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省濰坊市坊子區,對殘疾人的服務越來越好:因長期癱瘓在床需要辦理殘疾證,患者家屬只需通過“殘聯業務碼上辦”微信小程序即可申請辦理;殘疾人日常起居不方便,坊子區就依照他們的生活習慣、住房基礎條件,為其智能化無障礙改造,配置語音控制系統、落地燈、輪椅,安裝洗手間無障礙扶手。
日前,坊子區圍繞“科技助殘 共享美好生活”主題,高效開展科技助殘“一件事”,創新搭建智慧程序、基層網格和街道政務“三個&&”,統籌實施康復救助、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上門評殘等幫扶行動,讓殘疾群眾真正享受到“家門口”式服務。
去年以來,坊子區以全省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標準化試點建設為契機,在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的過程中,引入科技化、智能化和標準化元素,“一戶一策”確定不同的私人訂制改造方案。“我們區殘聯主動靠前服務,大力推廣‘智慧助殘一件事’業務辦理模式,全面提高殘疾人業務辦理效率和服務覆蓋面,推動助殘服務再升級,妥善解決殘疾人辦事難問題。”坊子區殘聯黨組書記、理事長彭軍霞説。
坊子區聚焦高效“辦成一件事”,探索形成殘疾人業務碼上辦、上門辦、就近辦的“三辦”機制,在濰坊率先開發“殘聯業務碼上辦”微信小程序,實現了助殘業務“碼上辦”,集殘疾人證辦理、殘疾兒童康復申請等7項高頻次使用業務,線上一鍵式辦理,殘疾人隨時隨地即可申辦。
“此款‘殘聯業務碼上辦’微信小程序與普通業務辦理App相比,充分照顧到了殘疾人群體的個性化需求,在註冊賬號的過程中,不需要殘疾人本人作出眨眼、搖頭等刷臉認證動作,可由工作人員或其家屬幫辦代辦,省去了很多繁瑣的程序。”坊子區殘聯四級主任科員孫蓬勃説。目前,通過“殘聯業務碼上辦”微信小程序已累計為殘疾人辦理各項業務2583件次,綜合業務經辦時間平均縮短50%以上。
坊子區在308個村(社區)殘疾人協會,設立了397個殘疾人專屬網格,全面打通區、街道、村居社區三級服務節點,通過打造基層網格&&,實現助殘業務“上門辦”。同時,專職網格員積極宣傳惠殘政策,及時掌握轄區殘疾人的居家生活、康復服務、教育就業等方面情況,對困難殘疾人家庭精準實施救助幫扶,累計服務殘疾人家庭258戶。
坊子區還依託各街道(發展區)便民服務中心,進一步搭建起助殘“一件事”受理窗口,讓助殘業務能夠“就近辦”。按照“有標識、有服務、有效率、有質量、有設施、有溫度”的六有原則在基層評殘地點設立愛心助殘驛站,推動殘疾人業務辦理服務下沉,將殘疾人證辦理申請、挂失、殘損換新、遷移、登出等6項事項賦權至各街道(發展區)殘聯,開展全覆蓋幫辦服務,實現“信息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服務目標,目前已為1391人次殘疾人提供窗口幫辦服務。