼓書《談天説地》等節目的生動呈現,再現着百年前日照漁民耕海牧漁的勞作場景和充滿日照在地特色的生活場景,引得觀眾陣陣鼓掌叫好;歌曲《丹土》《再唱繡花曲》、歌舞《踏浪》、民樂演唱《綻放》、戲曲聯唱、模特走秀《旗語芳華》等節目則通過傳統文化的精彩演繹,帶來一場傳統與現代相諧的視聽盛宴,引發在場觀眾的深深共鳴。
大海邊,游人歡聚,不時有璀璨的煙花升騰在夜空。一邊是活力四射的“非遺村晚”,一邊是極盡浪漫的海上煙花。
被演出吸引而來的“裏三層外三層”的觀眾,不僅烘熱了現場氛圍,更帶熱了文旅消費。演出進行同時,非遺市集也頗受青睞,日照平面陶燒制技藝傳承人徐兵此次不僅帶來了他的陶器作品,還將最近火熱“出圈”的漆扇帶到攤位,現場製作,前往觀賞購買的游人絡繹不絕。
“漆扇的體驗感和近期持續的熱度能夠吸引流量,也帶動了陶器的銷量。”代表性非遺傳承人徐兵介紹,此次前來展銷的作品是更契合大眾審美喜好的泥猴擺件和手作飲具,“市場在變,我們作為非遺傳承人,也要緊跟市場,不斷創新”。
在徐兵近鄰的石頭畫展銷攤位,當日銷售量也非常可觀。非遺傳承人李京介紹:“此次展銷的石頭畫,大部分取用的是日照海邊的鵝卵石。根據石材的天然肌理,繪製出更符合年輕人審美取向的蘋果、帆船、大海等場景。”
眼下,非遺正在成為民俗活動和文創市集中備受追捧的“國潮”。一場場精彩的非遺展銷,一次次熱鬧的民俗展演,無不喚起人們心中對於城市文化記憶的強烈情感共鳴。
近年來,日照堅持守正創新、活態傳承,不斷推進文化“兩創”向縱深發展,讓來自民間的非遺不斷回歸民間,“飛入尋常百姓家”。目前日照共有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1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名錄5項、省級代表性名錄28項、市級代表性名錄165項,國家級非遺傳承人1人、省級傳承人14人,省級非遺工坊2處、市級非遺工坊90處。非遺市集、非遺研學、非遺尋寶等非遺活動豐富多彩。二月二舞龍大會已成為重要品牌活動,被省文旅廳評為全省十大非遺保護亮點工作。
“非遺的土壤在民間。哪群眾需要,我們的舞&就在哪。”市文化館相關負責人&&,將旅游新業態、新場景與非遺相融合,不僅豐盈着市民游客的文化體驗感,更彰顯出日照文化創新創造的活力和文旅深度融合的巨大潛力。“我們將進一步集聚非遺資源,堅持城市與鄉村並進、文化與旅游多元融合,持續開展‘四季村晚’‘非遺研學’、非遺市集等活動,更好地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對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要求、新期盼。”(記者 李曉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